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8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1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62篇
内科学   26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25篇
综合类   138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2篇
  1篇
中国医学   86篇
肿瘤学   1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皮肤损伤后的异常愈合会导致病理性瘢痕的产生。病理性瘢痕的出现不仅影响美观,严重时还会造成心理和生理功能障碍。病理性瘢痕的机制研究对于瘢痕治疗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其中,动物瘢痕模型是目前研究病理性瘢痕的重要模型手段之一。理想的动物瘢痕模型应该在组织学、细胞学等层面尽可能接近于人类的病理性瘢痕。该文分别从传统技术动物瘢痕中的啮齿类动物模型、兔耳模型和猪模型,以及新技术动物瘢痕模型这两个方面,结合近年来在瘢痕领域应用较多的研究,进行了相应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依据现有临床证据评价低能量冲击波(LI-ESWT)治疗勃起功能障碍(ED)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和CNKI、VIP、CBM、万方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6月有关LI-ESWT治疗ED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由2名研究者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来自8项随机双盲对照研究的595例ED患者,其中LI-ESWT治疗组362例,对照组233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较,LI-ESWT治疗可显著提高ED患者的IIEF评分[WMD=1.70, 95%CI (0.44, 2.96),P=0.008]和勃起硬度分级(EHS)[RR=11.72, 95%CI (5.13, 26.80),P0.01]。进一步分析表明LI-ESWT治疗后随访4周和24周ED患者的IIEF评分均显著提高[WMD=1.43, 95%CI (0.10, 2.75),P=0.03; WMD=3.09, 95%CI (1.49, 4.68),P=0.000 2];LI-ESWT治疗10~12次ED患者的IIEF评分显著提高,而治疗5~6次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1.81, 95%CI (0.31, 3.31),P=0.02; WMD=1.88,95%CI (-2.10, 5.86),P=0.35];基线IIEF≥12分ED患者LI-ESWT治疗后IIEF评分明显增加而基线IIEF≤11分治疗后IIEF评分并未显示出明显增加[WMD=2.13, 95%CI (0.51, 3.75),P=0.01; WMD=1.04, 95%CI (-0.96, 3.03),P=0.31]。8项研究报告了LI-ESWT治疗后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LI-ESWT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治疗手段,其可明显改善ED患者的IIEF评分和EHS分级,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联用美罗培南(MEP)和大剂量重组人生长激素(rhGH)对严重烫伤免疫抑制大鼠肠源性感染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烧伤组和治疗组(C1组、C2组、C3组),后两大组制成25%总体表面积(TBSA)Ⅲ°烫伤免疫抑制模型,伤后2h给予rhGH1.33IU/kg、MEP20mg/kg,伤后8、24h检测门静脉血清内毒素(LPS)、腔静脉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肝功能变化和肠道细菌移位率。结果C3(MEP+rhGH治疗)组LPS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3组未发现肠道细菌移位且肝功能检测指标显著低于其他组(P<0.01),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联用MEP和rhGH治疗严重烫伤免疫抑制大鼠能显著减轻或防止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减少炎症介质释放,保护脏器功能。  相似文献   
4.
游泳池水污染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8月19日下午,本市卫生监督所陆续接到两个学生家长电话举报,称其孩子在市内某游泳馆上游泳培训课后持续发烧近1周,现在医院输液,并且在医院里这样的孩子有许多.接到举报后,市卫生监督所与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分别进行了现场卫生监督及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相似文献   
5.
倘若选择人生的第一辆车,很多人会考虑外观、内饰、动力、空间、养车费用等等诸多方面。联想到本文的主角——标致207CC,动感的车身造型一定值得你驻足欣赏,却很少会让首次购车的人一见倾心。  相似文献   
6.
透明质酸钠人工皮肤粉剂治疗烧伤创面3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2~11月,我们应用山东省正大福瑞达制药有限公司提供的透明质酸钠人工皮肤粉剂(SH粉剂),治疗不同类型的烧伤创面34例(共115个创面),效果良好。现总结并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临床资料 :1995年 1月~ 2 0 0 0年 12月间 ,本单位收治在野外钓鱼时 ,被 1万~ 11万V高压电弧烧伤患者 8例 ,均为男性 ,年龄 17~ 39岁 ,烧伤总面积 75 %~ 93%TBSA。其中 6例患者烧伤创面以深Ⅱ度、Ⅲ度为主 ,全部治愈。另 2例患者有广泛性Ⅲ度创面及深部组织坏死 ,1例死亡 (真菌感染所致 ) ,1例治愈 (个别手指截指 )典型病例 :患者男 ,39岁。在野外钓鱼时头、面、颈、躯干及四肢被 11万V高压电弧放电烧伤 ,伤后 4 .5h入院。查体 :烧伤总面积 77% ,其中Ⅲ度 6 1%TBSA ,右手为电击伤入口 ,左手、左小腿及右足为出口。右侧腋窝、…  相似文献   
8.
换瓣术后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换瓣术是外科治疗瓣膜病变的重要手段 ,由于患者病情较重 ,心功能差 ,手术风险大 ,术后恢复缓慢易引起患者的恐惧焦虑等心理障碍而影响换瓣术的成功及术后的心功能恢复。为探讨此类患者的心理特征 ,我们对 5 0例患者的心理卫生状况进行了动态的测评 ,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1 对象和方法1 1 对象  选取心外科住院需择期行换瓣手术患者 5 0例 ,具体条件为 18岁以上初次手术、小学以上文化程度、思维正常且能与护士进行交流 ,并同意参加本研究的患者 ,其中男 3 3例 ,女 17例 ,年龄 (18~ 5 8岁 ) ,平均年龄为 3 8岁 ,无精神症状。1 2…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4年1月开始应用新式剖宫产,该术式顺应解剖生理特点,简化手术步骤,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报道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检测运用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制备的双相钙磷陶瓷的生物相容性及其异位骨诱导效率。方法采用化学共沉淀法及过氧化氢发泡法,将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以6∶4的比例在1 100 ℃条件下烧结3 h获得双相钙磷陶瓷,利用X线衍射评估材料组成成分。分离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接种于双相钙磷陶瓷,通过扫描电镜、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观察细胞的黏附,CCK8法评估细胞增殖,碱性磷酸酶测定法评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碱性磷酸酶表达活性。将不含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双相钙磷陶瓷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于4、8、12周对样本行大体检测、组织染色,测算新骨生成率,从而评估双相钙磷陶瓷的异位骨诱导效率。结果成功制备双相钙磷陶瓷,X线衍射分析可见羟基磷灰石及β-磷酸三钙特异性的衍射峰。扫描电镜可见双相钙磷陶瓷表面广泛分布大孔及连通孔,孔壁粗糙不平,孔内可见均匀分布的微孔。鬼笔环肽及DAPI染色显示,骨髓充质干细胞在材料表面伸展黏附,共培养后逐渐从不规则形转变为均一的长梭形。CCK8法提示共培养后第1天,细胞活力降低,而第3、4、5、7天,细胞增殖活力逐渐增加。碱性磷酸酶活性检测提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培养后第1、7天,双相钙磷陶瓷组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分泌更多的碱性磷酸酶。双相钙磷陶瓷顺利置入比格犬竖脊肌内,术后8周材料孔隙内可见骨样组织沉积,术后12周大孔成骨比例为0.77±0.11,孔内成骨面积比例为0.71±0.14。结论双相钙磷陶瓷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及异位骨诱导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