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7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下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分析与抗生素治疗体会赵甫作者单位:安徽省灵璧县第二人民医院234200随着各种致病菌耐药性的逐渐增加,使呼吸道尤其是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了解各种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程度,耐药情况,选择适当的抗生素,才能使感染得到满...  相似文献   
2.
本文重点介绍经皮肺、纵隔、胸膜活检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其中主要包括,细针吸肺、纵隔和不同针型的胸膜活检的适应证、禁忌证、穿刺方法,在胸部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并发症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针刺疗法治疗头面部痛证有着较好的疗效,如对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偏头痛、牙痛等,都有着良好的止痛效果.近年来笔者发现,采用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治疗头面部痛证与传统的针刺疗法相比,临证收效更为快捷,操作亦更为简便.所谓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是指取患侧的相应经脉循行的指趾端(相当指、趾目处)进行针刺,结合针刺健侧相应输穴为主的一种针刺治疗方法.其特点是对头面部痛证的镇痛效果好,止痛持续时间长,治疗操作便捷.现将指趾端刺合巨刺法治疗头面部痛证的典型病例、针刺方法及体会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观察运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门诊2009年12月~2011年5月诊断为早期2型糖尿病的患者共90人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纯中药治疗组、拜糖苹对照组及单纯饮食运动对照组各30例,其中纯中药治疗组应用“动-定序贯八法”对患者进行辨证施治,各组均治疗6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的有效率.结果 3组比较,纯中药治疗组有效率达到83.3%,拜糖苹治疗组有效率80%,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纯中药治疗组、拜糖苹治疗组均高于单纯饮食运动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用“动-定序贯八法”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林兮  赵甫成 《四川医学》1996,17(6):400-400
超声雾化吸入凝血酶治疗小量咯血12例报告绵阳市人民医院(621000)林兮,赵甫成 1994年12月至1995年12月,我院呼吸内科对综合治疗无效的12例小量咯血病人,采用超声雾化吸入凝血酶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本组...  相似文献   
7.
大黄治疗慢性子宫颈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十年代末,我随师临证,对带症治疗颇多。老师治带症,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带下之症(赤、白、黄、青、黑),均以完带汤(白术土炒、苍术土炒、党参、山药、白芍、柴胡、车前子、陈皮、荆芥炒黑)加减治疗。但每次方中必加生大黄  相似文献   
8.
肺炎一病,在祖国医学文献中虽找不到这一病名,但类似本病的临床症状及病因等,则散见于历代医籍中。它包括于外感咳嗽、咳喘等部门里,亦属于温病范畴内的风温之病。兹将本院一年来用中药治愈22例(住院)肺炎,作一初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18岁,因反复上腹部疼痛1周伴呕血半天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疼痛,呈阵发性隐痛,无放射痛,不伴进食加重,无反酸、嗳气,无畏寒、发热,无恶心、呕吐,无腹胀、腹泻、便秘等症状,当时未予诊治.今次进食面包后出现呕血,共呕吐3次,每次量约20~30 ml,于当地医院诊治,但未能明确诊断,为求进一步诊治遂来我院.入院查体:除上腹部轻度压痛外,无其他阳性体征.  相似文献   
10.
179例黑苔的病因探讨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黑苔的病因并予以治疗。方法:179例患者经中医视诊确认为黑苔后,再经西医之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确诊,并用自拟的滋阴养胃汤治疗。结果:消化系统疾病103例(57.5%),呼吸系统疾病45例(25.1%),循环系统疾病10例(5.5%),内分泌系统疾病10例(5.5%),神经系统疾病6例(3.3%),其他系统疾病5例(2.7%)。治疗后,有效175例(97.7%);无效4例(2.2%)。结论:黑苔是临床多系统多种疾病过程中出现的一种体征,虽病因不同,但黑苔的形成大多为胃阴受损所致,用自拟的滋阴养胃汤加减治疗,效果显著,并体现了中医异病同治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