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6篇
综合类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绝经前、围绝经期和绝经后外周血雌激素水平与T细胞亚群和PD-1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对照组女性60例,围绝经期组30例,绝经后期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和化学发光等技术测定T细胞亚群、PD-1表达和雌激素水平。结果 :相比正常组,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CD3+、CD4+T细胞亚群相对值及CD4+/CD8+比值显著下降(P<0.05)。CD8+T细胞亚群相对值在组间无统计学差异。CD4+、CD8+T细胞PD-1相对表达量3组间有差异(P<0.05),绝经后期组低于围绝经期组和正常组。CD4+、CD8+T细胞亚群PD-1相对表达量均与E2呈正相关(P<0.001)。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CD3+、CD4+和CD8+T细胞亚群相对值均下降。CD4+、CD8+T细胞PD-1表达量也降低,显示雌激素与T细胞免疫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共刺激分子白细胞分化抗原28(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PD-1配体(PD-L1)mRNA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用Taq Man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70例围绝经期组、40例绝经后期组和30例育龄期组PBMC中CD28、CTLA-4、PD-1、PD-L1 mRNA水平的表达。结果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CD28 mRNA表达分别为6.64±0.57和6.84±0.56,与育龄期组(6.37±0.5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5、0.01);围绝经期组CTLA-4 mRNA表达(5.32±0.90)显著低于绝经后期组(6.80±1.01)和育龄期组(5.81±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0.01、0.05);绝经后期组和围绝经期组PD-1 mRNA表达量分别为5.46±0.68和5.07±0.88,与育龄期组(4.43±0.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围绝经期组和绝经后期组PD-L1 mRNA表达量分别为4.52±0.68和5.07±0.85,与育龄期组(3.82±0.6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围绝经期及绝经后期女性PBMC中共刺激分子mRNA表达异常,可能在免疫功能紊乱中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共刺激分子CD28、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程序性死亡分子-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D-L1) mRNA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Taqman 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50例NSCLC患者、30例肺良性疾病患者及50例健康人外周血共刺激分子CD28、CTLA-4、PD-1、PD-L1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人相比,NSCLC及肺良性疾病患者CD28 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D-1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CTLA-4 mRNA及PD-L1 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NSCLC患者4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Ⅰ+Ⅱ期患者( P<0.05),有淋巴结转移的NSCLC患者CD28 mRNA表达低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PD-1 mRNA表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 P<0.05)。结论 NSCLC患者B7-CD28家族分子表达异常是其免疫功能紊乱和疾病恶化进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与毒力基因的分布及二者间的关系,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控制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出172株肺炎克雷伯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法)做药物敏感试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 rmpA、aer‐1、aer‐2、magA、gyrB‐2、ybt、wcaG毒力基因。结果172株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头孢菌素类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与头孢曲松的耐药率分别为38.4%、34.9%、33.1%、32.0%。 rmpA、aer‐1、aer‐2、magA、gyrB‐2、ybt、wcaG 毒力基因的阳性率分别为49.4%、55.8%、42.4%、16.3%、51.7%、53.5%、20.9%。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分布与耐药性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毒力基因数与耐药性密切相关,临床应注意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防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的产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医院获得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HA-MRSA)A蛋白(Spa)和葡萄球菌mec基因盒(SCCmec)分型同源性研究,为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敏纸片法(K-B法)、SCCmec分型及Spa分型技术,收集自2013年8月至2014年4月80株HA-MRSA,进行药敏试验和同源性分析,并检测毒力基因杀白细胞毒素(pvl)基因和毒性休克综合征(tsst)基因.结果 药敏结果显示,80株HA-MRSA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舒巴坦、亚胺培南均耐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为90.0%,对克林霉素耐药率为58.8%,对复方磺胺类对药率为13.8%,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替考拉宁均敏感.SCCmec分型结果显示,80株MRSA中SCCmecⅡ型占73.75%、SCCmecⅢ型(13.75%)、SCCmec V型(12.5%).Spa分型,28株为t2460型(35%)、9株为t002型(11%)、6株为t030型(8%)、7株为t632型(9%)、5株为t037型(6%),其他Spa型相对分散.pvl基因阳性率为7.5%(6株),tsst基因为阴性.结论 HA-MRSA SCCmec分型以Ⅱ为主,Spa分型以t2460型为主,有较高的同源性;HA-MR-SA对多种药物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并且存在多重耐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谱特点及耐药性。方法对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2011~2013年血液病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分离的病原性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共分离到1 43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947株(66.0%),肺炎克雷伯菌是居首位的病原菌,占20.0%,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9.3%、70.4%。肠杆菌科对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耐药率均大于70.0%;表皮葡萄球菌和溶血葡萄球菌对甲氧西林的耐药率分别为97.8%和98.4%;粪肠球菌对高浓度庆大霉素、四环素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分别为46.4%、55.4%和50.0%;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耐药率均为71.9%。结论血液病患者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表现为呼吸道感染产ESBLs肠杆菌科非常严重;革兰阳性菌以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为主,耐甲氧西林严重;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间表现出不同的耐药类型;应引起重视,根据敏感性试验选择合理抗菌药物治疗呼吸道感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获得性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HA-UPEC)的耐药与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型特征,指导尿路感染的临床用药与控制医院感染。方法收集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分离的168株大肠埃希菌,应用PCR扩增检测ESBLs主要基因型,分析这些菌株对常见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特征。结果 168株HA-UPEC对复方磺胺甲噁唑、氨苄青霉素、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曲松、环丙沙星的耐药率高达70%以上。16种常见抗菌药物中,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丁胺卡那与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与non-ESBLs大肠埃希菌相比,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的耐药率高。根据药敏谱,168株HAUPEC分为5个大组(A~E组),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主要分布在A、B、C组。CTX-M是主要的基因型(109株),其次是TEM(48株);59株产大于或等于2种ESBLs,3株未检测到ESBLs。耐药性聚类分组与ESBLs基因型关系分析发现,TEM在D组的分布率最高,为65.2%;SHV在C组未检测到,SHV在A组与B组间的分布不同;CTX-M在4个组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XA在B组未检测到,OXA在A组与B组间的分布不同。结论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情况比较严重,4种ESBLs基因型在不同组别的分布差异可能是产ESBLs的HA-UPEC耐药不同的原因之一,TEM基因型较敏感,CTX-M与SHV基因型较耐药;临床上应严格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及时掌握HA-UPEC ESBLs基因型与耐药性的变化,有利于减少多重耐药尿路感染大肠埃希菌的出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乳腺癌患者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中性粒细胞计数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的变化和意义。方法对104例确诊乳腺癌患者组和50例健康对照组女性做血常规和生化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乳腺癌患者组的RDW、NLR、LDL-C水平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伴淋巴结转移患者的RDW、NLR、LDL-C水平也高于健康对照组,而伴淋巴结转移者的RDW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DW、NLR、LDL-C判断乳腺癌患者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7、0.72、0.78。结论乳腺癌患者RDW、NLR、LDL-C等指标水平增加;RDW增加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血液病患者尿路感染病原谱特点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血液病患者尿路感染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血液科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血液病患者尿培养标本分离的病原性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头孢噻肟/克拉维酸双纸片表型法筛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结果共分离595株病原菌,426株革兰阴性菌,占71.6%。大肠埃希菌是居首位的病原菌,占33.4%。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菌的检出率分别为83.9%、82.8%。粪肠球菌与屎肠球菌检出率分别为7.9%和17.8%。结论血液病患者尿路感染主要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表现为尿路感染产 ESBLs 肠杆菌科菌非常严重,应引起重视,根据敏感性试验选择合理抗菌药治疗尿路感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