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4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击致死者心脏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电及电器设备的广泛应用,电击致死的事故时有发生。电流对人体各种组织器官的损害机制和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人体的危害也不相同。电流对心脏的损害是致人死亡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它所造成的心脏在形态学上的改变,是心脏生理功能改变的基础,本文仅对电击致死者心脏的组织病理学改变进行阐述。1材料和方法本组5例电击致死者均较年轻,平均年龄33.5岁,均无其他心脏疾病,因电击致死进行尸体解剖,先对心脏进行大体检察,然后将心脏用40 g/L多聚甲醛固定2周后取材,常规石蜡切片,HE染色,显微镜观察,与正常心脏的组织病理学切片进行对比。2结果…  相似文献   
2.
赵明泽 《当代医学》2008,(10):89-90
目的 调查铜绿假单胞菌在临床感染类疾病中的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可指导临床有效控制院内感染,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铜绿假单胞菌所致感染在各科均有发生,主要见于肺部感染、及伤口感染,菌株耐药性较强,已出现亚胺培南耐药菌株.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主要侵犯的对象是重症昏迷患者、肿瘤放化疗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术后感染患者及免疫力低下者,且多为院内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无特定规律,必须经微生物学检查后,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3.
1病例资料男,16岁。因无明显诱因出现多饮、多尿伴口眼歪斜,半身无力3月余入院。病初每天饮水3 000 m l,后逐渐增至每日10 000 m l,尿量与入量基本持平,个人史无特殊。查体:意识清,口角、鼻唇沟明显向左侧偏,鼓腮、闭眼、龇牙等动作无力。双侧肢体肌力偏低,以右侧明显,双侧肢体感觉正常,右侧肱二头肌腱反射、膑腱反射、跟腱反射明显比左侧活跃。霍夫曼征(-),巴宾斯基征、克匿格征、布鲁津斯基征均为(±)。血尿粪常规均正常。头颅CT扫描示左侧丘脑区见一不规则稍高密度肿块影,其内可见多个低密度影,CT值31·9~46·7 HU,无钙化,病灶向下突…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平谷地区志贺菌感染的菌群分析及耐药性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明泽 《北京医学》2004,26(3):183-185
目的调查平谷地区细菌性痢疾(以下简称菌痢)的流行菌株类型和耐药特点,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集临床菌痢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鉴定和血清分型.在进行药敏实验的同时,对全部菌株进行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筛查,并对可疑菌株进行确认实验.结果在检出的112株痢疾志贺菌(以下简称痢疾杆菌)中,B群103株(福氏痢疾杆菌)、D群9株(宋内痢疾杆菌).发现1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菌株(ESBLs),血清型为福氏2a.结论平谷地区菌痢流行株B群占92%,D群占8%.各型菌株分散于所涉及的乡镇,无明显的地域分布倾向.除1株产ESBLs菌株外,所有菌株均对三代头孢菌素和氨曲南敏感,对产ESBLs痢疾杆菌感染的儿科患者,可用舒普深(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  相似文献   
5.
患儿男性,2岁.发现上腹部质硬包块伴明显增大1个月.外院腹部超声示肝左叶实质内探及低回声为主的包块,边界清楚,大小13.5cm×12.1cm×6.6cm,考虑肝母细胞瘤.AFP及乙型肝炎5项检查均(-).查体:腹部膨隆,轻度压痛,肝右肋下可及11cm,至脐下,中等度硬,肝区叩痛(+).脾未触及肿大.移动性浊音(-).腹部CT示肝左叶占位,考虑肝母细胞瘤.行肝肿瘤切除术,术中见左肝巨大肿瘤,直径13cm,腹腔未见癌性腹水及种植转移.  相似文献   
6.
304株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特点和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分布和耐药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采集临床可疑感染患者的标本,进行分离培养、鉴定,以CLSI推荐的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同时筛查产超广谱B.内酰胺酶菌株(ESBEs)。结果304株肺炎克雷伯菌44.74%来自SICU,74.01%分离自痰标本。产ESBLs菌株96株,占31.58%。耐药性较强,但均对亚胺培南敏感。结论肺炎克雷伯菌主要侵犯的对象是SICU患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多引发呼吸道、泌尿系感染及术后感染,严重可导致菌血症,且多为院内感染。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有一定的规律,但须经微生物学检查和药物敏感性测定后,有针对性地应用敏感抗生素治疗。  相似文献   
7.
贾海静  赵明泽 《北京医学》2010,32(12):971-971,978
对人类泌尿生殖道致病的支原体有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发酵支原体等,以前两种最为多见。随着治疗支原体药物的广泛使用,支原体的耐药率也在不断升高[1]。现对2006年1月至2007年12月门诊及住院可疑感染患者241份标本泌尿生殖道支原体感染的特点和耐药性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65岁,上腹饱胀,隐痛1个月余.曾有乙肝病史.院外B超提示肝内占位.CT示肝右后叶见一低密度肿块影,CT值35 Hu,外侧见一小低密度影,边缘清,且病灶内见多层面、多灶、多形态更低密度区(图1),CT值23 Hu,病变边缘欠清,推挤该侧肾脏及下腔静脉向下向内移位,门静脉右支增宽,其内未见明显低密度血栓影,下腔静脉肝外段见腔内一长约7 cm的高密度影(图2),CT值75 Hu,胆囊内密度均匀,其壁增厚,胆总管无扩张,脾脏增大,脾脏实质密度均匀.右侧膈下见低密度腹水影.  相似文献   
9.
【病例】女,67岁。因右侧颌下颈部无痛性包块来我院。查体:右侧下颌角下、胸锁乳突肌前缘部可触及约0.8cm×1.0cm的包块,质中等,无触痛,活动度尚可。包块周围可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患者有低热,盗汗,乏力等。B超示:实性肿物伴液化;红细胞沉降率24mm/h;  相似文献   
10.
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寄生在成人的前鼻腔,也可在皮肤及与外界相通的其它腔道中寄生,可产生多种侵袭性酶和外毒素,是最常见的化脓菌。经皮肤伤口、或汗腺、毛囊等多种途径侵入体内,可致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全身性感染、呼吸道感染及医院内感染。调查社区获得性金黄色葡萄球菌(CASA)感染菌株的耐药性,可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