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选取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112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采用阿司匹林单抗血小板治疗,观察组+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43%,高于对照组的75.00%,(P<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10.76±1.28)分,低于对照组的(16.47±2.35)分,(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改善患者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2.
脑心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应敏  宋波  许予明 《当代医学》2009,15(16):143-144
目的探讨脑心通对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水肿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并应用脑心通进行干预,观察脑组织病理学改变、脑含水量和AQP4阳性表达细胞数及其关系。结果脑心通治疗组神经元细胞空泡变性数量较少,程度较轻,炎性细胞浸润少口脑含水量及AQP4阳性细胞数均较低,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AQP4的表达和脑含水量变化彼此呈时相性正相关。结论脑心通能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脑梗死的基础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1]。近来有研究[2]表明,脂联素可调节糖-脂代谢,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抗炎等生理效应,可能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s)-9激活后可降解层黏蛋白和纤黏  相似文献   
4.
赵应敏 《当代医学》2011,17(2):35-36
目的观察复发性脑梗死患者动脉内-中膜层厚度(IMT)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进一步探讨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测定复发性脑梗死、初发性脑梗死、健康者的IMT、血浆Hcy和血脂。结果复发性脑梗死患者的IMT和Hcy显著高于初发性脑梗死组和对照组(P〈0.05),2组脑梗死患者的血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MT和Hcy是脑梗死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AQP4与脑水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通道蛋白(AQPs)广泛分布于机体不同组织器官中,脑组织中的水通道蛋白主要为AQP4。AQP4蛋白主要在星型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内表达,尤其在于毛细血管和软脑膜直接接触的胶质细胞上及血管周表达丰富,AQP4的分布特点与其功能密切相关,可能是脑脊液重吸收、渗透压调节、脑水肿形成等生理、病理过程的分子生物学基础。研究AQP4可为脑水肿及水代谢疾病提供分子水平的理论依据,同时为临床治疗脑水肿及水代谢疾病提供一种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赵应敏 《中外医疗》2009,28(2):26-26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法治疗偏头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尼莫地平治疗组、赖氨匹林、甲氧氯普胺治疗组和中西药结合治疗组,分别进行疗效的比较。结果尼莫地平治疗组显效率为56.2%、赖氨匹林、甲氧氯普胺治疗组为50%,中西药结合治疗组的效果显效率为68.7%。结论中西药结合治疗组无效病例所占比率只有3%,治疗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7.
郭合伏  赵应敏  许予明 《医学综述》2007,13(21):1605-1606
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属于白细胞介素1β转换酶家族,是导致细胞凋亡的蛋白酶系统,在细胞凋亡的执行期发挥关键作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中,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