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目的 探讨苦参素型锌指蛋白4(ZMAT4)、神经细胞黏附因子(NCAM)水平在甲状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为指导临床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30例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甲状腺癌组,并选择同期甲状腺腺瘤患者30例作为甲状腺腺瘤组,两组均进行甲状腺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组织均采用免疫组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乳腺错构瘤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特征。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1例乳腺错构瘤患者的病理学特点及临床特征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11例错构瘤患者中,7例肿瘤部位处于左侧乳房;4例肿瘤部位处于右侧乳房。肿瘤均为单发性肿块,肿瘤的范围为1.5cm×1.7cm~3.2cm×3.9cm。其切面为灰白、灰红或淡黄色,呈实性,边缘清晰,包膜完整。镜下检查乳腺错构瘤其组成部分主要由不同比例的脂肪、纤维及乳腺腺泡混合而成。细胞无间变,组织分化较为成熟。在免疫表型的检测中,11例乳腺错构瘤患者的瘤体细胞中的乳腺上皮的细胞角蛋白及上皮细胞膜抗原经检测为阳性,其中8例在乳腺小叶上皮细胞中的孕激素受体及雌激素受体检测部分呈阳性,脂肪组织及间质纤维组织波形蛋白及S-100蛋白检测呈阳性,腺泡肌上皮细胞表达单克隆抗体及S-100经检测为阳性。结论乳腺错构瘤是一种属于乳腺组织结构发育异常所引起的良性病变,临床表现无特异性,通过结合病理特点及临床特征可使确诊率得到提高,减少误诊病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对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对我院收治的82例胃肠间质瘤患者予以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并根据胃肠间质瘤的生物学行为判定标准将全部患者分为A、B、C、D四组,并对四组患者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A、B两组的肿瘤直径为(2.2±0.6)cm,肿瘤质地坚实,界限清晰,切面呈灰白色,编织状。肿瘤切片少见核分裂相,瘤细胞异型性小,且少见肿瘤继发性改变,无转移患者。C、D两组的肿瘤直径为(9.7±1.6)cm,肿瘤质地较软,与周围组织或存在界限清晰,或存在假包膜,或出现浸润性表现。每50个高倍镜视野下核分裂象在3.15个。全部患者中CD117、CD34、SMA、Desmin、S-100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约占89.0%、75.6%、37.8%、15.9%、8.5%。结论CD117及CD34阳性表达在胃肠间质瘤确诊的过程中作用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的病理学组织特征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11例患者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 11例患者中肿瘤均属于单发,呈圆形或卵圆形,无包膜,颜色呈灰色或黄褐色,切面实性,质地硬韧,主要由乳头状结构、实性结构、硬化性结构及出血区构成。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立方状表面细胞及圆形细胞TTF-1及EMA表达阳性,立方状表面细胞广谱CK表达阳性,圆形细胞表达阴性。少数患者2种细胞均能够显示SYN表达阳性,1例患者PR表达阳性。结论肺硬化性血管瘤发病率低,一般多发于中青年女性,临床上误诊为肺癌的几率较大。因此加强对本病病理学组织特征的认识能够降低误诊率,同时应了解ER、PR的阳性表达与女性发病率较高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绒毛蛋白及核苷酸还原亚单位M1(RRM1)在不同胃黏膜病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对其临床意义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某院收集的210例胃黏膜活检标本,其中慢性胃炎35例,肠上皮化生36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1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0例,胃癌88例。全部标本予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绒毛蛋白及RRM1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肠上皮化生组、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标本的绒毛蛋白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标本的绒毛蛋白阳性率显著低于肠上皮化生组(P<0.05);低级别上皮内瘤变组、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胃癌组标本的RRM1阳性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组及肠上皮化生组(P<0.05);慢性胃炎组标本中的RRM1阳性率显著高于肠上皮化生组(P<0.05);绒毛蛋白、RRM1在高中分化胃癌阳性表达显著高于低分化胃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绒毛蛋白及RRM1的表达与胃癌的发病发展及预后存在一定关系,早期检测能够有效对胃癌进行诊断、病情评估及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案,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输卵管妊娠的病理特点,并对临床病因进行研究。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12例输卵管妊娠患者,对其年龄分布、人口范围、发病比例、发病部位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1例患者在术前诊断性刮宫中,36例在镜下可见内膜呈蜕膜组织或高度分泌反应伴A—S反应;5例在镜下可见增生反应情况。112例患者术后标本镜下观察,其中98例患者在首次取材标本中均可见绒毛组织及绒滋养叶细胞,14例患者在二次取材标本中见到绒毛组织及绒滋养叶细胞。结论:输卵管妊娠与慢性输卵管炎、节育器置入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应对输卵管妊娠患者进行全面的病理检查以尽早的确诊及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骨桥蛋白(OPN)、表皮生长因子样结构域-7(EGFL7)在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期间于濮阳市安阳地区医院接受诊疗的82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所有入选者临床病理特征,分析不同病理特征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OPN、EGFL7表达及临床意义。结果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OPN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TNM分期为Ⅲ~Ⅳ期、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EGFL7阳性表达率高于TNM分期为Ⅰ~Ⅱ期、未发生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患者(P<0.05)。结论OPN、EGFL7可能参与乳腺癌疾病进展,与乳腺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