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抗菌药物给药途径治疗脑出血患者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3年6月72例脑出血行微创钻颅置管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将36例行全身给药+腰穿后鞘内注射为A组,25例行全身给药+腰大池引流+鞘内注射为B组,11例行全身给药+脑脊液生理盐水置换为C组,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常规指标差异,治疗期间不同时点脑脊液中的药物浓度以及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3组患者治疗后颅内压、脑脊液各项指标平均值恢复正常,颅内压值从高到低依次为C、A、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2.341,P<0.05),C组氯化钠含量较A、B两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21,P<0.05);B组患者治疗后不同时点脑脊液中药物浓度均为最高,C组明显低于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时间中B组时间最短,C组最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鞘内抗菌药物注射结合全身抗感染治疗能有效治疗颅内感染,其中腰大池置管引流比多次腰穿更能保证脑脊液中药物浓度,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局部亚低温治疗和常规药物治疗脑梗死后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含量变化.方法 随机将收治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治疗组在药物治疗脑梗死的同时加用局部亚低温治疗技术,在发病后1、3、7、14 d进行NO、ET的测定,分别在治疗前及治疗后30 d,采用《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ugl Meyer评价法,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Bathel指数评分.结果 在治疗后第3、7、14天亚低温组NO含量较对照组显著升高(均为P<0.01),在治疗后第7天亚低温组ET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第3、14天亚低温组ET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NIHSS评分、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亚低温组NIHSS评分比常规治疗组显著降低,亚低温组Bathel指数和Fugl Meyer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 局部亚低温治疗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有较好的保护作用,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研究证实干细胞在体内体外均可被诱导分化成多巴胺能神经元,这为干细胞移植治疗帕金森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目的:探讨脑内移植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可行性及作用机制。 方法:SD大鼠脑内注射6-羟基多巴建立帕金森病模型,将22只造模成功大鼠随机分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12只和对照组10只,脑内分别注射脐血间充质干细胞悬液和磷酸盐缓冲液。细胞移植后第1-8周,每周腹内注射阿朴吗啡观察大鼠旋转行为,并于第2,8周取大鼠纹状体和黑质部分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转圈次数随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而对照组大鼠转圈次数没有明显改变,且移植后3-8周两组旋转圈数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 0.05)。②移植后2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大鼠纹状体针道内及附近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的纹状体针道处无外源性细胞存在。移植后8周时,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组鼠纹状体针道内仍有细胞存活,并有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存在,对照组大鼠纹状体处无酪氨酸羟化酶阳性细胞表达。结果表明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后可在脑内存活并且表达酪氨酸羟化酶蛋白,且能改善帕金森病模型大鼠的行为学异常。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干细胞;骨髓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肿瘤干细胞;胚胎干细胞;脐带脐血干细胞;干细胞诱导;干细胞分化;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42岁,因“发作性呼吸困难10d,加重并出现右侧肢体活动不灵3h”于2004年12月4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0d无明显诱因出现发作性呼吸困难,以夜间为著,每天夜间均被憋醒,可缓解。自认为是“感冒”,在家自服“头孢氨苄青霉素、中药”等治疗7d,效果欠佳,症状逐渐加重。于门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青霉素”等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及血浆中纤溶酶原、D-二聚体的含量,以探讨颅内血肿纤溶活性及外周血纤溶活性的特点及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交通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的幕上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20例。同时期选择20例健康查体者作对照组。留取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静脉血标本及对照组外周静脉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上清液纤溶酶原、D-二聚体水平。结果手术组患者外周血及血肿测得纤溶酶原比较,手术组外周血纤溶酶原均值(12.36±3.54)ng/ml,手术组血肿内纤溶酶原均值(14.99±3.70)ng/ml,两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得t=2.293,P=0.027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纤溶酶原相关性检验具有正相关性(R=0.670,P=0.0010.01);手术组患者血肿及外周血测得D-二聚体相关性检验无相关性(R=0.128,P=0.5910.01)。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内存在纤溶酶原,血肿内平均纤溶酶原的含量要高于外周血,且两者之间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前后髓鞘碱性蛋白(MBP)水平变化,探讨微创术的临床价值。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8例随机分为手术组41例和内科治疗组37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测定血清MBP水平,取40名健康查体者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对比研究分析。结果 1微创术可显著提高总有效率。2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10 d血清MBP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手术组在第5、10天显著低于内科治疗组但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两组脑出血患者第1、5、10天血清MBP含量均与当天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成正相关。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内科保守治疗,检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前后血清MBP水平变化,可作为判断疾病严重程度、评价手术疗效和估计预后的一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7.
增殖性脑血管病( CPA)是一种区别于经典脑动静脉畸形( AVM)的罕见脑血管病.目前国内尚无颅内出血为首发临床表现的报道,本文报道1例CPA致脑叶出血的患者如下.1 病例 患者,女,72岁,退役运动员,因"跌倒后意识丧失2 h"于2019年1月27日入住我院.患者入院前2 h被家属发现跌倒在地,意识清,能言语,约1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与急性脑梗死(ACI)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5例ACI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病人临床资料,酶联免疫法测定检测血清hs-CRP、MCP-1水平,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ICAM-1水平,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和颈动脉斑块性质,根据IMT值将病人分为0.9 mm < IMT ≤ 1.2 mm、1.2 mm < IMT ≤ 1.4 mm、IMT>1.4 mm 3个亚组,根据斑块性质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39例)和易损斑块组(66例)。Pearson相关分析分析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IMT相关性。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影响ACI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预测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价值。结果易损斑块组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均高于稳定性斑块组(P < 0.01)。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在0.9 mm < IMT ≤ 1.2 mm组、1.2 mm < IMT ≤ 1.4 mm组、IMT>1.4 mm组依次升高(P < 0.05~P < 0.01)。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IMT呈正相关(r=0.495、0.585、0.498,P < 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水平ICAM-1、hs-CRP、MCP-1及LDL-C、合并糖尿病是ACI病人颈动脉斑块性质不稳定的危险因素(P < 0.01)。ROC分析结果显示血清ICAM-1、hs-CRP、MCP-1及三者联合预测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753、0.646、0.852,灵敏度分别为69.23%、79.49%、66.67%、89.74%,特异度分别为74.24%、68.18%、65.15%、89.39%。结论血清ICAM-1、hs-CRP、MCP-1水平与ACI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性质有关,可能作为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巴胺(DA)和去甲肾上腺素(NA)对感染性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和生存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选取278例感染性休克患者,分别应用DA和NA进行干预治疗,比较药物应用后不同时点两组患者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心排指数(CI)、体循环阻力指数(SVRI)变化和6h乳酸清除率、28d生存率。结果治疗6h后平均早期乳酸清除率DA组患者为22.3%,明显低于NA组患者的59.0%,SVO2≥65%的患者分别占30.9%和64.0%,DA组高乳酸清除和SVO2≥65%的患者均明显少于N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指标值表现出不同的时间效应差异,NA组148h时HR均较DA组低,2448h时HR均较DA组低,2448h时MAP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组SVRI值在148h时MAP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CI各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NA组SVRI值在148h时均较D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NA较DA能更好的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增加脏器灌注,并能有效清除血乳酸,NA在感染性休克中的应用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8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