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摘要】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昔和异氟醍联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作用,并从TLR-4/NF-kB信 号通路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 选取雄性清洁级SD大鼠50只,分为假手术组、灌注损伤组、异氟醍预处理组、人参总 皂昔组和异氟酵+人参总皂昔预处理组,每组各10只。对应手术处理后处死,收集血液测定炎性因子IL-6及TNF-a 的含量,收集心脏计算心肌梗死面积,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测NF-kB和TLR4蛋白和mRNA的表达特点。结果 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呈纤维状排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有明显细胞形态紊乱,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其余各 组均有一定程度的减轻。与假手术组相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心肌NF-kB、心肌TLR4、血清IL-6和TNF-a明显增 加(P<O.05)o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组相比,异氟醍组、人参总皂昔组和异氟醍+人参总皂昔组心肌梗死面积、IL-6、 TNF-a、心肌NF-kB和TLR4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此外,异氟醜+人参总皂昔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IL-6、血清 TNF-a、心肌NF-kB和TLR4表达低于异氟醍组和人参总皂昔组(P<0.05)。结论 人参总皂昔和异氟酵联合预处理 能有效改善心脏病理学和心肌梗死面积,其作用机理可能是二者联合应用降低了心肌中TLR4和NF-kB蛋白及mRNA 表达,进而改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探讨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多层螺旋CT(MSCT)检查前行麻醉处理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我院64例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采用麻醉处理行MSCT检查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密切监测和记录所有患儿其MSCT检查和麻醉情况。结果 64例患儿在检查中出现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血氧饱和度下降、喉痉挛、检查后高热和室性期前收缩分别为13例、6例、16例、5例、5例和4例,其中动脉导管未闭血氧饱和度下降率最高。64例患儿均完成了CT检查,58例患儿注入丙泊酚(1.5-2. 0mg/kg)后1次即完成检查,6例患儿再次追加丙泊酚用量(0.5-0.6mg/kg)完成检查。在MSCT检查中,房间隔缺损表现为右心房、右心室明显增大,肺动脉可见增宽,进一步增强示房间隔连续中断;室间隔缺损平检查可示:室间隔中断,以不连续性呈现,心室以不同程度增大显示,肺血管可见明显增粗、增多;动脉导管未闭可明显显示动脉导管较大且未闭合,左心室增大;肺动脉缩窄可表现为肺动脉瓣膜明显增厚,开放受限,主肺动脉干狭窄后扩张;而法洛四联症以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厚为其主要表现,部分可见肌小梁粗大致腔内充盈缺损。结论非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术前进行丙泊酚注射麻醉后均可完成MSCT检查,而检查中密切监测患儿生命体征对保障患儿安全尤为重要,MSCT清晰显示的影响图像有利于指导临床制定合适的手术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全凭静脉麻醉下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在术中知晓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抽取2010年9月至2013年9月安康市中心医院择期行全凭静脉麻醉手术患者798例,双盲法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n=396)与对照组(n=402),观察组在BIS检测下实施全凭静脉麻醉手术,对照组术中则遮蔽BIS值,记录和比较两组患者不同时间点BIS值、麻醉中OAA/S评分、术中知晓情况及麻醉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术中平均值、麻醉结束、手术结束时BIS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OAA/S评分0、1分所占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知晓率0.00%,与对照组的1.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丙泊酚使用剂量明显少于对照组,且患者恢复反应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BIS监测能够有效避免在全凭静脉麻醉时出现麻醉偏浅的状态,维持合适的麻醉深度,避免术中知晓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布托啡诺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方法选取腹腔镜下胆囊切除(LC)患者77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9例予以布托啡诺预防痛觉过敏,对照组38例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比较2组患者术后痛觉差异性。结果 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时动脉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等指标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观察组患者苏醒时、苏醒后1 h、苏醒后6 h时Ramsay镇静评分、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布托啡诺防治瑞芬太尼麻醉后痛觉过敏的效果安全有效,且不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