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2篇
综合类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根据科技术语的命名约定,提出中医症状的命名原则。以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诊法部分作为讨论对象,认为目前中医症状的命名存在7大问题,并提出修改建议:①补充不完整的症状名;②将繁琐而属性单一的临床描述简化为症状名;③将包含多个属性的临床描述拆分为症状名;④合并内涵相同或相近的症状名;⑤拆分临床表现和临床意义不同的症状名;⑥多个症状名组合才有临床意义不属诊法的研究内容;⑦删除西医学症状名。  相似文献   
2.
中药药性影响因素研究——药用部位与中药药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植物或动物同一部位和同一植物或动物不同部位的药性,发现药用部位与中药药性之间具有密切联系,二者之间既"同中有异",又"异中有同",集中体现了中药药性的整体性、对立统一性和可变性。影响中药药性的因素是复杂的,判定中药药性不能仅仅依据药用部位,还需要依据其他方面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鼻出血住院患者流行病学特征及临床特点,分析鼻出血的易患因素。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4月1日—2022年3月31日在上海市普陀区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住院治疗诊断为鼻出血的患者临床数据,同时随机获取相同时间段及年龄段未诊断鼻出血及鼻部疾病的住院患者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鼻出血住院患者的疾病特征及流行病学特征,通过Logistic回归模型探究性别、年龄及患者的基础疾病是否是鼻出血住院的风险因素。结果共获取诊断为鼻出血600例及对照组313例患者临床资料。鼻出血患者平均年龄为(51.89±24.41)岁,男性占比56.5%。16~25岁及56~65岁是鼻出血住院数最多的年龄段,就诊量最高的季节为冬季(41.00%),其次为春季(27.83%)。前鼻孔出血较后鼻孔更易出血(77∶23),但后鼻孔出血更易复发。鼻出血高风险因素分别是高血压(OR=3.24,95%CI: 1.99~5.26);冠心病(OR=3.69,95%CI: 1.89~7.23);慢性鼻窦炎(OR=2.32,95%CI: 1.39~3.83)。鼻出血低风险因素为变应性鼻炎(OR=0.58,95%CI: 0.37~0.89),糖尿病(OR=0.96,95%CI: 0.56~1.66)。结论鼻出血老年男性好发,冬春季多发,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脏病及慢性鼻炎等加重鼻出血的发生,而在需住院治疗的鼻出血患者中,变应性鼻炎及糖尿病是低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变应性鼻炎相关心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疾病之一,也是目前最常见的呼吸道慢性疾病之一,其反复发作及不适的鼻部症状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经济及心理压力,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健康。现代医学认为变应性鼻炎是常见十五种心身疾病之一,可导致多种精神及心理紊乱,如抑郁、焦虑、睡眠障碍、注意力障碍等,甚至可能是自杀的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变应性鼻炎的治疗原则中尚无心理相关的诊断及治疗。本文就变应性鼻炎与精神心理相关的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及心理干预治疗的必要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6.
依据逻辑学关于概念的定义要求和科技术语的内涵界定规则,以规划教材《中医诊断学》的诊法部分作为讨论对象,认为目前中医症状名的定义存在7类问题:①仅有临床描述,没有明显的定义过程。②仅有被定义项,没有定义项。③定义项没有用确切的科技术语。④定义项中直接或间接地包含了被定义项。⑤定义项与被定义项的外延不相应相称。⑥定义项没有包括足够必要的、能凸显被定义项的特征。⑦通过自身还有待确切定义的词来下定义。建议通过重视健康状态下的人体表现和借助多媒体技术完善中医症状名的定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不同类型肱骨髁间骨折患者均采取经尺骨鹰嘴截骨入路治疗。结果:结果优9例,良13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为84%。结论:切开复位内固定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首选方法,应根据骨折类型、损伤程度采取合适手术方法,术后应早期行功能康复锻炼。  相似文献   
8.
中药之所以能用于治疗疾病,是由于其中含有一定的活性成分。对于同一药用植物来讲,因不同的器官或部位含有活性成分的种类与数量不同,往往具有不同的功效,而被作为不同的中药,如益母草与茺蔚子、麻黄与麻黄根、花椒与椒目、槟榔与大腹皮等。为了充分、准确地发挥出应有的临床疗效,历代本草对于药用植物的药用部位均有严格规定。  相似文献   
9.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