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妇产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针刺可有效改善帕金森病的运动和非运动症状, 针药联合药物治疗本病的疗效更优于单纯药物治疗, 可能的机制包括通过抑制α-突触核蛋白聚集、氧化应激及神经炎症, 从而抑制多巴胺能神经元凋亡, 实现神经保护作用。针刺治疗本病主要选用足三里、阳陵泉、太冲、血海等穴。早期使用针刺、中晚期针药联用的治疗策略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近远期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2月至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孕妇2617例,其中择期再次剖宫产2246例(ERCD组),阴道试产成功334例(VBAC组),阴道试产失败转急诊剖宫产37例(TOLAC失败组)。对3组患者的妊娠结局及产后近远期并发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组患者中,TOLAC失败组剖宫产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高(18. 92%),其次是ERCD组患者(6. 99%),而VBAC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最低(3. 29%)。VBAC组出现输血、产后发热和尿潴留的比例明显低于ERCD组(分别为0 vs 1. 65%、1. 20%vs 4. 14%、0. 30%vs 2. 98%,P <0. 05);发生子宫破裂、输血、尿潴留、肠梗阻的比例低于TOLAC失败组(分别为0 vs 10. 81%、0 vs 8. 11%、0. 30%vs 5. 41%、0 vs 5. 41%,P <0. 05); TOLAC失败组发生子宫破裂、输血、肠梗阻的比例显著高于ERCD组(分别为10. 81%vs 0. 31%、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体质量指数(BMI)对输卵管妊娠妇女甲氨蝶呤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于湖州市妇幼保健院接受治疗的116例输卵管妊娠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单次肌注组和多次肌注组,每组各58例。单次肌注组应用甲氨蝶呤50.0mg/m^2体表面积;多次肌注组应用甲氨蝶呤0.4mg·kg^-1·d^-1,连续治疗5天。比较两组整体及按BMI分层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单次肌注组和多次肌注组整体及按BMI分层后的年龄、妊娠时间、血β-hCG、体表面积及B超包块直径的均衡性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组间具有良好的可比性(均P>0.05)。单次肌注组和多次肌注组治疗输卵管妊娠的整体有效率无显著性差异(72.41%vs. 86.86%,Z=-1.882,P>0.05);多次肌注组的整体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单次肌注组(15.52%vs. 10.34%,χ^2=6.094,P=0.014)。按BMI分层后,BMI<25kg/m2患者的单次肌注组和多次肌注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但BMI≥25kg/m2的患者中多次肌注组有效率高于单次肌注组(95.00%vs. 54.55%,Z=-2.995,P=0.003);且BMI≥25kg/m2的患者中多次肌注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也显著高于单次肌注组(40.00%vs. 4.55%,χ^2=7.821,P<0.05)。结论 BMI可能为甲氨蝶呤治疗输卵管妊娠患者的重要影响因素,当患者BMI≥25kg/m^2时,多次肌注甲氨蝶呤的治疗方案疗效更好,但同时不良反应发生率也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人工智能(AI)辅助系统在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研究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2022年7月至2023年2月湖州市妇幼保健院的1 994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涂片样本。以阴道镜活检结果宫颈上皮内病变(CIN)1级及以上(≥CIN 1级)为金标准,分别采用人工阅片、AI阅片和AI辅助系统阅片(AI辅助阅片)3种方式对宫颈细胞学液基薄层涂片进行阅片。比较不同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测(TCT)结果下不同年龄段样本3种阅片方式阳性率、灵敏度和特异度以及3种阅片方式的阅片时长。结果 1 994例样本中,活检结果≥CIN 1级共102例,总体阳性率为5.12%,TCT结果为意义不明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及以上(≥ASC-US)的阳性率为9.63%,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及以上(≥LSIL)的阳性率为4.91%。TCT结果≥ASC-US时,≥30岁组样本AI阅片阳性率高于18~29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8~29岁和30岁组人工阅片和AI辅助阅片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CT结果≥LSIL时,18~29岁和30岁组人工阅片、AI阅片...  相似文献   
5.
针刺镇痛在国内外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较明确的镇痛机制是针刺通过抑制疼痛上行传导或促进下行抑制系统以快速镇痛.笔者团队之前的研究表明反复针刺后的抗炎镇痛效应出现,由此推测炎症可能是导致疼痛的根本原因.通过文献分析,笔者发现炎症在疼痛的外周敏感化和中枢敏感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针刺通过控制外周和中枢炎症可有效抑制疼痛,...  相似文献   
6.
摘要:针刺镇痛国内外应用广泛且效果显著,目前较明确的镇痛机制是针刺通过抑制疼痛上行传导或促进下行抑制系统以快速镇痛。我们之前的研究表明反复针刺后针刺的抗炎镇痛效应出现,由此推测炎症可能是导致疼痛的根本原因。通过文献分析,我们发现炎症在疼痛的外周敏感化和中枢敏感化中发挥重要作用,认为针刺通过控制外周和中枢炎症可有效抑制疼痛,是针刺镇痛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井穴为十二经脉阴阳之气始发与交接之处,古人常取其以醒神清热。现代研究多关注井穴在急性中枢神经损伤后的昏迷急救效果,对于其他作用缺乏清晰的认识。通过分析井穴的相关理论和古代医案,发现井穴具有良好的抗炎作用,认为井穴所清之热多为对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临床中,井穴疗法在炎症性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能有效改善中枢神经损伤的炎性反应和外周头面五官、呼吸系统、关节软组织处的急慢性炎症,具有简便易行、安全高效、不良反应少的特点,适于在临床中推广应用。参考文献46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