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
目的探讨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择期行脊柱侧弯矫形术患者18例,麻醉诱导后,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行麻醉维持,于完成脊柱矫形内固定术时行唤醒试验,唤醒成功后以丙泊酚、芬太尼加深麻醉后维持。记录患者手术用时、唤醒时间及苏醒时间,并观察患者唤醒前后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变化情况。结果手术用时(316±47)min,唤醒时间(524±85)s,唤醒质量均满意,苏醒时间(397±83)s。唤醒后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辅以异氟烷吸入麻醉应用于脊柱侧弯矫形术中可控性好,生命体征平稳,唤醒质量高,术后苏醒及时,无术中知晓,是1种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痛系指局限在三叉神经支配区内的一种反复发作的短暂性阵发性剧痛。发病早期,口服药物如卡马西平效果较好,随着时间推移,有些甚至完全无效。研究发现三叉神经痛的原因与神经根被血管压迫有关,临床常用手术疗法控制疼痛,但相比其他治疗,微血管解压术进人颅腔创伤大、风险高。我院开展的三叉神经根微血管减压术经多年实践,特别是在局部麻醉下可更好地观察患者,术中由麻醉医师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应用硝酸甘油进行控制性降压,使并发症明显减少,手术效果和安全性进一步提高,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局麻下经乙状窦后进路三叉神经根减压术和面神经根疏理术治疗三叉神经痛和面肌痉挛过程中,患者常见刺激反应及术后脑血管意外情况。方法对2011-05/2012-12月实施的115例三叉神经根减压术(三叉神经痛组)和72例面神经根疏理术(面肌痉挛组)患者的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出汗等及心电图变化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比较手术前和手术减压时收缩压、舒张压、心率的变化。对2003—08/2012-12月完成的225{)例该类手术患者中7例出现术后脑血管意外情况的患者进行回顾。结果头痛、头昏、眩晕、恶心呕吐、心慌、出汗的发生率,三又神经痛组分别为81.7%、4.3%、4.3%、67.8%、4.3%、14.8%,面肌痉挛组为56.9%、29.1%、27.7%、68.0%、12.5%、33.3%;心电图短暂变化,三又神经痛组为26.9%o,面肌痉挛组为26.3%。三又神经痛组和面肌痉挛组手术前和手术减压时,舒张压和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出现严重脑血管意外的时间最短的发生在术后30min,最长的发生在术后76h45rain,一般发生在术后24h内。另外,7例术后脑血管意外患者的出血部位仅一例发生在手术区域。结论局麻下实施该类手术,患者较痛苦。脑血管意外一般在术后24h内发生。手术并发的颅内出血不一定发生在手术区域。  相似文献   
4.
5.
患者,男,40岁,美国卒中学会( ASA)Ⅰ级。因急性阑尾炎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阑尾切除术,既往无手术史,外伤史,精神病史,药物过敏史。入室后:T 37.6℃,呼吸(R)18次/min,心率(HR)102次/min,血压(BP)115/65mm Hg(1mm Hg =0.133kPa)。建立静脉通道,面罩吸氧,流量2L/min。患者取右侧卧位,手术床调至头低5度位置,常规消毒铺单后用2%利多卡因行穿刺点局部浸润,以18G硬膜外穿刺针经L2~3间隙穿刺,成功后用25 G腰穿针穿入,有突破感且见脑脊液流出后注入布比卡因重比重液(0.5%布比卡因1~1.5ml,加10%葡萄糖0.5~1ml,回抽脑脊液至3ml),速度1ml/5s,退出腰穿针,硬膜外头侧置管3cm,取平卧位,待麻醉平面调至T6时将手术床调制水平位,测平面其间患者神志清楚,对答切题。术前未用药,手术开始后静脉给予咪达唑仑2mg,15min后再次给予咪达唑仑2mg,之后患者出现谵妄,烦躁,不能正确对答等意识障碍。呼吸浅快, HR 110次/min,SpO298%,BP 110/60 mm Hg。立即给予丙泊酚80mg,氟马西尼0.5mg静注。手术历时2h,术毕患者生命征平稳,意识清楚。次日随访,患者无任何异常及不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维库溴铵静脉泵注与单次静注两种方法对全麻手术肌松维持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方法将30例全麻手术患者随机分为A组(单次静脉注射维库溴铵组)和B组(静脉泵注组),观察2组患者术毕至气管导管拔管时间、手术结束前30min追加镇痛药的次数。结果 2组停药后TOFR 25%~75%的时间、用药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镇痛药追加次数多于B组,肌松维持时间短于B组,术毕拔管时间长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结论维库溴铵静脉泵注的维持肌松效果优于单次用药,是一种科学合理且方便的麻醉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心静脉狭窄的介入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已行中心静脉狭窄介入治疗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随访术后的血管通路通畅情况以评估介入治疗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82例发生中心静脉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其中68例(82.93%)患者既往有中心静脉临时插管病史。82例患者中,中心静脉双支病变13例(15.85%)、单支病变69例(84.15%);5例(6.10%)为轻度病变、17例(20.73%)为中度病变、35例(42.68%)为重度病变、25例(30.49%)为完全闭塞病变。82例患者中,57例接受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9例接受经皮腔内支架置入术(PTS)治疗后获得血管再通。术后随访时间12~62个月。术后6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75.76%(50/66),术后12个月血管通路通畅率为68.18%(45/66),整个随访期间总体血管通路通畅率为59.09%(39/66)。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发生中心静脉狭窄后,可影响血管通路使用寿命,对于有症状且不能缓解的患者,建议积极干预,介入治疗是中心静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同时,慢性肾脏病患者应尽量避免中心静脉置管操作,以减少中心静脉狭窄发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