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造成踝关节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从踝关节的不稳定结构定义出发,分析了其不稳定表现特征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通过分析能帮助相关骨科人员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骨性关节炎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术后脱位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方法选取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均采用THA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髋关节脱位发生情况,将术后髋关节脱位病人设为脱位组,未脱位病人设为未脱位组。记录2组病人手术相关指标及病历资料,经单因素分析、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266例骨性关节炎病人THA术后脱位25例,脱位率9.40%;2组病人年龄、人工股骨头直径、髋关节手术史、手术失血量、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术后股骨偏心距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而性别、BMI、手术入路、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术后输血率、术后引流量、手术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术后股骨假体前倾角>10°是骨性关节炎THA术后脱位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骨性关节炎THA术后容易发生髋关节脱位,年龄>75岁、女性、人工股骨头直径 < 30 mm、髋关节手术史、后外侧入路均可增加其脱位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修复重建膝关节脱位合并多发韧带损伤的可行性。方法 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膝关节脱位患者共26例作为本次观察对象,对其使用关节镜下重建前、后交叉韧带,对患者的内、外侧副韧带以及其他膝关节损伤结构等加以有效修复处理。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膝关节活动范围以及手术前后症状改善情况等加以有效研究,应用Lysholm评分对患者在手术前后的膝关节功能情况评估。结果 在患者手术后11~36个月随访中,45.5%的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正常水平,54.5%的患者情况具有比较明显的改善,在独立行走的时候,不需要实施辅助。所有患者在进行Lachman试验和膝内外翻应力试验及前后抽屉试验时显示为阴性。患者在手术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41.7±4.4)分、(87.1±5.9)分,患者手术治疗前、后其关节活动范围分别为(87.6±12.4)°、(125.1±9.1)°,患者手术治疗前后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关节活动范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膝关节脱位的患者关节镜下进行前、后交叉韧带重建处理以及修复其他膝关节结构是膝关节脱位治疗中的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钙化性肌腱炎是肩关节常见疾病,大多数钙化性肌腱炎患者通过保守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例,可行关节镜清理。自2012年10月我科采用肩关节镜下清除钙化灶的方法治疗钙化性肌腱炎9例,术后随访取得良好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自2012年9月至2013年9月共采用肩关节镜治疗钙化性肌腱炎9例:男3例,女6例,年龄38~62岁,平均46岁。左侧4例,右侧5例。所有患者均经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未见好转,采用肩关节镜手术治疗。1.2治疗方法臂丛麻醉加气管插管全麻,沙滩椅位,去除患侧肩部后方软垫,方便关节镜器械操作。取肩关节后侧入路,首先将关节镜置于盂肱关节,常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踝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的效果。方法 26例距骨软骨损伤患者均在踝关节镜下行微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术后行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术后患者的AOFA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8周时,应用Tegner运动评级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88%。结论关节镜下微骨折手术联合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距骨软骨损伤临床效果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造成踝关节不稳定的原因有很多,其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行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本文从踝关节的不稳定结构定义出发,分析了其不稳定表现特征并对其治疗方法进行了探究,以期通过分析能帮助相关骨科人员了解其发病机制和治疗原则,从而促进患者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7.
赖然  英强  舒克冬  满姗 《中国校医》2018,32(9):707-708
目的 观察和比较动力髋螺钉(DHS)和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医学研究对比法,对本院2013年7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95例股骨近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螺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DHS)30例,、观察组(PFNA)30例,、联合组35例3个组,随访1年,观察3组临床疗效。结果 联合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8.14%,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的76.67%(χ2=8.142,P<0.05); 联合组患者的术后常见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不良指数低于或优于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χ2=4.865,F=2.015,P<0.05)。结论 DHS和PFNA治疗股骨近端骨折联合治疗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