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2篇
临床医学   23篇
特种医学   29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5 毫秒
1.
2.
Castleman病是一种罕见的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曾被命名为巨大淋巴结增生症、血管淋巴滤泡增生症、血管瘤样淋巴结增生症和淋巴样错构瘤等.笔者曾诊断1例,现报道如下.病例资料患者,男,42岁.因双下肢浮肿5年,尿检异常1天入院.实验室检查:免疫球蛋白IgG 2.38 g/l,白蛋白16.1 g/l,球蛋白18.2 g/l;尿常规:白细胞( ),颗粒管型( ),尿蛋白( ).24 h尿蛋白:3.96 g.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以期进一步提高对该部位肿瘤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经病理证实的骶骨肿瘤的影像表现。58例行X线检查,32例行CT检查,47例行MRI检查。结果 69例骶骨肿瘤中,转移瘤23例,脊索瘤22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神经鞘瘤7例、神经纤维瘤、神经母细胞瘤各1例),骨髓瘤6例,淋巴瘤及骨巨细胞瘤各3例,甲状腺滤泡癌、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韧带状纤维瘤各1例。骶骨恶性肿瘤表现为骶骨溶骨性骨质破坏,软组织肿块及骶髂关节受侵犯易见。脊索瘤表现为中心性、溶骨性骨质破坏,骨巨细胞瘤多为偏心膨胀性骨质破坏,转移瘤、骨髓瘤及淋巴瘤为多骨多发病变;神经源性肿瘤多伴有骶孔扩大、破坏。结论骶骨肿瘤的种类繁多、影像表现多样,结合病变的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可提高病变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胸部DR影像上孤立性肺结节检出准确率的比较来评价PACS影像诊断工作站上不同分辨率的医用显示器和普通显示器的诊断效能。方法选取经CT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100例,多发肺结节24例和疑似病例15例(直径<30mm,两肺数目不超过3个并散在分布)。2位高年资医生和3位低年资医生通过3种显示器(BarcoMGD521MKII(2560×2048,75Hz)医用RCT,EIZORadiForceG20(1200×1600,60Hz)医用LCD和DellRoundRockTexas78682(1280×1024,85Hz)普通RCT)集中进行3次阅片,采用5分法:肯定有、可能有、不确定、可能没有、肯定没有来判断胸片上是否有肺结节及结节个数。采用SPSS13.0软件中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高年资医师使用BarcoRCT的Az值(Az=0.770)明显高于EIZOLCD(Az=0.724)(P<0.05),而在普通(Az=0.714)和医用显示器之间无明显差别(P>0.05)。低年资医师使用EIZOLCD的Az值(Az=0.640)明显高于DellRCT(Az=0.598)(P<0.05),在两种医用显示器之间则存在小的但具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的差别(P<0.05)。②在各种情况下阅片,高年资医师的诊断准确率都明显高于低年资医师(P<0.05)。高年资医师使用普通显示器的Az值较低年资医师使用两种医用显示器时都要高(P<0.05)。结论①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科室可以安排低年资医师使用较低配置医用显示器完成初步诊断,高年资医师应按标准使用医用显示器(2560×2048)以保证最终诊断结果的可靠性。②对于普通放射诊断科室,完全可以采用医用显示器与普通显示器相结合组成诊断工作站系统。不同分辨率显示器的合理配置,可获得较好的性价比。  相似文献   
5.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临床上以代谢率增高和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笔者外科治疗159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2岁,因左肩部包块18个月,疼痛伴功能受限4个月余入院.起初无明显诱因发现左肩背部有一鸡蛋大小包块,无疼痛不适.后包块逐渐增大,伴局部发热,出现疼痛,夜间疼痛为著.查体:左肩背可见一25 cm×20 cm×15 cm大小包块,质硬,压痛明显.局部皮色稍红,皮温高于对侧,局部轻度浅静脉怒张,腋窝部淋巴结无肿大,左肩关节活动受限.X线示:左肩胛骨喙突至肩胛下角连线内侧呈溶骨样骨质破坏,破坏区边缘不清,肩胛下角可见筛孔状破坏,周围可见巨大软组织肿块,未见明确钙化影(图1).X线诊断:左肩胛骨恶性骨肿瘤.术后病理诊断:骨巨细胞瘤.  相似文献   
7.
巨细胞型骨肉瘤是骨肉瘤的一种罕见类型,病理学上易误诊为骨巨细胞瘤。文献报道甚少,本院最近遇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82例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髋周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全部病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42例行CT检查,24例行MRI检查。结果骨囊肿13例,动脉瘤样骨囊肿16例,骨巨细胞瘤6例,软骨母细胞瘤2例(合并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骨母细胞瘤1例,骨样骨瘤3例,骨化性纤维瘤2例,非骨化性纤维瘤3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6例,嗜酸性肉芽肿3例,骨肉瘤4例,软骨肉瘤3例,恶性骨母细胞瘤1例,淋巴瘤2例,转移瘤17例。良性骨肿瘤17例(占20.7%),肿瘤样病变38例(占46.4%),原发恶性骨肿瘤10例(占12.2%),转移瘤17例(占20.7%)。结论髋周是良性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的好发部位,X线平片+CT或X线平片+MRI是较好的综合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骨盆孤立性浆细胞瘤的临床及影像表现特点。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骨盆孤立性浆细胞瘤,16例行X线检查,7例行CT检查,14例行MRI检查。结果 (1)临床表现:男性10例,女性8例,发病年龄44-79岁,平均年龄60.1岁。(2)X线、CT表现:孤立性浆细胞瘤18例中,16例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合并软组织肿块,2例为膨胀性骨质破坏,10例病灶内可见残存的硬化骨嵴及边缘出现硬化。(3)MRI表现为正常骨髓信号被肿瘤取代,10例形成信号相对均匀的软组织肿块,4例软组织肿块信号不均。T1WI上病灶表现为等信号6例、稍高信号8例,T2WI病灶均表现为高或稍高信号,10例瘤周存在水肿,增强扫描均明显强化。结论骨盆是骨孤立性浆细胞的少见部位,好发于老年患者,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贾铭  陈卫国  黄婵桃  涂茜  闫慧敏  廖昕 《放射学实践》2005,20(12):1113-1113
病例资料患者,女,10岁。10天前开始无明显诱因出现左大腿远端疼痛,行走尚好,夜间及活动后疼痛加重,休息后好转。1天前因轻微跌伤,致症状逐渐加重,出现跛行,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左大腿远端肌肉损伤,给予输液、外贴止痛膏治疗,症状无缓解,转我院。查体:左股骨远端及膝关节肿胀,局部红、肿,无静脉曲张,皮温稍增高,左股骨内、外髁压痛,未触及包块及结节,左膝关节屈膝稍受限,大腿髌上10 cm处周径:左36 cm,右34 cm。肢端皮肤触、痛觉未见异常,运动正常。X线检查:左股骨远端干骺端偏内侧可见溶骨性偏心性生长的骨质破坏区,突破后方骨皮质,其内见残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