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2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优化经典名方保元汤(BYD)现代提取工艺参数,保证古今工艺产品的质量一致性。方法 选取加水倍数、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为关键影响因素,进行Box-Behnken响应面设计,以经典名方BYD中人参皂苷Rb1、毛蕊异黄酮-7-O-葡萄糖苷、甘草苷、甘草酸质量分数以及出膏率和指纹图谱相似度为评价指标,通过基准关联度和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熵权法结合确定各指标权重系数,计算综合评分,优选出与物质基准煎液最为接近的现代提取工艺。结果 经典名方BYD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水煎煮2次,每次1h。在此工艺条件下,3批验证试验数据综合评分大于90,RSD为2.45%,无组间差异。结论 优化得到的BYD现代提取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刺五加乙酸乙酯部位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ApoE-/-)小鼠的影响,探讨其通过调控肠道菌群从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32只8周龄雄性-/-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瑞舒伐他汀组(10 mg·kg-1)和刺五加乙酸乙酯部位高、低剂量组(75,25 mg·kg-1),每组8只。8只C57BL/6小鼠作为空白组。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测定其血脂水平;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试剂盒检测小鼠血清中相关指标含量;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观察小鼠主动脉病理形态;收集盲肠内容物采用16S rRNA扩增子测序检测肠道菌群。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斑块面积显著增加并伴有炎性浸润,升高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含量,增加炎症因子和血管内皮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含量,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含量;与模型组比较,瑞舒伐他汀组和刺五加乙酸乙酯部位高、低剂量组能改善小鼠主动脉斑块沉积,降低TG,TC,LDL-C,炎症因子和iNOS含量,升高HDL-C含量。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厚壁菌门和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升高,拟杆菌门相对丰度降低。Alpha和Beta多样性分析显示,各组样本能够显著分离,模型组肠道菌群物种总数和丰度较低;与模型组相比,刺五加乙酸乙酯部位可提高有益菌的相对丰度,降低致病菌的相对丰度。结论 刺五加乙酸乙酯部位主要为黄酮类成分,能够通过调控肠道菌群来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改善高脂饮食喂养ApoE-/-小鼠主动脉病理变化,作用机制可能与其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提高抗氧化能力、修复肠道菌群结构紊乱现象有关。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我国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经典名方作为中医药传承发展的突破口,其研究及开发更是受到了很多关注.本研究将就中药经典名方研究进展、开发策略及发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对所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总结.中药经典名方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许多问题,我国都在积极的协调与解决,且在各方面都小有成就.虽然我国对于经典名方的研究过程还不算太长,但是通过文献检索可以看出,学术各界都在积极响应,且市场和临床上均已经出现了一些由经典名方研发的药物和使用案例,由此可以侧面看出我国对中医中药的复兴的战略也正在稳步迈进.  相似文献   
4.
王雅洁  汤成成  贾艾玲  邱智东  杨晶 《中草药》2017,48(15):3064-3070,3076
目的拟合人参提取物(GRRE)吸湿过程数学模型并分析其吸湿特性。方法用称量法测试GRRE在25、35、45℃下吸附/解吸等温线,用7个非线性回归方程对等温线进行描述,借助1st Opt统计分析软件拟合,以均方根误差(RMSE)、残差平方和(RSS)和决定系数(R~2)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拟合模型,结合25、35、45℃下吸附等温线计算吸附热。结果 25、35、45℃下,GRRE吸附/解吸等温线都是Peleg模型拟合效果较好,都属于第II种类型,解吸等温线因较高的平衡含水量而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属于H_3型。随着温度升高这种滞后现象变弱。吸附热随着平衡吸湿量的增大而增大。结论 Peleg模型较好地拟合GRRE的吸附/解吸等温线,且吸附/解吸等温线存在滞后现象,该滞后现象随温度升高而变弱,吸附热与平衡吸湿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制备刺五加总苷微乳,优化其处方和制备工艺并进行质量评价,通过在体单向肠灌流模型考察自微乳给药系统对刺五加总苷的吸收特性。以伪三元相图面积大小为考察指标,对油相、质量比(K_(m))、转数、药物浓度进行单因素考察,利用D-最优混料设计法以粒径为考察指标进行工艺优化,并对外观、形态、粒径等进行考察,以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为指标,测定其在微乳中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刺五加总苷微乳的最优处方为水相20.8%,棕榈酸异丙酯31.2%,大豆磷脂与无水乙醇(K_(m)=1∶1)为48.0%。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其形态呈圆整的球状乳滴,分散均匀,微乳类型为油包水型。室温下,pH为5.19,折光率为1.4165,平均粒径(26.47±0.04)nm,多分散性指数(PDI)0.118±0.03,刺五加苷B、刺五加苷E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0389、0.1664 mg·mL^(-1)。初步稳定性研究表明,30 d内溶液澄清透明,不分层,含量基本无变化,稳定性良好。与刺五加总苷相比,制备成微乳后在各肠段的吸收均显著提高,在回肠吸收效果最好,为刺五加进一步开发和利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降低黄芩提取物吸湿性,从中药固体制剂常用辅料中筛选最佳防潮辅料,并研究辅料掺入提取物的方式对其吸湿性的影响。方法向干燥的黄芩提取物中添加不同辅料,进行吸湿动力学和临界相对湿度测试,研究辅料种类、用量和掺入技术对黄芩提取物吸湿性的影响。结果综合考虑在16种辅料中黄芩提取物最佳防潮辅料为甘露醇,且甘露醇量越多防潮效果越好,将甘露醇和干燥的黄芩提取物重新溶于水中再浓缩干燥后混合物吸湿性低于二者简单地物理混合后的吸湿性。结论甘露醇能有效的降低黄芩提取物的吸湿性,且甘露醇掺入到黄芩提取物中的方式也会影响其吸湿性。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喷雾干燥这种新型技术在中药制剂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喷雾干燥技术在国内外发展概况、原理、特点、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阐述,并总结其在中药制剂以及其他领域的应用,同时针对喷雾干燥技术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与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HPLC-Q-TOF-MS/MS)联用技术研究人参复方制剂降脂保肝颗粒中人参与山楂等药材共提前后皂苷类成分的变化。方法:采用ZORBAX SB-Aq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以乙腈-水梯度洗脱,负离子模式采集质谱数据,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及配伍制备的共提液中皂苷类成分的变化趋势。结果:在pH小于3时,人参与山楂等不同配伍共提液中皂苷类成分水解,发生转化,稀有皂苷的含量明显增加。结论:在人参与山楂配伍提取过程中酸性对皂苷成分的影响较大,可为人参皂苷在酸性条件下更准确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灵芝菌液体发酵人参茎叶总皂苷前后化学成分的生物转化规律,为人参茎叶药性菌质的进一步开发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灵芝菌种对人参茎叶总皂苷进行液体发酵,薄层色谱法分析发酵前后其化学成分的变化;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发酵前后人参茎叶总皂苷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发酵前后人参皂苷Rb1、Rg3、Rd、CK、Re、Rg1和Rh1水平。将人肝癌SMMC-7721细胞株分为空白对照组,低、中和高剂量人参茎叶总皂苷组,低、中和高剂量人参茎叶药性菌质组。低、中和高剂量人参茎叶总皂苷和人参茎叶药性菌质组给药剂量分别为5、10和20 mg·L-1,MTT法检测人参茎叶总皂苷发酵前后SMMC-7721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IR)。结果:薄层色谱检测,发酵前后皂苷之间发生了相互转化;发酵前人参茎叶总皂苷水平为749.98 mg·g-1,发酵后人参茎叶总皂苷水平为602.26 mg·g-1。发酵前人参二醇组皂苷中人参皂苷Rb1、Rg3、Rd和CK水平分别为24.54、2.21、87.22和0 mg·g-1,人参三醇组皂苷中人参皂苷Re、Rg1和Rh1水平分别为151.34、77.02和3.06 mg·g-1;发酵后人参二醇组皂苷中人参皂苷Rb1水平降低了61.45%,Rg3水平增加了238.91%、Rd水平增加了34.43%、CK水平增加了268.00%,人参三醇组皂苷中人参皂苷Re水平降低了63.75%、Rg1水平降低了64.41%,Rh1含量增加了408.88%。中剂量人参茎叶药性菌质组SMMC-7721细胞株的IR高于中剂量人参茎叶总皂苷组(P<0.05),高剂量人参茎叶药性菌质组SMMC-7721细胞株的IR高于高剂量人参茎叶总皂苷组(P<0.01)。结论:以灵芝菌液体发酵人参茎叶总皂苷可明显改变其化学成分,发酵后组分对SMMC-7721细胞株具有更强的抗增殖活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电磁裂解水提黄芩中黄芩苷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该提取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取提取时间、物料粒度、液料比3个因素进行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以黄芩苷提取率为指标,利用响应面法优化黄芩苷电磁裂解提取的最佳工艺参数,并与超声法、乙醇回流法和煎煮法进行比较。结果: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时间2. 41 min,物料粒度过100目筛,液料比33 m L·g-1;在该条件下,黄芩苷提取率12. 21%。运用乙醇回流法、煎煮法和超声法提取时,黄芩苷的提取率分别为12. 91%,12. 62%,11. 61%。电磁裂解法提取黄芩苷的得率与其他几种常规提取方法接近,但提取时间明显缩短。结论:作为一种新兴的中药提取技术,电磁裂解提取具有快速高效、省时节能、绿色环保等优点,可为黄芩苷的工业化提取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