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
目的 探究帕金森病(PD)患者ApoA-1水平与UPDRS评分、MMSE评分及脑白质微结构改变的关系.方法 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院附属仁济医院宝山分院康复科2020年6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83例PD患者的临床资料,另选取同期来本院行健康体检的4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ApoA-1水平,采用UPDRS评分评价两组...  相似文献   
2.
1975年Hijkata首次采用经皮穿刺置入套管针后,用垂体钳摘除髓核治疗腰椎间盘脱出症获得满意疗效后,这一介入治疗方法逐渐被广泛推广。经皮腰椎间盘摘除术(PLD),由于创伤小,可重复性强,并发症少,康复快,费用低等待点,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近来CT引导下,对3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治疗,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间接法MR膝关节造影对半月板撕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5例怀疑半月板撕裂的患者,采用常规MR膝关节检查,然后进行间接膝关节造影,再经关节镜证实。将常规扫描结果、间接法关节腔造影结果与关节镜结果,分析间接法膝关节造影的诊断价值。结果间接法膝关节造影可使半月板撕裂处的信号明显高于常规MRI检查,与关节镜对照,常规检查诊断符合率为85.3%,间接法膝关节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6%,间接法膝关节造影较常规检查诊断符合率有所提高。结论间接法膝关节造影方法简单,微创,图像质量及诊断符合率均较常规检查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多层螺旋CT表现,提高CT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1年2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并有完整病史资料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的CT表现特点。结果本组20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1例为双侧,其余均为单发,共有21个病灶。单发病灶19个(右侧10个,左侧9个),多发2个(双侧各1个)。呈圆形或类圆形17个,边缘分叶形3个,哑铃状1个。包膜完整18个,不完整3个。直径2.0~3.5 cm者6个,直径3.5~5.0 cm者7个,直径5.0~11.8 cm者8个。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平扫表现为低等混杂密度或密度均匀的肿块,3个病灶中心部伴有钙化,呈颗粒状或边缘局限性的环形钙化。所有病例实性部分于动、静脉期呈明显强化,CT值较平扫增加40~80 HU,结论多层螺旋CT可显示肾上腺区较大肿块伴明显不均匀强化,结合临床资料,可提示嗜铬细胞瘤的诊断。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诊断特点,提高对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学认识,掌握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的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10月共26例病例经手术证实或临床实验室证实的腰椎慢性布氏杆菌性病变的影像资料,包括腰椎 X 线片,CT 扫描并行 MIP、VR、MPR、MRI 检查,并结合患者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好发于下腰椎,本组病例共19例累及腰4椎体,15例累及腰5椎体,均可见病变椎体骨质破坏和修复共存,骨质破坏同时伴有骨质增生硬化,且到后期增生硬化改变多于骨质破坏,同时伴有椎间盘破坏,椎间隙变窄,周围韧带钙化,亦可伴椎旁脓肿形成等改变,多排螺旋 CT 扫描多方位可清晰显示骨质破坏及增生硬化改变,磁共振平扫检查更加明确病变累及椎体及椎间盘信号改变,椎体周围脓肿范围等。结论腰椎慢性布氏杆菌病在影像学表现上有其特征性改变,但该病常常需要与脊柱结核鉴别,根据影像学表现,结合实验室检查及临床病史,即可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