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肿瘤学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阿糖胞苷联合冬凌草甲素诱导白血病细胞株U937凋亡的作用。方法:用阿糖胞苷和冬凌草甲素单药或两药联合处理U937细胞后,采用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瑞氏染色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翻情况和线粒体膜电位变化,蛋白印迹法检测凋亡相关分子表达情况。结果:阿糖胞苷和冬凌草甲素单药均能抑制U937细胞增殖,而两药联合抑制作用更加明显,两者能协同诱导U937细胞凋亡,并明显促进细胞磷脂酰丝氨酸外翻和线粒体跨膜电位下降;两药联合较单药组还能明显诱导Caspase-9、Caspase-3活化及PARP的剪切。结论:阿糖胞苷与冬凌草甲素能够协同抑制U937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主要通过线粒体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环腺苷酸拟似物8-对氯苯硫基环腺苷酸(8-CPT-cAMP)对M2b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b)细胞的作用,以AML-M2b细胞株Kasumi-1细胞为模型,通过观察细胞生长、形态、表面分化抗原、细胞周期分布以及对四氮唑蓝的还原能力的改变,研究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并应用半定量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药物处理前后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蛋白的变化。结果发现,8-CPT-cAMP(200μmol/L)可明显抑制Kasumi-1细胞增殖而促使细胞趋向分化,但这种分化不是典型的完全终末性分化,8-CPT-cAMP对Kasu-mi-1细胞内AML1-ETO融合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8-CPT-cAMP对AML-M2b细胞具有诱导分化效应。  相似文献   
4.
氧化砷诱导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阐明氧化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机制。方法:以原代APL细胞为模型,将不同浓度的氧化砷作用于APL细胞,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研究。结果:高浓度氧化砷选择性诱导APL细胞凋亡,低浓度氧化砷诱导新鲜APL细胞部分分化。进一步研究发现,不同浓度的氧化砷均能快速调变和降解PML-RARα蛋白。结论:氧化砷对APL细胞存在双重效应,即诱导凋亡和部分分化。  相似文献   
5.
腺苷酸环化酶的活化影响NB4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的敏感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APL)细胞对全反式维甲酸 (ATRA)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ATRA敏感及耐药的APL细胞株NB4和NB4 R1为模型 ,观察细胞形态、表面分化抗原以及对四氮唑蓝还原能力的改变 ,分别研究腺苷酸环化酶 (AC)和磷酸二酯酶 (PDE)的特异激活剂毛喉素、拮抗剂 9 (四氢 2 呋喃基 ) 9H 嘌呤 6 氨 (SQ2 2 5 36 )对ATRA诱导分化作用的影响。结果 AC的拮抗剂SQ2 2 5 36能显著抑制ATRA对NB4细胞的诱导分化作用 ,ATRA SQ2 2 5 36组与ATRA组比较 ,CD11b阳性率由 (95 .9± 2 .5 ) %降至 (6 0 .3± 7.1) % ,NBT还原实验吸光度 (A) 540 值由 0 .5 85±0 .0 92降至 0 .170± 0 .0 2 8,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而AC的激活剂毛喉素则可以克服NB4 R1细胞对ATRA的耐药 ,ATRA 毛喉素组与ATRA组比较 ,CD11b阳性率由 (34.3± 5 .3) %升高至 (94 .6±2 .4 ) % ,NBT还原实验A540 值由 0 .110± 0 .0 2 8升高至 0 .395± 0 .0 4 9,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PDE的特异激活剂钙调蛋白以及拮抗剂 3 异丁基 1 甲基黄嘌呤 (IBMX)对ATRA的作用基本没有影响。结论 AC能否正常激活也许是APL对ATRA产生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三氧化二砷对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细胞对As2O3的反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RP-MI8226和U266细胞作为体外模型。细胞凋亡经细胞形态学、流式细胞仪和DNA凝胶电泳判定通过测定细胞内荧光染料Rhodamine123的染色强度分析线粒体跨膜电位(△Ψm),并采用蛋白印迹分析蛋白剪切情况。结果:不同浓度的As2O3对RPMI8226和U226细胞产生不同的效应:0.1~0.5mol/L的As2O3抑制其增殖,2.0umol/L的As2O3浓度的As2O3诱导其凋亡,而1.0umol/L的As2O3在抑制细胞增殖的同时轻度诱导细胞凋亡。As2O3诱导的MM细胞凋亡伴随线粒体△Ψm下降的csapase-3的活化。结论:As2O3具有一个相对较广的诱导凋亡效应谱,而线粒体△Ψm破坏是As2O3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 深入研究维甲酸诱导基因G(retinoic acid-induced gene G,RIG-G)启动子上所含的干扰素刺激反应元件(interferon-stimulated response elements,ISRE)对RIG-G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方法 根据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序列,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构建野生型和位点突变型的报告基因质粒,然后采用报告基因转染实验检测RIG-G基因启动子中ISRE序列的功能活性.结果 研究发现单独突变RIG-G基因启动子上的ISRE Ⅱ元件不影响报告基因的表达,而单独突变ISRE Ⅰ则会对报告基因的表达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同时突变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则会使报告基因完全失去对转录因子的反应性.结论 RIG-G基因启动子所包含的ISRE Ⅰ和ISRE Ⅱ元件是诱导该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复合物的作用位点,是该基因表达的分子基础,且ISRE Ⅰ元件的作用要优先于ISRE Ⅱ.  相似文献   
8.
34例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疗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急性白血病 (AL )疗效和生存期 ,探讨AL免疫表型与疗效关系 ,对 34例AL进行了免疫表型检测 ;采用单克隆抗体 (McAb )和流式细胞仪 (FCM )检测 ;在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中所检测的各种抗原的阳性表达率依次为CD33>CD13>CD11b >CD14,干 /祖细胞分化抗原CD34的表达率为 2 8% ,M3 不表达CD34和HLA DR。CD34+的完全缓解 (CR )率明显低于阴性组 ;免疫表型的检测和研究将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及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伊马替尼联合槲皮素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将250 nmol/L的伊马替尼、25μmol/L的槲皮素单药及联合作用于K562细胞,通过细胞计数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蛋白印迹法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250 nmol/L伊马替尼联合25μmol/L槲皮素对K562细胞有明显的协同诱导凋亡作用,两药联合较单药处理能明显协同下调p-BCR/ABL、p-Crkl蛋白的表达。结论:伊马替尼和槲皮素协同诱导K562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是主要通过协同抑制BCR/ABL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抑制下游信号通路的激活,导致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 of multiple myeloma (MM) cells to arsenic trioxide (As2O3 ) and their possible mechanisms. Methods Two MM-derived cell lines RPMI8226 and U266 cells were used as in vitro models. Cell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morphology, flow cytometry, and DNA gel electrophoresis.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 (△Ψm) were evaluated by measuring cellular Rhodamine 123 staining intensity. Protein expression was analyzed using Western blot. Results Zero point one to 0.5μmol/L As2O3 inhibited cell proliferation and 2.0?μmol/L As2O3 induced cell apoptosis, while 1.0μmol/L As2O3 inhibited proliferation with a weak degree of apoptosis induction in RPMI8226 and U266 cell lines. As2O3-induced apoptosis was accompanied by mitochondrial transmembrane potentials (△Ψm) collapse and caspase-3 activation in the presence of intact membrane. Glutathione depleter buthionine sulfoximine enhanced, while disulfide bond-reducing agent dithiothreitol partially antagonized As2O3 -induced △Ψm collapse and apoptosis in MM cells. 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could also induce apoptosis in RPMI8226 cells, but it did not show any cooperative effects with As2O3. Conclusion As2O3 exerts apoptosis-inducing and growth-inhibiting effects on MM cells, and mitochondrium is a pivotal and common target of As2O3 for apoptosis indu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