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2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姚向国  贾俊香 《海峡药学》2010,22(6):109-111
目的评价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经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中腹以下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6个月-5岁择期实施中腹部以下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实验组,采用静脉复合骶管阻滞麻醉,骶管用药标准:0.1%罗哌卡因复合0.8%利多卡因与生理盐水1mL.kg-1,Ⅱ组为对照组,采用单纯静脉麻醉。两组均不插管,保留自主呼吸,术中监测Bp、HR、R、ECG、SpO2、记录术中体动次数、术中静脉用药量、苏醒时间、术后出现恶心、呕吐及术后出现疼痛时间。结果Ⅰ组麻醉效果优于Ⅱ组,术中血压心率波动小于Ⅱ组;术中静脉用药及体动次数Ⅰ组明显少于Ⅱ组;术后患儿出现疼痛时间Ⅰ组迟于Ⅱ组。结论罗哌卡因复合利多卡因行骶管阻滞用于小儿中腹部以下手术可减少静脉麻醉用药量,麻醉效果安全可靠,而且适用于中等长度手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右美托咪定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突破性疼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通过提取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手术麻醉电子病历系统中的分娩镇痛记录单数据。回顾性分析2019年8月—2022年7月在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产房行分娩镇痛后出现突破性疼痛的单胎头位初产妇284例,年龄20~4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Ⅰ或Ⅱ级,所有产妇使用相同的硬膜外镇痛方式和相同的镇痛配方。当实施完分娩镇痛的产妇出现突破性疼痛时,根据麻醉药物不同分为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组(RD组,n=128)和对照组(R组,n=156)。RD组硬膜外腔推注0.08%罗哌卡因+右美托咪定0.5μg/mL,R组给予0.08%罗哌卡因。比较两组产妇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评分、镇静评分Ramsay评分、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给药时间间隔、给药次数、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记录新生儿Apgar评分和产妇不良反应。结果 与给药前(T0)比较,T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在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将强直刺激后计数(PTC)作为肌松药物增药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择30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麻醉风险分级Ⅰ~Ⅱ级,年龄>18岁.麻醉诱导时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1 mg/kg (2ED95).记录顺式阿曲库铵的起效时间t0[注药毕至首个肌颤搐(T1)抑制至0的时间],t1(最后1次注药毕至PTC出现的时间),t2(最后1次注药毕至T1出现的时间),t3(PTC开始出现至T1出现的时间),T1恢复时PTC的值(PTC at T1),以及PTC恢复之前出现呛咳的患者例数,T1恢复之前出现呛咳的患者例数.结果 t0为(3.67±0.79)min,t1为(26.61±6.54)rain,t2为(39.44±5.94)min,t3为(12.83±5.26)min,PTC at T1为(11.8±2.6)次,PTC恢复之前无患者出现呛咳,T1恢复之前3例出现呛咳.经Pearson相关性检验,PTC与T1恢复时间呈显著负相关(r=-0.807,P<0.0001),回归方程可表示为t=13.085-0.629 PTC.结论 妇科腹腔镜手术中,采用顺式阿曲库铵肌松阻滞,PTC与T1恢复时间具有良好相关性,可通过PTC数值初步估计T1出现的时间,PTC是深度神经肌肉阻滞程度的监测指标,作为妇科腹腔镜手术肌松药的增药指标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比不同剂量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与单纯芬太尼应用自控镇痛技术(PCIA)用于小儿术后镇痛临床效应,旨在为小儿术后镇痛提供一定临床经验.方法 45例骨科手术患儿随机分成3组:I组F(芬太尼)15 μg/kg,II组F 10 μg/kg+D (地塞米松)150 μg/kg,III组F 15 μg/kg+D150 μg/kg.术后1,2,4,24,36 h观察患儿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进行镇痛和镇静评分、记录按压次数、计算芬太尼用量、测术后1,24 h空腹血糖、记录每一患儿副作用及术后切口愈合情况.结果 II、III组在2,4,24 h镇痛评分、按压次数低于I组,有显著差异, II、II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 1,36 h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I组患儿芬太尼用量多于II、III组,有显著性差异,II、III组之间无显著差异;3组患儿在各时间点血压、脉搏、呼吸、脉搏氧饱和度、镇静评分无显著差异;恶心:I组2例(13.3%),II、III组各1例(6.7%);嗜睡:I、III组各1例、II组2例;3组患儿术后血糖明显高于术前、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 芬太尼复合地塞米松组镇痛效果优于单纯应用芬太尼组,地塞米松减少芬太尼用量,小儿术后镇痛推荐剂量为10~15 μg/kg+地塞米松150 μg/kg.  相似文献   
5.
6.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在无痛人流中临床效果与可行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妊娠4~12周,拟行人流术患者200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100例,K组氟比洛芬酯+丙泊酚,F组芬太尼+丙泊酚。给药方法:K组缓慢静注氟比洛芬酯1mg/kg,F组静注芬太尼1μg/kg,注药后3~5min静注丙泊酚直至病人眼睑反射消失,开始手术,术中视病人有无体动,追加丙泊酚20~30mg。观察指标:呼吸、心率、血压、SpO2、体动、出血量、苏醒时间、术后疼痛评分、丙泊酚用量、术后恶心、呕吐率。结果术中体动发生率、丙泊酚用量、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心率在注药后均降低,F组降低明显(P<0.05);F组术后疼痛评分在30、60min较高(P<0.05);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发生率F组高于K组(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效果相当,但术后镇痛持续时间长,适合于无痛人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喉罩与气管插管行控制通气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手术中机体的应激反应,研究其在腹腔手术中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 选择择期行腹腔下子宫全切手术5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成喉罩组(H,25例)和气管插管组(Q,25例).麻醉诱导插管(罩)后,观察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BP)、潮气量(VT)、气道峰压(Pmax)、脉搏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麻醉诱导前插管(罩)后5分钟及拔管(罩)后5分钟静脉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含量、记录两组两组拔管期不良反应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H组插罩后与前比较HR、MBP 、ACTH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Q组插管后前比较 HR、MBP 、COR增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插管后与插罩后HR、MBP COR增 高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罩)后HR 、MAP、ACTH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人术中VT、Pmax、SPO2、PETCO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咽喉肿痛、声音嘶哑Q组明显高于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喉罩全麻应用于腹腔镜下子宫全切应激反应小,对机体影响小,可以安全用于腹腔镜子宫全切等较长时间手术的有效通气.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质量浓度下舒芬太尼联合罗哌卡因硬脊膜外腔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在该院分娩的足月妊娠产妇共90例,依照入院顺序平均分为A、B、C3组,予以0.1%罗哌卡因的同时分别联合0.2μg/mL、0.4μg/mL、0.6μg/mL舒芬太尼镇痛,对比镇痛效果、产程、出血量、胎儿状况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镇痛10min、20min,B、C两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A组(P〈0.05),且镇痛20min,C组VAS评分明显低于B组(P〈0.05)。A、B两组第一产程明显短于C组(P〈0.05);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B、C组,B组出血量少于C组(P〈0.05)。A、B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A、B两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质量浓度相对越高镇痛效果越好,第一产程时间也越长、术中出血量越多,质量浓度达到0.6μg/mL后,不良反应率也随之上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食管引流型喉罩应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的效果,评估其对胃内容物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年龄28~65岁,BMI 19~29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是否经食管引流型喉罩置入引流管均分为置入引流管组(Y组)和未置入引流管组(N组)。全麻诱导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行正压面罩通气180 s后置入食管引流型喉罩,Y组经喉罩置入引流管,N组未置入引流管。使用超声监测仪在面罩通气前(T_0)、置入喉罩后(T_1)和手术结束时(T_2)测量并计算胃窦横截面积(CSA),计算T_1与T_0、T_1与T_2的CSA差值即ΔCSA_1、ΔCSA_2。记录两组患者和两组中胃进气患者T_1—T_2时CSA和ΔCSA_1、ΔCSA_2。记录腹腔充气前(T_(1a))、腹腔充气后(T_(2a))、头低脚高位后(T_(3a))时SpO_2、P_(ET)CO_2、气道峰压(Ppeak)等呼吸参数和术中是否经引流管引流出胃内容物。记录两组患者和两组中胃进气状态下术后6、12 h恶心呕吐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两组CSA明显增大(P0.05),T_2时N组CSA明显增大(P0.05)。与T_1时比较,T_2时Y组CSA明显减小(P0.05)。Y组ΔCSA_2明显大于N组(P0.05);N组胃进气患者ΔCSA_1明显大于ΔCSA_2(P0.05)。Y组术中有4例引流出胃内液体。Y组胃进气患者术后6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N组(P0.05)。结论食管引流型喉罩用于妇科腹腔镜手术可以提供满意的气道密封效果。与未置入引流管比较,置入引流管可以在术中减轻麻醉诱导导致的胃进气程度、引流残留胃内容物、降低与胃进气相关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罗哌卡因经蛛网膜下腔阻滞在剖宫产手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择期行剖宫产手术孕足月单胎产妇90例,ASA分级Ⅰ~Ⅱ级,每组30例,随机分成3组.Ⅰ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5%罗哌卡因2.5ml;Ⅱ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375%罗哌卡因2.5ml;Ⅲ组,经蛛网膜下腔注入0.25%罗哌卡因2.5ml;观察注药后患者血压、心率变化、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平面的时间、最大运动阻滞评分、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麻醉效果评价、术中不良反应(恶心、呕吐、低血压、寒战)、新生儿1、5min Apger评分.结果 ①3组患者BP在麻醉后5、10min时间点较麻醉前有所降低,其中组内比较Ⅰ(5、10min)、Ⅱ(5min)与麻醉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在5、10minⅠ、Ⅲ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感觉起效时间、最高感觉阻滞平面、达最高感觉阻滞平面时间、达最大运动阻滞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运动阻滞Bromage评分:Ⅰ、Ⅱ组高于Ⅲ组(P<0.05),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④3组麻醉效果评价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Ⅰ、Ⅱ组优于Ⅲ组(P<0.05);Ⅰ、Ⅱ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⑤术中不良反应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⑥无新生儿窒息.结论 综合循环稳定性与麻醉效果,Ⅱ组优于其他两组,完全可以满足剖宫产手术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