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65篇
综合类   81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后供侧肢体并发症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预防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后供侧肢体并发症的发生。方法 :经小腿前外侧入路行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术 348例 ,对其中 336例患者进行了 1~ 8年随访。对远近期并发症进行了分析。结果 :近期并发症包括术中胫后血管损伤 5例。腓总神经分支损伤2 8例 ,术后自行恢复 2 6例 ,有 2例留有永久性损伤 ,占 0 .5 9%。术后供侧肢体切口感染 5例 ,占 1 .4% ,经抗生素及换药治疗痊愈。远期并发症包括部分患者外踝出现骨质疏松及轻度上移。但对踝关节影响不严重。运动后踝关节疼痛者 35例 ,占 1 0 .4%。但随访的本组病例中 ,供侧小腿各肌群肌力与对侧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尽管带血管蒂游离腓骨移植可引起一些并发症 ,但目前腓骨仍被认为是治疗大块骨缺损的最佳供体  相似文献   
3.
张力带固定与钢丝环扎治疗髌骨骨折疗效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使用张力带固定、钢丝环扎与丝线环扎治疗髌骨骨折共65例,平均优良率91.52%,但优级疗效者张力带组是80%,钢丝及丝线环扎组分别是56%及56.5%。张力带内固定术后不需石膏外固定,利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与康复,疗效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疗效(p<0.05),但术中操作要求准确细致。与钢丝环扎相比,丝线环扎荷包缝合具有可避免取出内固定的第二次手术的优点,两组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4.
闫伟强  贺西京 《中国骨伤》2007,20(4):247-250
目的:评价前路松解联合后路三维矫形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的效果,探讨术中、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措施。方法: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34例,男5例,女29例;年龄8~21岁,平均14.7岁。均为右侧凸。均采用经前路松解植骨融合联合后路三维矫形内固定治疗,其中前路经胸入路26例,胸腔镜前路松解植骨融合矫形术8例。随访时均摄全脊柱X线片。术前、术后所摄X线片进行以下各项测量指标比较:Cobb角、顶椎的旋转度、下融合椎旋转度、躯干偏移距离。随访时观察有无脊柱失平衡、假关节形成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结果:全部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2~39个月,平均22个月。所有患者Cobb角术后平均矫正率80.62%,其中18例患者出现矫正度数丢失,丢失度数3°~10°,平均4.3°(术后平均14.2°,1年后随访平均18.5°)。所有患者术后胸椎生理性后凸得到重建。术后胸椎融合弯顶椎的旋转改善率62.91%,下融合椎旋转改善率47.60%,躯干偏移平均距离3.3mm,未见脊柱失平衡现象。围手术期并发症包括低氧血症1例,胸腔积液2例,均经保守治疗后痊愈。术后6个月肺功能检查,未见有明显下降。脊柱胸弯融合段未发现假关节形成。结论:前路松解联合后路矫形内固定植骨融合治疗青少年特发性僵硬型胸椎侧凸可明显改善顶椎的旋转度,得到满意的三维矫形效果。术前积极准备、合理手术设计,术中严格操作,术后重视预防并发症能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张纯  贺西京  姚明  乔万海 《中国骨伤》2003,16(11):649-651
目的揭示不同钉分布和钉数对胫骨-外固定器稳定性的影响.方法以人干燥的尸体胫骨中部行单侧外固定器固定为实验模型.通过电测法观测不同加压量固定的不同实验模型在不同等级弯曲工况下骨表面的应变及轴向位移变化;并设定节点和单元后对胫骨-外固定器系统进行计算应力分析.结果在弯曲工况下,4钉均匀分布及6钉均匀分布的稳定性较强,但后者稳定性更佳.结论应用单侧外固定器治疗胫骨骨折时,应采用4钉均匀分布,条件许可时采用6钉均匀分布.  相似文献   
6.
7.
锁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约占全身骨折6%左右,锁骨位于胸廓两侧,全长于皮下均可摸到,易于受伤,且锁骨内侧2/3凸向前,外侧1/3凸向后,呈不规则型,骨折断端易移位,且不稳定,既往多采用手法复位,横“8”字绷带固定,但易于移位,畸形愈合,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治疗效果要求亦不断提高,我们采取多种手术方法治疗锁骨骨折,疗效满意,现将我院3年来对126例锁骨骨折手术内固定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新型解剖型钛笼(AA-TMC)在单节段及双节段颈前路椎体次全切植骨融合术(ACCF)中与终板的贴合程度以 及对手术节段颈椎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方法使用12具颈椎尸体标本完成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手术,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通过X线测量手术前后手术节段高度及角度以评价AA-TMC对手术节段生理序列的重建效果。同时测量术后AA-TMC 与终板之间间隙大小以评价AA-TMC与终板的贴合程度。根据美国材料与实验学会F2267 脊柱植入物沉陷试验标准对比 AA-TMC与传统钛笼在终板支撑强度上的差异,评价AA-TMC在防止钛笼下沉方面的效果。结果单节段ACCF手术前后节 段高度(23.90±2.18 mm vs 24.23±1.13 mm)及角度(11.62±2.67° vs 12.13±0.69°)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双节段ACCF手术 前后节段高度(42.93±3.51 mm vs 43.04±1.70 mm)及角度(15.63±5.06° vs 16.16±1.05°)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AA-TMC 与终上下板贴合良好,平均间隙0.37±0.3 mm及0.42±0.28 mm。相比于传统钛笼,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使用AA-TMC进行椎 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单节段ACCF:719.7±5.5 N vs 875.8±5.2 N;双节段ACCF:634.3±5.9 N vs 873±6.1 N),差异具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单节段及双节段ACCF中使用AA-TMC进行椎体重建可显著提高终板支撑强度,从而有效降 低了钛笼下沉发生的可能。并且,使用AA-TMC可有效重建颈椎生理序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影响膝骨关节炎关节镜下清理术疗效的因素。方法:通过对483例接受关节镜下清理术的膝骨关节炎病例的回顾性研究,利用Brittberg-Peterson评分,分析年龄、症状持续时间、临床症状和体征、髌下脂肪垫卡压、髌内滑膜皱襞卡压以及关节软骨损伤等因素,对于手术后疗效的影响。结果:随着年龄的增加,术后疗效将变差;症状持续时间在1年以下和1年以上,术后疗效没有统计学差异;与半月板、髌下脂肪垫和髌内滑膜皱襞相关的机械症状和体征,手术后缓解较好;随着软骨损伤的加重,术后效果将变差。结论:伴有局部机械性症状或者体征的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通过关节镜下清理术可以得到较好的术后疗效。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 ,42岁。因外伤致左肩锁关节陈旧性脱位而住院。手术后给予 0 9%氯化钠注射液 50 0ml+头孢噻肟钠5 0 g ,5 %葡萄糖注射液 50 0ml+维生素C 2 0 g +维生素B60 2 g静滴。连续用药至第 4天 ,静滴第 2组液体约 1 5min自诉突然全身发冷。体检 :神志清楚 ,双瞳孔等大等圆 ,血压 1 1 4 / 76mmHg(1kPa =7.5mmHg) ,口唇轻度发绀 ,全身寒战 ,四肢厥冷 ,双肺呼吸音粗 ,未闻及干湿性音 ,心率 70次 /min ,腹部无异常。给予停药 ,吸氧 ,异丙嗪 2 5mg肌注等治疗 ,2 0min后症状消失 ,随后体温升至 38 6℃ ,4h后降至正常。第 5天再次用药过程中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