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中国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腓骨骨骺滑脱移位交锁的误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0年1月~2005年10月腓骨骨骺滑脱移位交锁的4例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腓骨骨骺滑脱移位交锁的误诊原因主要是:手术适应证的掌握;外踝及下胫腓联合的合适内固定问题;距骨半脱位,关节面不平整、植骨;基层医疗机构设施及工作人员责任心等。结论针对误诊的各种原因采取应对措施,降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制简易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指蹼挛缩畸形及蹼状指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应用自制简易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指蹼挛缩畸形及蹼状指畸形26例27个指蹼,男19例,女7例;年龄3~28岁,平均年龄8.34岁。左侧11例,右侧15例。先天性蹼状指18例18个指蹼,外伤8例9个指蹼。术后6个月,依据手指关节总活动度(total active movement,TAM)评分评定临床疗效。比较术前及术后6个月相应指蹼角及指蹼宽度的变化。结果本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9.56个月。1例患者出现全厚皮片部分坏死,换药后愈合,其余患者无感染及皮瓣坏死发生。术后6个月TAM功能评分,优17例,良7例,可2例,优良率92.31%。术前与术后6个月相比较,指蹼角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示指和中指间,P0.001;中指和环指间,P=0.004);指间宽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示指和中指间,P0.001;中指和环指间,P=0.005)。结论自制外固定支架联合皮瓣治疗指蹼畸形疗效可靠,可有效预防指蹼再挛缩,自制外固定支架所需材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适合基层医院应用。  相似文献   
3.
贺文楠  刘卫祥 《中原医刊》2002,29(4):F004-F004
患者男性 ,5 1岁 ,系 1年前砸伤致左腓骨上段骨折在外院行手术内固定 ,次日即发现足背及小腿外侧麻木 ,趾不能背伸 ,手术切口感染、迁延不愈。 1年来经应用神经营养药及抗生素、清创、换药等治疗 ,神经症状无改善 ,伤口未愈合 ,有屑骨从伤口中排出。入院查 :贫血貌 ,结膜苍白 ,心肺腹未发现异常。左下肢可负重 ,跨越步态。左小腿外侧可见约 12cm手术切口瘢痕。其上两处窦道分别 3cm、1cm长。局部皮肤色素沉着、发硬。左足背及左小腿外侧感觉消失。胫前肌、趾长伸肌、腓骨长短肌肌力 0级 ,拇长伸肌肌力Ⅲ级 ,X线 :左腓骨骨髓炎 ,中上…  相似文献   
4.
虎口撑开器加皮瓣移植修复重度虎口挛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自制虎口撑开器加皮瓣移植对重度虎口挛缩的治疗作用,探讨综合治疗的重要性。方法:2002年6月-2008年6月,37例虎口重度挛缩粘连松解后用撑开器固定,用各种带蒂或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注重康复治疗。以物理测量评价疗效,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7例皮瓣完全成活,术后随访6-12月,6月时测量虎口角平均增加32-65°,虎口宽度平均增加30-55mm。结论:虎口撑开器加皮瓣移植可有效开大虎口,综合治疗可以预防术后虎口再挛缩。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灼口综合征74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灼口综合征(Burning mouth syndrome,BMS)又称舌痛症(glossalgia), 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病症, 由于目前对此病的发病机理尚不明确, 因此, 临床上多采用对症治疗, 方法众多, 效果却不令人满意. 我科采用脉络宁注射液静脉滴注结合局部维生素B1、维生素B12神经阻滞封闭, 经对74例患者1~3年的临床追踪观察,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的动物模型多根据某一致病因素而设计,而OA是综合因素的临床过程。文中评价叠加法制作OA模型的可行性,探讨造模后膝关节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改变及软骨基质金属蛋白酶-13(matrixmetalloproteinase,MMP-13)的表达。方法实验组30只兔行结扎股静脉并切断腓肠肌内外侧头造模,术后4、8、12周测量膝关节4个目的区(ROI)BMD后处死动物。对照组10只12周处死。取胫骨髁关节软骨作组织学、免疫组化定量分析。结果造模后4周可见软骨面粗糙。8周有滑膜增生,软骨面纤维化、糜烂,簇聚肥大软骨细胞。12周出现软骨面剥脱,骨质裸露,骨赘形成等。造模后4周R2和R3区BMD增高,R4区于8周BMD下降。4周时软骨MMP-13平均光密度(average optical density,AOD)升高是对照组的4倍,后迅速下降,12周仍较对照组高。结论叠加法制作OA模型,效果确实,简单易行。造模后不同目的区BMD有改变,关节不稳、应力改变是其主要原因。MMP-13早期明显升高,提示MMP-13可能主要在OA早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15岁.右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畸形11 d.手法复位后用短腿石膏托制动.X光正位片显示:腓骨骨骺滑脱,近端重叠于胫骨最后侧.  相似文献   
8.
9.
患者男,15岁。右踝关节扭伤后局部肿胀、疼痛、畸形11d。手法复位后用短腿石膏托制动。X光正位片显示:腓骨骨骺滑脱,近端重叠于胫骨最后侧。距骨倾斜,向外脱位,内角顶于胫骨关节面内侧,内踝骨折移位明显。侧位片显示:腓骨又偏向胫侧,距骨向前半脱位。行手术治疗中发现腓骨骨骺滑脱,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前交叉韧带、半月板损伤后膝关节周围骨密度的变化,探讨其影响因素及可能的影响机制。方法:健康纯种新西兰大白兔16只随机分为前交叉韧带切断组8只,半月板切除+前交叉韧带切断组8只,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48、1、2周末测量膝关节周围4个目的区的骨密度,比较各目的区不同造模方法、不同时间点间骨密度的变化。结果:R3区,A组骨密度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326,P=0.001);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7.031,P=0.033);R4区,两种造模方法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4.821,P=0.007),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632,P=0.031);造模方法和测量时间无交互作用(R3区:P=0.063;R4区:P=0.055)。R1、R2区,造模方法间骨密度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2.330,P=0.057;F=1.960,P=0.081);各时间点间骨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190,P=0.074,F=2.510,P=0.067)。结论:前交叉韧带切断、半月板切除术后膝关节周围发生骨密度改变可能是适应性骨重建作用的结果,关节不稳、应力改变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