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植入性心脏起搏器更换时心室电极直接参数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析了本院 90年代以来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时心室电极参数的直接测量结果。在 2 6例病人中 ,男 15例、女 11例 ,年龄 6 3 .9± 13.6 ( 19~ 90 )岁。Ⅲ度房室阻滞 14例、病窦综合征 12例。在更换手术中 ,应用起搏分析仪直接测量原心室起搏电极参数。结果 :至测量时原心室起搏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 114.2± 2 7.4( 5 8~ 179)个月。首次埋置时的起搏阈值为 0 .5 9± 0 .2 7V ,更换脉冲发生器时为 1.6 0± 0 .75V(P <0 .0 0 0 1) ,起搏阈值增加的幅度为198.1%± 141.1% ( 2 0 %~ 5 6 7% ) ,增加的绝对值为 1.0± 0 .7( 0 .1~ 3 .0 )V。更换脉冲发生器时 ,起搏电极阻抗 5 5 8.5± 136 .3Ω。更换起搏脉冲发生器后 ,继续使用原心室起搏电极 2 2例。术后随访 48.7± 30 .6 ( 6~ 96 )个月。 2例于更换术后 12 ,2 4个月 (即原心室起搏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分别为 98,12 0个月 )分别出现起搏器感知功能不良。重新手术时发现 ,原心室电极起搏阈值或阻抗增高。其余病人起搏与感知功能均良好。结论 :植入性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 10年后 ,大部分电极的直接测量参数仍在良好范围 ,可以考虑继续使用 ,但必须注意随访 ,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2.
临床医生在处理严重心力衰竭(心衰)时必须用客观的方法来判断患者心衰的程度,而决定心衰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心泵功能、心电状态及基础疾病的进展速度。心泵功能不仅是估计其休息状态下的作功情  相似文献   
3.
24小时动态心电图73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1987年1月~1989年3月共对735例病人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DCG),结果分析如下。临床资料1.检查对象:男449例(61.1%),女288例(38.9%),年龄10~84岁。全部是门诊或住院病人。临床分组见表。  相似文献   
4.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在2600例患者中检出123例有左心室条束病人。检出率为4.73%。诊断标准为:两个以上切面,凡有跨越左心室腔的线样回声,与二尖瓣叶无关,应用脉冲多普勒(PW)或彩色血流显像(CDFI)后线样回声不消失即可确定。作者对左心室条束的诊断、鉴别诊断及其与心脏杂音和心律失常的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支气管粘液嵌塞综合征少见报道,我们遇到一例,报告如下: 患者女性,57岁,退休工人。因间断咳喘一年半,逐渐加重伴咳乳白色条状痰二月。一年半前因过度劳累和失水等,出现咳喘、呼吸困难、吐白色粘液和泡沫样痰,经治疗后好转。半年前,有时咳出一、二条乳白色条柱样痰,如虫体样,咳出后则憋气减轻。患者曾诊断为“细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早期肺癌”,给予多种抗生素和对症治疗,病情未见明显好转。二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多次咳出大量乳白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验关于“并非所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开始应用时均引起低血压反应”的假设。方法多中心的随机开放药物平行对照试验。281例经选择的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随机接受首剂培哚普利2mg(n=144)或依那普利2.5mg(n=137)。基线时,服药后10h内每0.5h测血压1次。血压由动态血压监测仪记录。结果平均动脉压的最大下降值分别为培哚普利组(1.37±1.09)mmHg(1mmHg=0.133kPa),依那普利组(4.65±1.58)mmHg,两组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01)。整个观察期间,舒张压下降>10mmHg者分别为依那普利组10例(7.3%),培哚普利组6例(4.2%),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未见症状性低血压反应。结论培哚普利在首次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时安全、不易产生低血压反应。  相似文献   
7.
心肌肌钙蛋白I对诊断急性心肌梗塞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价值。方法:采用固相层析免疫技术定性检测三组分别确诊为AMI、不稳定性心绞痛(UA)、陈旧性心肌梗塞(OMI)病人血清中的CTnI,同时检测病人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结果:18例AMI病人CTnI阳性,15例UA病人1例为阳性,其余为阴性,7例OMI病人均为阴性。对应的CKMB增高分别为14例、4例和2例。CTnI诊断AMI的敏感性为100%,CKMB为778%;CTnI诊断AMI的特异性为955%,CKMB为727%。结论:CTnI对诊断AMI有很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应用酶标抗 IgG 轭合物法对62例45岁以下心肌梗塞幸存者于急性心肌梗塞后3、12和36个月三次抽血进行抗心脂抗体的测定。研究结果表明,无系统性红斑狼疮或全身性脉管炎的青年心肌梗塞的幸存者,血循环中往往有抗心脂抗体。此抗体可能与再发性心血管疾病有关。7例病人(占11%)三次检测抗心脂抗体水平均升高;另外11例病人(占18%)一次或两次检测抗心脂抗体滴度升高;62例中13例病人(占21%)三次测定至少两次抗体水平升高。这13例病人中8例于首次心肌梗塞后追踪观察36~64个月时,出现其他心  相似文献   
10.
临床资料例1 女,73岁.因“高血压伴晕厥发作”入院.ECG为房颤(室率150次/分)及窦性心动过缓(35次/分).诊为慢—快综合征.于1990年4月安置东德产VVI起搏器,出院后无晕厥,但仍有心悸发作.Holter检查有阵发房颤,室率222次/分.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1990年12月做射频房室结高位消融术,因起搏器不能程控,考虑到射频对起搏器有影响,术时先取出起搏器并脱离电极,从右股静脉插入6F电极到右心室做临时起搏,消融术后再埋入起搏器,迄今患者自身心律为QRS不宽的Ⅲ°AVB(胸壁刺激试验),起搏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