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安医家对郁证治疗的论述较多,认为郁证的病因为情志不舒、气机郁滞、体质素虚、久病致郁。其发生机制主要为气机紊乱、阴阳失调、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失所养等;分别采取精神调摄、清肝泻火、化痰散结、理气通郁、健脾养心、补虚安神、调气畅郁等方法进行治疗。新安医家治疗郁证的经验对现代郁证研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维基模式构建互联网中医百科,为互联网用户提供开放、专业的中医药知识服务。〖JP〗 方法 采用Mediawiki系统搭建中医百科站点,并分析、解决该模式下中医百科分类体系设计、中医条目规范化编写、中医专题项目开展等实际应用问题。 结果 利用维基模式构建完成的中医百科站点,能够为互联网用户提供中医药知识共享、协作、专题开展等线上服务。 结论 维基模式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具有可行性,能够实现中医药知识在互联网上的良性传播和有效利用。  相似文献   
3.
余国珮治湿从湿邪性质、诊治方法、处方用药等方面进行了系统论述,是其"燥湿为纲"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指出湿邪致病广泛,伤人隐缓;诊断上通过察色、闻声、辨脉、望舌等诊法判断病证;治疗上既遵经旨,又多发明创见,从湿之兼邪、内外等方面详细论治;用药上体认药体性味、处方重视剂型选择。其学术思想开拓了湿病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正>后循环缺血性眩晕(PCIV)是由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液循环障碍引起丘脑、脑干、小脑等部位的血液灌注不足而发为本病。约占缺血性脑血管病的20%[1]。中医学中常将后循环缺血所致眩晕归纳为"眩晕"范畴,认为本病发病的原因主要与情志失调、病后体虚、年高肾亏、饮食不节、跌仆外伤等因素有关。研究近几年来的有关文献,发现针刺、艾灸、刺血疗法、穴位注射、穴位埋线、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后循环缺血性眩晕疗效显  相似文献   
5.
<正>余国珮,字振行,号春山,清代婺源沱川人。中年弃儒就医,悟《参同契》而得岐黄三昧,著有《医理》、《婺源余先生医案》《痘疹辨证》等医书。余氏学术思想核心内容是将燥、湿理论完备的贯穿于理、法、方、药之中,发明了独具特色的"燥湿为纲"学说。《婺源余先生医案》载案70余则,所列诸病,多从"燥湿"论治,而案中燥证之条又占十之八九,辨治思想独到。现撷取医案三则,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