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BIPAP呼吸机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是地级市医院,2002~2005年在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Ⅰ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患者中使用BIPAP呼吸机治疗,明显减少了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及相应并发症,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及医疗费用,提高了生括质量,现就并发证、禁忌证、通气参数设置等方面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3.
【病例】 男,62岁。因突发寒战、高热28天,加重2天入院。患者28天前无诱因突发寒战、高热,体温最高达39.6℃,发热持续30分钟~1小时,经保暖出汗后体温降至正常,平均2~3天发作一次,均无任何诱因。既往史:47年前患疟疾,经治疗后痊愈。在当地诊断为疟疾复发,予氯奎治疗2周,症状无缓解。入院前2天上述症状加重,发作频繁,每天发作3~4次,无任何诱因,测体温高达41℃,未用任何退热药,可自行缓解,发作持续时间相近。查体:体温36.2℃,血压125/70mmHg。心界向两侧轻度扩大,心率82/min,律齐,心音有力,肺动脉第2音〉主动脉第2音(P2〉A2),心尖部可闻及局限性2/6级舒张期隆隆样杂音,3/6级收缩中晚期吹风样粗糙杂音并向左腋下传导,主动脉瓣第1、2听诊区可闻及收缩中期2/6级喷射性杂音(向心尖部传导)及2/6级舒张期哈气样杂音。  相似文献   
4.
一、内皮素(ET)与高血压高血压与阻力动脉血管张力的增加以及这些血管的结构变化有关,高血压研究集中于探讨与此现象有关的血管介质的作用.尽管一些可能的介质已得到广泛的研究,但仍无确切的结果.ET作为新近发现的血管收缩肽,可能在高血压的病理生理过程中有重要意义.1、内皮素诱导高血压的实验研究:动物实验中,静脉注入ET首先引起迅速而短暂的血管舒张,随后是强烈而持久的血管收缩和血压的升高.相对其它缩血管物质而言,较低的ET浓度即可引起持续时间更长的血压的升高,并呈剂量依赖性效应.体外实验也显示血压升高与循环中阻力动脉的强烈收缩有关.ET引起的缩血管效应主要由血管平滑肌ETA受体介导,也有  相似文献   
5.
颈椎病均属于祖国医学“骨痹”范畴。近年来,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椎病普遍开展起来,其治法各有不同,看法也不一致,为缩短治疗时间,减少病人痛苦,提高疗效,还应继续研究。本文应用中医牵引、按摩,结合中药离子导入为主,治疗颈椎病取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肢体创伤对内皮细胞合成与释放内皮素1(ET1)及断肢血流量的影响,探讨肢体创伤后血管痉挛的原因。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检测法及激光多普勒血流仪,对18例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浆及80只断肢大鼠股动脉壁ET1含量进行检测,同时对断肢残端血流量进行观察。结果手术创伤患者术后血浆ET1浓度明显升高,术后4小时达峰值,约为对照组的3倍;断肢大鼠股动脉壁ET1含量也明显增高,断肢后2小时达高峰,比对照组增高539%,以后逐渐下降;断肢残端的血流量也相应降低,断肢后2小时最低,仅为对照组的25%,股动脉壁ET1含量与断肢血流量呈负相关(r=-083)。结论肢体创伤刺激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ET1,可能是创伤后血管痉挛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是一种原因不明,以弥漫性肺泡炎和肺泡结构紊乱,最终导致肺泡、肺间质纤维化,可发生呼吸衰竭的疾病。从病理上可分为急性、亚急性、慢性3期^[1]。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1992年1月~2002年1月,我们采用糖皮激素治疗32例,疗效尚可,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指睡眠时上气道塌陷阻塞引起呼吸暂停和低通气,通常伴有打鼾、睡眠结构紊乱,频繁发生血氧饱和度下降,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病症,血压增高、冠心病、2型糖尿病等多器官多系统损害,OSAHS易误诊为心血管疾病。本文报道3例OSAHS误诊为心血管病,针对OSAHS的症状、体征、检查方法及治疗手段进行交流,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9.
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海深  谭文秀  陈明 《医药导报》2004,23(3):0146-0147
目的:了解常用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及其相应对策。 方法:对1998~2000年使用2HRZS(E)/4HR方案抗结核治疗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种类、时间及采取的相应对策进行分析。结果:经直接或间接方法证明的不良反应共107例次,其中H、R引起的不良反应共71例次,占66.36%,E发生的不良反应最少,仅3例次,占2.80%。在时间上,2个月内出现的不良反应92例次,占85.98%。经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后,部分不良反应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疗恢复。结论:掌握常用抗结核药物的不良反应发生的种类、频率、时间及防治对策,能够及时、有效地判断是何种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并调整抗结核治疗方案,以保证抗结核治疗顺利完成。  相似文献   
10.
PCR检测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关系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是HBV的高感染区,人群中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10%左右,对HBV感染除了传统的固相放射免疫法(RIA)及酶联免疫法外,近年采用PCR新技术检测HBVDNA,为了进一步了解HBVDNA与其血清学标志物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掌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