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小儿PICC并发静脉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本组将我科2009年5月~2011年1月置入的60例小儿PICC作为研究对象,置管后发生静脉炎9例,用如意金黄散加蜂蜜调制成稀糊状外敷于红肿处,观察疗效。结果:PICC置入后发生静脉炎的9例患儿经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3~5天后静脉炎均痊愈,无不良反应,无拔管现象。取得了满意疗效。结论:如意金黄散加蜂蜜外敷治疗小儿PICC并发静脉炎使用方便,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 PCT)和中性粒细胞比例(percentage of neutrophils, Neu%)对肝病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pontaneous bacterial peritonitis, SBP)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西南医院感染科住院且入院后同时检测PCT、血常规、腹水常规和腹水培养的130例肝病腹水患者临床资料,SBP确诊组89例,其中培养阳性且多形核细胞(polyremorphonuclear,PMN)≥250×106/L 患者10例(SBP1组),培养阳性但PMN<250×106/L 患者11例(SBP2组),培养阴性但PMN≥250×106/L 患者68例(SBP3组);非感染性腹水组41例.比较4组患者入院时的血PCT、Neu%、腹水PMN等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PCT、Neu%对SBP的诊断价值及效能.结果 PMN≥250×106/L 的SBP患者培养阳性率为12.8%.PCT在培养阳性的腹水患者中显著高于培养阴性的患者[中位数(四分位距)]:[4.51(1.54,8.46)vs 0.77(0.21,1.69),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PCT诊断SBP1、SBP2、SBP3的最佳界值分别为:0.795、0.265、0.405 ng/mL;AUC值依次为:0.963、0.767、0.714;敏感度依次为:100.00%、90.00%、62.30%;特异度依次为:92.70%、63.40%、80.50%;血常规Neu%诊断的最佳界值分别为:68.45%、62.65%、65.00%;AUC值依次为:0.878、0.756、0.669.依据上述界值,降钙素原和中性粒细胞比例两者串联诊断SBP1、SBP2、SBP3的AUC值依次为:0.976、0.865、0.706.结论 血降钙素原和血常规中性粒细胞比例在SBP中均具有一定的预警效果和诊断价值,不同类型SBP其CUT-OFF值不同,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据《Gut》2018年4月报道】题: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揭示HLA-DR基因变异是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危险因素(作者Tan W等)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是我国及亚太地区慢性肝病患者常见的危急重症,但其确切发病机制尚不清楚。重庆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Tan等开展的HBV相关ACLF(HBV-ACLF)全基因组关联研究发现,HLADR是HBV相关ACLF的主要遗传易感位点,关联的风险等位与HBV-ACLF临床进程显著相关。该研究纳入1300例HBV-ACLF患者和2087例无症状携带者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置入PICC的最佳时机.方法:将我科2009年5月-2012年4月确诊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117名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患儿置管时间选择在诱导缓解期第5-6天,对照组患儿置管时间为诱导缓解期第1-2天.观察两组患儿置管时的接受配合程度及置管1月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例数.结果:两组患儿中,观察组患儿置管时接受配合程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儿1月内无1例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急性淋巴性白血病置入PICC的最佳时机为诱导缓解期第5-6天.  相似文献   
6.
基于ERC-PCR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检测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利用雌激素与雌激素受体α(estrogen receptorα,ERα)间基于配体受体激活效应的生物学原理和探针的定量PCR扩增-实时荧光检测技术,建立痕量环境内分泌干扰物(endocrine disrupting compounds,EDCs)的快速检测体系。方法以2条含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s,ERE)并与ERα有高亲和力的DNA序列COX7RP-ERE和VitA2-ERE,作为结合探针,进行ERα体外受体-配体特异结合,形成配体-ERα-DNA探针复合体(ERα-DNA probe com-plex,ERC),荧光定量检测ERE含量,并考察17β-雌二醇(E2)、雌酮(E1)、己烯雌酚(DES)及邻苯二甲酸二甲酯(DMP)的结合情况。结果与VitA2-ERE相比,人源性COX7RP-ERE在ERα体外受体-配体结合过程中具有更好的结合效应;E1、E2、DES、DMP 4种雌激素类化合物对COX7RP-ERE的结合存在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其对COX7RP-ERE结合效应的半数有效浓度(EC50)分别为0.89 nmol/L、19.9 pmol/L、0.79...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心电远程诊断中心运行初期临床科室的满意度情况,旨在为心电远程诊断中心日后运行、扩展提供指导。方法 通过对长沙市心电远程诊断中心终端临床科室医务人员随机进行满意度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电子问卷,从6个不同维度进行调查,共回收324份有效问卷,再进一步分析满意度得分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 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医务人员对心电远程诊断模式总体满意度得分均高于传统心电检诊模式;满意度得分最低的条目是工作强度改变(2.63±1.239)及绩效分配方案(3.69±0.805);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是:对远程心电模式的接受度、配备心电图机满意度、对诊断中心提供的临床服务意识及态度、与临床沟通及建议满意度、正常工作时间诊断耗时。结论 医务人员对心电远程诊断模式的体验明显优于传统模式,但对工作强度变化体验欠佳,绩效分配方案等多方面有进一步改进必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可以表达人类HLA-DRB1*0803的转基因载体,并在细胞水平验证其表达及抗原递呈功能.方法 提取人WATANABE细胞株(基因型为HLA-DRB1 *0803纯合子)的总RNA,RTPCR扩增DRB1*0803基因片段,与小鼠Eα promoter和兔β-globin基因内含子序列同时导入pBR002-lacz载体.pBR002-HLA-DRB1*0803转基因载体转染小鼠DCS细胞和B细胞系,用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的方法对HLA-DRB1蛋白进行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小鼠DCS细胞对HBcAg特异性CD4+T细胞的刺激和极化效应.结果 经双酶切和测序验证,成功构建了pBR002-HLA-DRB1*0803转基因载体;转染载体后的小鼠DCS细胞和B细胞系均表达出了大小约为29×103的HLA-DRB1蛋白;免疫荧光结果表明HLA-DRB1蛋白主要表达于细胞质内.转染后的小鼠DCS细胞可将负载的HBcAg递呈给HLA-DRB1 *0803阳性基因型的人CD4+T细胞,产生明显的CD4+T细胞应答.结论 成功构建了HLA-DRB1 *0803转基因载体,该载体可以在细胞水平特异性表达HLA-DRB1蛋白,并具有HLA-DRB1*0803特异性抗原递呈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责任制护理对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副作用及远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非霍奇金淋巴瘤儿童患者162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责任制护理,比较2组患儿化疗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生存质量及远期疗效。结果干预组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9%、14.8%、4.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3.1%、28.4%、12.8%(P0.05);干预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角色功能以及情感功能方面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1年、3年总体生存率以及1年、3年无瘤生存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责任制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儿童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症状,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现阶段散发性戊型肝炎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为新的流行趋势下戊型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6月至2008年7月散发性戊型肝炎282例,回顾性分析病原学特征、发病年龄、流行季节、症状、体征以及临床生化指标,比较单纯戊型肝炎(单纯组)和戊型重叠乙型肝炎(重叠组)的临床特征及重症化差异。结果 282例患者中重叠组占35.5%,各年龄段均有发病,男女比例约3∶1,单纯组以35-60岁年龄段为主(60.7%),单纯组年龄显著高于重叠组(P<0.001)。本病各季节均有发病,单纯组好发于春夏季节(74.5%),重叠组呈季节散发态势。乏力(83.4%)、纳差(82.8%)、皮肤巩膜黄染(75.9%)是患者首要症状,73.4%的患者DBIL/TBIL比值大于0.5,呈现胆汁淤积。男性患者皮肤巩膜黄染率、胆红素水平及DBIL/TBIL比值,显著高于女性(P<0.05)。重叠组球蛋白、凝血酶原时间、重型肝炎发生率显著高于单纯组(P值分别为0.001、0.001、2.0×10-4)。结论与暴发性戊型肝炎相比,散发性戊型肝炎的季节性及年龄分布发生变化,重叠感染多见;男性及老年患者存在更严重的胆汁淤积和肝功能损伤;重叠HBV感染患者肝损害重,容易发展为重型肝炎。重视老年及有肝病基础的戊型肝炎患者的诊治,是降低戊型肝炎及其重型发病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