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3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调杳自杀未遂患者各种精神障碍的患病率,分析精神障碍自杀未遂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按市内不同地区分布抽取沈阳市4家三级综合医院进行调查,共调查239例15周岁以上的急诊室自杀未遂患者.调查员在自杀未遂患者经抢救病情好转后用自伤者一般情况表、自伤情况问卷、汉密顿抑郁量表-24项和<美国精神疾病与行为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4版)科研版轴Ⅰ障碍定式临床检查-病人版进行调查.结果 自杀未遂者自伤当时精神障碍的总患病率为69.46%,其中心境障碍患病率最高(48.12%);有精神障碍者中仅7.23%看过心理或精神科,并接受药物治疗.患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冲动性自杀少,伤害发牛后自救率低,自伤目的 以解脱痛苦、减轻他人负担为主.患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的各项抑郁症状及抑郁程度比无精神障碍者更严重(均P<0.05).结论 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患者精神障碍患病率高,自杀前就诊率低;患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以非冲动性自杀为主,伤害发生后自救率低,目的 以解脱痛苦、减轻他人负担为主;患有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人群自杀与精神障碍中的抑郁成分最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沈阳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以及自杀意念的风险因素。方法采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并通过对239例完整的调查资料进行Logistic分析筛查出自杀意念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终生发生率是69.46%(95%CI:60.25%~79.25%),多因素分析显示自杀意念的最重要危险因素为近1周有绝望感(OR=2.88)、有现患精神障碍(OR=2.78)、为解脱痛苦(OR=2.29)。结论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有较高的自杀意念发生率,应及时对其识别并评估他们仍存在的自杀意念风险因素,同时需要对他们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防止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自杀未遂者精神障碍和自杀意念强度特征,为自杀未遂的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收集到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以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估自杀意念及其强度,以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自杀前1周的抑郁程度。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按照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结果①自杀未遂者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69.46%(166/239),前3位依次为:心境障碍47.70%(114/239),焦虑障碍38.91%(93/239),精神病性障碍8.37%(20/239);②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组总的精神障碍发生率为84.34%(140/166),其中心境障碍和焦虑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61.45%(102/166)和48.19%(80/166),均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HAMD总分以及其中焦虑/躯体化、体重减轻、认知障碍、日夜变化、迟缓、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中的项目得分明显高于从无自杀意念组(P0.01);③在有自杀意念的自杀未遂患者中,有精神障碍组BSS中13个条目的自杀意念强度较无精神障碍组高(经秩和检验,P0.05)。结论自杀未遂者中以精神障碍患者居多,且有自杀意念并伴精神障碍的自杀未遂者其自杀意念严重程度更重。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点,为自杀未遂心理危机干预策略提供参考。方法使用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和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I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对同一时段内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诊治的自杀未遂者进行调查。结果①有无自杀意念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两组在这次最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自伤最主要的目的、自杀当时想死程度、对这次自杀态度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有无自杀意念自杀未遂者的特征有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获得城市综合医院急诊室自杀未遂者自杀意念特征,为预防其再次发生自杀行为提供参考。方法以在沈阳市4所三级综合医院急诊室同一时段内接诊的自杀未遂患者为调查对象,使用自伤情况问卷、贝克自杀意念量表和美国精神障碍与统计手册第4版病人版(DSM-Ⅳ)轴Ⅰ障碍临床定式检查为调查和诊断工具,并比较分析调查资料完整的239例自杀未遂者有无自杀意念特征。结果 (1)两组在年龄、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与从无自杀意念组相比,有过自杀意念组有宗教信仰者多(11.45%vs.1.37%,P<0.01),近一个月曾因心理问题而难以从事日常活动或工作者多(57.23%vs.19.18%,P<0.01),本次最早出现伤害自己的想法到自伤所间隔时间超过2h的多(71.69%vs.27.40%,P<0.01),这次自伤最主要的目的是解脱痛苦者多(65.06%vs.26.03%,P<0.01),自杀当时想死程度超过80%者多(61.45%vs.13.70%,P<0.01),对这次自杀认真者多(72.29%vs.23.29%,P<0.01),后悔这次自杀失败者多(17.47%vs.9.59%,P<0.05),...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可能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方法 80例脑卒中后抑郁的认知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非治疗组与治疗组各40例.另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40例正常老年人为对照组.比较各组患者认知功能MMSE评分及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DAR1)水平.结果 (1)健康对照组患者在时间定向、地点定向、即刻记忆、注意与计算、近事记忆力、物体命名、言语复述、言语理解、阅读理解、句子书写、图形描绘、记忆力、MMSE总得分及语言得分均显著高于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对照组、非治疗组及治疗组CAI区NMDAR1表达水平分别为1.91±0.20、1.02±0.18及1.63±0.22,非治疗组NMDAR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后认知功能障碍患者MMSE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且认知疗法可促进长时程增强的形成,其分子生物学机制可能与脑部NMDAR1表达水平的升高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