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7篇
预防医学   1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谢长春  唐国都 《广西医学》2008,30(8):1186-1189
胃肠道间质瘤(GISTs)是胃肠道问叶原性肿瘤,在消化道肿瘤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随着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电镜、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人们对GISTs的认识逐渐深入,证实了过去临床和病理诊断的胃肠道平滑肌肿瘤及神经鞘瘤并不是平滑肌肿瘤,而大多数都属于一种非定向分化的间质肿瘤<'[1]>.  相似文献   
2.
小儿急性阑尾炎422例诊断治疗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诊治特点。方法回顾分析422例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及诊治特点。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腹痛,伴随腹胀、恶心、呕吐、腹泻,主要体征为右下腹固定压痛,大部分患者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所有患者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确诊391例,31例为阴性切除,采用积极观察加改良Alvarado评分法的患者阑尾阴性切除率明显低于未采用该评分法的患者(P<0.01)。术后并发症37例(8.77%),其中单纯性阑尾炎3例(3.5%),进展性阑尾炎34例(1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发热、右下腹疼痛及固定压痛以及血白细胞升高及中性粒细胞升高是小儿急性阑尾炎的主要临床特点,结合积极观察加改良Alvarado评分在小儿急性阑尾炎的早期确定手术及降低阴性切除率方面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在经腹和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拟行全子宫切除的患者,按随机化的原则分为两组,每组30例,即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组(VH组)和经腹全子宫切除术组(AH组)均在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下完成手术;PCEA药液配制:吗啡10mg+罗哌卡因12.5mg+氟哌利多5mg配制成100ml,在手术结束前15分钟经硬膜外导管给负荷量5ml,手术结束接上镇痛泵,参数设置:背景输注量为1.5ml/h,指令剂量1ml,锁定时间10分钟,若VAS〈1则背景输注量调整为1.0ml/h,观察并记录1h、4h、8h、12h、24h疼痛评分,镇静评分、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等并发症。结果VH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H组(P〈0.01):AH组患者VAS〉3的次数较多:AH组的吗啡需求量明显大于VH组(P〈0.01);但是VH组的呕吐率明显高于AH组(P〈0.01);镇静评分VH组高于AH组(P〈0.05)。结论对两种全子宫切除手术吗啡硬膜外术后镇痛均能取得很好的镇痛效果.经腹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吗啡需求量较大.经阴道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尽管吗啡用量小,但恶心呕吐等副作用发生率明显较高.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区域麻醉方法在妊高征部宫产术中的麻醉效能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行择期剖宫产术的ASAⅡ-Ⅲ级妊高征患者60例,分成3组,分别进行连续硬膜外麻醉、腰麻和腰-硬联合麻醉,以上局麻药采用临床常有药物。围术期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情况,记录麻醉效能。结果3组产妇的麻醉效能略有不同,C组麻醉平面最高(P〈0.01),所需时间最短(P〈0.01);在术中镇痛、肌松及内脏牵拉反应方面,A组效果较差(P〈0.05);循环变化C组波动幅度小,C组波动最明显(P〈0.05);术中安全相关指标表明C组安全性差(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妊高征剖宫产术中循环的安全性较高,但又不失良好的麻醉效能.术后可保留导管镇痛。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脊髓硬膜外血肿病例在临床上少见,我院近年来收治2例此类病患者,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例1女,72岁。因突发背痛后双下肢麻木、无力、小便困难1周于2000年3月5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曾因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而行溶栓等治疗,出院后一直口服抗凝药。入院1周前出现鼻腔、牙龈出血而自行停药。不久无明显诱因突然背部剧痛,随后出现双下肢麻木、无力、小便困难。查体:T6平面痛觉过敏,该平面以下各种感觉均消失,双下肢肌力为0级,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无亢进,病理反射阴性。送上级医院行MRI扫描提示T5、6硬脊膜外血肿。行手术治疗,术中见T5、6椎管后硬膜外陈旧性血肿约10ml,硬膜囊完整。清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腋路臂丛神经阻滞与传统腋路臂丛神经阻滞和全身麻醉在高龄患者前臂手术中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60例择期行前臂及手部手术的高龄患者随机均分为A、B、C三组。A组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分别阻滞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和桡神经,局麻药选用0.25%罗哌卡因各5~6ml;B组行单纯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25%罗哌卡因20~25ml;C组行插管全身麻醉。记录患者平均动脉压、麻醉相关数据。结果B组VAS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1);C组T1、T2、T3时间点与T0MAP比较有明显降低(P<0.05、P<0.01、P<0.01);C组在T1、T3时间点的MAP、镇痛时间、在室时间、术后送ICU患者比例均与A、B组有显著差异。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多点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高龄患者前臂手术成功率高,安全、麻醉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吗啡、曲马多及喷他佐辛配伍0.1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硬膜外镇痛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65~85岁择期髋关节手术患者90例(ASAI~III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镇痛配方:M组吗啡5mg,T组曲马多500mg,P组喷他佐辛90mg,各组均加罗哌卡因150mg,并加生理盐水配至100ml,各组负荷剂量均为3ml,背景剂量1.5ml,每次按压为2ml,锁定时间为10min。观察并记录术后1、4、8、12、24、48小时患者的疼痛评分(VAS)、RameSay镇静评分、患者对PCA综合满意度及恶心呕吐、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除1h外,T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高于M组及P组(P<0.05);在镇静与不良反应方面:P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低于T组(P<0.01)及M组(P<0.05);M组有3例(10.0%)出现过度镇静,4例(13.3%)出现皮肤瘙痒,1例(3.3%)呼吸抑制(SPO2<90%),其余两组无患者出现过度镇静、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结论吗啡、曲马多及喷他佐辛配伍0.15%罗哌卡因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手术后硬膜外镇痛均能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而喷他佐辛PCEA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吗啡和曲马多。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吗啡持续静脉微泵注射用于恶液质合并重度癌性疼痛患者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49例晚期肿瘤患者,均呈恶液质状态,合并重度癌性疼痛,经口服吗啡或外贴芬太尼治疗效果欠佳。使用微量注射泵给予吗啡持续静脉注射,治疗起始给予吗啡滴定治疗,治疗前后采用数字疼痛强度分级法(NRS)对疼痛程度进行评估,生活质量评分(QOL)评价生活质量,观察记录不良反应。结果:在吗啡持续静脉注射治疗期间,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疼痛显著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吗啡持续静脉微泵注射治疗可以安全应用于恶液质合并重度癌性疼痛的患者,未见严重不良反应,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三种不同区域麻醉方法用于剖宫产术的效能。方法:选择择期母婴健康剖宫产孕妇60例,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硬膜外麻醉,B组单纯腰麻,采用B-D腰麻针,C组为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应用B-D腰麻针针内针法操作,以上局麻药采用临床常有药物。围术期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情况,记录麻醉效能。结果:3组产妇的麻醉效能略有不同,B组麻醉平面最高(P<0.01),所需时间最短(P<0.01);在术后镇痛、肌松及内脏牵拉反应方面,A组效果较差(P<0.05);循环变化C组波动幅度小,B组波动最明显(P<0.05);术中安全相关指标表明B组安全性差(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术中循环的安全性提高,但又不失良好的麻醉效能,术后可保留导管镇痛。  相似文献   
10.
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世界每年死于恶性肿瘤的患者达数百万之众,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因此,恶性肿瘤对人类的威胁日益突出,已成为当前医学领域中重大的研究课题。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恶性肿瘤的防治有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近年对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对肿瘤细胞中核糖核酸的生物合成加以抑制、阻断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