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8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分析结膜吸吮线虫MIF蛋白的结构与功能。方法基于结膜吸吮线虫转录组数据库筛选出MIF基因并进行PCR验证;利用在线软件Expasy分析该基因编码Tcp-MIF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利用HMMTOP version 2.0和SignalP 4.1 server分别预测Tcp-MIF蛋白的跨膜结构域以及信号肽;运用NetPhos、NCBI-Conserved domains、SOPMA、SWISS-MODEL、IEDB在线程序分别预测Tcp-MIF蛋白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保守域结构、蛋白二级、三级结构及其抗原表位;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利用MEGA X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通过STRING数据库对其蛋白互作网络进行预测。结果Tcp-MIF基因全长620 bp,开放阅读框为345 bp,编码115个氨基酸;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蛋白局部亲水性好,有潜在的磷酸化位点和保守域结构,具有α螺旋、β折叠结构和互变异构酶活性。推测其有4个抗原表位,在STRING数据库共鉴定出包括10个基因在内的21个互作关系。结论生物信息学预测结膜吸吮线虫MIF蛋白基因并对其编码蛋白存在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具有多个磷酸化位点,可为结膜吸吮线虫感染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刺三甲总生物碱抗流感病毒的鸡胚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鸡胚试验方法评价刺三甲抗流感病毒的作用,跟踪活性部位,初步探讨刺三甲抗流感病毒的作用机制。方法使用甲型京科86-1株流感病毒,采用鸡胚绒毛尿囊腔接种方法,通过测定尿囊液凝集红细胞的效价间接判断病毒的数量。结果刺三甲具有抑制流感病毒在鸡胚内复制的作用,有效成分为生物碱类化合物。结论刺三甲可能是作用于病毒的凝集素,影响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粘附功能而发挥抗病毒效果,为水族民间使用刺三甲治疗流感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血清酶学活性的动态变化及其在肝脏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都匀亚洲牛带绦虫及从江牛带绦虫孕节灌喂健康乳猪、乳牛,隔离饲养。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25、50、75d抽血,检测γ-谷氨酰氨转移酶(γ-G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蛋白(TP)、前白蛋白(PA)、碱性磷酸酶(ALP)、N-乙酰-B-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乳酸脱氢酶(LDH)、亮氨酸基肽酶(LAP)、α1-抗胰蛋白酶(α1AT)含量变化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贵州省都匀市亚洲带绦虫病流行现状、流行因素及流行环节,掌握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亚洲带绦虫病流行的9个村寨开展流行病学调查,详细记录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排节片史并进行驱虫治疗。结果:病史访问3273人,近期排节片者88人,总感染率为2.69%,最小感染年龄为5岁,最大76岁,青壮年男性患者居多,以41~50岁年龄组感染率最高,为4.23%;男性感染率为5.31%,女性感染率0.29%,差异有显著性(P〈0.01);布依族感染率为3.26%,高于其他民族;职业分布以屠户最高,为46.88%。饮食习惯调查,生食猪肝者感染率16.16%显著高于不生食猪肝者(0.67%)。患者临床症状以排节片、腹部不适、肛门瘙痒、恶心、腹泻等为主。结论:都匀亚洲带绦虫病流行区,居民主要因生食猪肝感染,新近感染者占多数。患者临床症状与传统牛带绦虫病相似。询问排节片史可作为诊断该病的重要依据。通过改变施肥方式和饮食习惯可有效控制亚洲带绦虫病流行。  相似文献   
5.
微生物检验是临床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也是一门技术操作性较强的学科。近几年来,我们结合微生物检验技术的教学实际工作,依据高职高专学校培养实用型人材的教学目标结合生源实际情况,在微生物实验教学中,有针对性地采用了教师、学生、实验辅导教师“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把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实验辅导教师的参与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形成一个协调一致,共同参与的教学整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家猪感染从江牛带绦虫后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的变化,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抗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免疫应答的机制。方法:用从江牛带绦虫虫卵直接灌胃20d龄健康乳猪5头,并以健康乳猪5头作对比,于感染后第7、15、45和60天,定期抽取家猪耳缘静脉血,常规分离血清。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细胞因子IL-4和IL-10含量。结果:正常组血清IL-4和IL-10含量在感染不同时期基本处于稳定水平;实验组血清IL-4和IL-10含量在感染第7天开始上升,第15天最高,第45天含量与正常组相当,第60天再次上升;与正常组相比,实验组血清IL-4和IL-10含量在第7、15、和60天时显著升高(P〈0.01)。结论:家猪感染从江牛带绦虫不同时期血清IL-4和IL-10含量变化较大。第7和第15天血清出现高水平IL-4和IL—10,提示体液免疫在抗从江牛带绦虫早期感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第45天,IL-4和IL—10含量与正常组相比,提示从江牛带绦虫感染家猪中期体液免疫应答变化不大;第60天,高含量的IL-4和IL-10,可能是囊尾蚴诱导肝纤维化形成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都匀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生化指标动态变化与囊尾蚴寄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都匀及从江牛带绦虫、孕节灌喂健康猪、乳牛,隔离饲养,分别于感染前,感染后25、50、75d抽血,检测肝纤维化、肝功能、肾功能、心肌及骨骼肌酶、血常规,并进行分析。结果:都匀及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后均引起丙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酸转移酶(AST)、总胆汁酸(TBA)、透明质酸(HA)、四型胶原((IV-C)含量升高,产生急性肝损伤,导致肝纤维化,与病理切片检测相符。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贵州布依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DQB1基因多态性及分布特征。[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P)方法对贵州布依族96名健康人群进行HLA-DRB1、DQB1等位基因分型。[结果]检出了21个DRB1等位基因,7个DQB1等位基因。[结论]得到了贵州布依族人群HLA-DRB1、DQB1等位基因频率分布的可靠资料,为少数民族群体遗传和疾病关联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遗传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IgG、IgA、IgM、C3、C4抗核抗体(ANAS)、可提取的核抗原(ENA)和抗双链脱氧核糖核酸抗体(ds-DNA)联合检测对于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价值。方法:IgG、IgA、IgM、C3、C4的检测采用散射速率免疫比浊法,ANAS采用间接荧光法,抗ds-DNA采用斑点免疫金胶体渗滤法、ENA采用免疫印记法,分别对56例活动期SLE患者、71例非活动期SLE患者的血清与5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SLE活动组患者IgG、IgA、IgM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3、C4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LE非活动组IgG与IgA指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它各项检验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性,P0.05。结论:免疫学检验联合检测对于SLE的临床诊断以及病情进展判断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都匀牛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研究,目前均以其形态学、生活史、流行地域分布研究为主,而对其生化指标的动态观察未见报道。本文对都匀牛带绦虫和从江牛带绦虫实验感染猪牛的生化指标进行动态观察,以探讨感染对宿主生化指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