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2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调控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改善SAMP8阿尔茨海默病(AD)模型小鼠认知能力的作用机制。方法 15只SAMR1小鼠为正常组,60只SAMP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及DSS高、中、低剂量组(57.6、28.8、14.4 g·kg-1·d-1),连续灌胃给药8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定位航行与空间探索能力;苏木素-伊红(HE)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病理结构改变;免疫组化法(IHC)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海马β淀粉样蛋白(Aβ)和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海马组织泛素(Ub)、泛素连接酶E3(E3)、26S蛋白酶体、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平台象限停留百分比减少(P<0.05);CA1区神经元明显减少、胞体聚缩;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和p-Tau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P<0.05);Aβ和p-Tau蛋白水平升高(P<0.05);Ub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P<0.05);E3、26S蛋白酶体、UCHL1、UCHL3 mRNA和蛋白表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DSS高、中剂量组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平台象限次数和停留百分比增加(P<0.05);DSS各剂量组CA1病理改变明显改善;各剂量组β-APP及中、低剂量组p-Tau阳性染色细胞数量减少(P<0.05);各剂量组Aβ及p-Tau蛋白水平下降(P<0.05);各剂量组 Ub mRNA表达降低(P<0.05),高、中剂量组26S、E3、UCHL3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中剂量组UCHL1 mRNA表达升高(P<0.05);各剂量组Ub蛋白表达降低,高、中剂量组26S、E3、UCHL1+3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 DSS可改善SAMP8小鼠认知能力,其机制可能与降低UPP途径中Ub及升高E3、26S、UCHL1、UCHL3的表达,减少Aβ和p-Tau异常沉积有关。  相似文献   
2.
亲水性接枝纳米炭的制备及其淋巴靶向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亲水性纳米炭并研究其淋巴靶向性。方法浓硝酸氧化修饰纳米炭表面,100℃反应100 h,所得纳米炭能够在水中直接分散成混悬液,表明纳米炭经过修饰后成为亲水性接枝纳米炭。使用红外光谱、碱量滴定法和元素分析对纳米炭进行分析,并通过小鼠皮下注射实验研究其淋巴示踪性。结果硝酸氧化在纳米炭表面引入了大量含氧官能团,特别是羧基,其含量从2.1 mmo.lg-1增加到15.4 mmo.lg-1;使用激光粒度仪测定亲水纳米炭混悬液的平均粒径为71 nm,室温下放置考察6个月后,平均粒径无变化;用这种亲水性接枝纳米炭制备的混悬液能在4 m in内有效地对小鼠淋巴结进行染色,具有淋巴示踪特性。结论亲水性接枝纳米炭混悬液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淋巴示踪效果好且染色迅速,可望成为新一代的淋巴靶向示踪剂。  相似文献   
3.
目的:运用网络药理学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小柴胡汤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利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筛选小柴胡汤的可能活性化合物及其潜在治疗靶标,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获取与AD相关的差异表达基因,取交集筛选出小柴胡汤可能的靶点;对交集靶点基因本体(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富集分析;构建化合物—靶点网络、蛋白互作(PPI)网络,进行KEGG和GO富集分析。采用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诱导PC12细胞制备AD细胞模型,以小柴胡汤干预处理后,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活率,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细胞膜电位检测、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细胞荧光免疫检测B细胞淋巴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的表达,初步验证网络药理学预测结果。结果:小柴胡汤共收集到190个化学成分和41个AD相关靶点,包括丁子香萜,槲皮素,小檗碱,原卟啉,24-Ethylcholest-4-en-3-one,β-D-呋喃核糖苷等关键化合物及Sigma非阿片类细胞内受体1...  相似文献   
4.
罗林  谢永美  霍晓方  宋鑫  宋航  付超  唐小海 《中国药房》2008,19(19):1479-1482
目的:通过波谱学对盐酸坦索罗辛化学结构进行分析。方法:测定了盐酸坦索罗辛的核磁共振氢谱(1HNMR)、无畸变极化转移增强谱(DEPT)、核磁共振碳谱(13CNMR)、氢-氢相关谱(1H-1HCOSY)、碳氢相关谱(HMQC)、碳氢远程相关谱(HMBC)、质谱(MS)、红外光谱(FT-IR)和紫外光谱(UV),并进行结构分析和讨论。结果:该化合物的1HNMR和13CNMR谱的所有谱峰均得到合理的归属,其FT-IR吸收峰所对应的官能团振动形式、MS的分子主要碎片以及紫外特征吸收均能得到合理的解释。结论:上述各种图谱分析数据均能与盐酸坦索罗辛的结构式相吻合。  相似文献   
5.
霍晓方  罗林  付超  唐小海  谢永美  宋鑫  江坤  宋航 《中国药房》2008,19(16):1254-1255
目的:建立以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恩替卡韦原料药含量及其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Luna C18,流动相为乙腈(梯度洗脱),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54nm,柱温为25℃,进样量为10μL。结果:恩替卡韦检测浓度的线性范围为0·03345~0·1672mg·mL-1(r=0·9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09%,RSD=0·20%;有关物质含量为0·54%~1·4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用于恩替卡韦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发酵彝药解本10号和303号对盐酸林可霉素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重建作用。方法采用盐酸林可霉素建立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按12 mL·kg-1的剂量灌胃给予小鼠不同浓度的解本10号和303号,连续7 d。同时设正常对照组、自然恢复组。实验结束,取小鼠回盲肠的粪便,提取DNA,进行16S rRNA高通量测序,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解本10号和303号可显著提高菌群失调小鼠肠道内的菌群种类和丰度,使有害菌减少,益生菌增多。结论发酵彝药解本10号和303号可有效重建失调的肠道菌群。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当归芍药散(DSS)含药血清对β淀粉样蛋白(Aβ1-40损伤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对泛素-蛋白酶体途径(UPP)的调控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Aβ1-40干预PC12细胞制备损伤模型。实验分为空白组、模型组、DSS含药血清高、中、低剂量组(10%、5%、2.5%)。细胞增殖与活性检测(CCK-8)法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细胞Aβ和磷酸化(p)-Tau蛋白含量,免疫荧光细胞化学(ICC)标记UPP重要靶点泛素(Ub)、泛素连接酶E3(E3)、26S蛋白酶体、泛素羧基端水解酶1(UCHL1)和UCHL3蛋白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Ub、E3、26S、UCHL1、UCHL3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根据CCK-8实验结果,筛选5 μmol·L-1、48 h为PC12细胞损伤最佳造模条件。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细胞存活率降低(P<0.05)、凋亡率升高(P<0.05),Aβ及p-Tau表达升高(P<0.05),Ub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26S、E3、UCHL1+3蛋白及mRNA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DSS中剂量组细胞存活率升高(P<0.05);DSS各剂量组细胞凋亡率下降(P<0.05);DSS各剂量组Aβ含量降低(P<0.05),DSS高、中剂量组p-Tau 含量降低(P<0.05);DSS各剂量组Ub mRNA表达降低(P<0.05),DSS各剂量组26S mRNA表达升高(P<0.05),DSS中剂量组UCHL1 mRNA表达升高(P<0.05),DSS高、中剂量组E3和UCHL 3mRNA表达升高(P<0.05);DSS各剂量组Ub蛋白表达降低,DSS高、中剂量组26S、E3、UCHL1+3蛋白表达升高,以DSS中剂量效果最佳。结论 DSS含药血清可提高细胞存活率、降低细胞凋亡率、清除Aβ和p-Tau蛋白沉积,对Aβ1-40损伤PC12细胞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是通过调控UPP降低Ub表达及升高26S、E3、UCHL1及UCHL3表达来发挥。  相似文献   
8.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起病隐匿并呈进行性发展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已成为全球重大健康和社会经济问题。AD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存在β淀粉样蛋白过度沉积、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氧化应激、炎症等多种假说,因此迫切需要多途径、多环节、多靶点的整体综合调治措施的干预。这正是中医药的特色与优势。开展和加强中医药治疗本病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当归芍药散出自《金匮要略》,该方肝脾同调、血水并治,原为疗妇人之疾而设,自20世纪80年代末首次被日本学者用于治疗AD获效后,逐渐被广泛用于临床,疗效确切。阐明此方作用机理有助于其治疗优势的发挥。该文综述近年来相关实验研究进展,就其减少β-淀粉样蛋白过度沉积、抑制Tau蛋白异常磷酸化、改善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调节乙酰胆碱相关酶类、增加α7烟碱样乙酰胆碱受体、调节脂质代谢、改善肠道菌群、拮抗神经细胞凋亡、降低胞内Ca2+超载并提高雌二醇激素水平等机制进行论述,以期为阐明此方治疗AD的科学内涵提供文献支持,并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的方法提高埃索美拉唑锌的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将埃索美拉唑锌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然后将所得固体分散体装填于肠溶胶囊,并考察其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鉴别埃索美拉唑锌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随着载体比例增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先增大后减小;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优于以PVPK30制备的固体分散体;DSC分析表明,埃索美拉唑锌在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以非晶型存在。结论固体分散体提高了埃索美拉唑锌的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