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吸痰方式对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至2010年PICU收治的上呼吸机的重症肺炎患儿50例为A组,同时选取2011年至2012年同上条件的50例病例作为B组进行比较,A组患儿采用常规2h气管吸痰,先往气管插管内灌注l-2mL的生理盐水后进行吸痰操作,再吸口咽部,并观察患者呼吸机发生的情况;B组根据患儿的实际情况,观察患儿是否符合吸痰指标时再考虑为患儿吸痰,并根据患儿痰液的粘稠情况对患者实行湿化气道,加强口腔清洁的频次,改用一次性独立包装带手套吸痰管,先吸口腔清洁口咽部,再换吸痰管吸气管插管内痰液,48h后对患儿呼吸机情况进行观察。结果:A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58%,B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22%,两组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具有差异性(P〈0.05),A组患儿平均吸痰间隔时间为2.5±O.5h,B组患儿平均吸痰间隔时间为4.5±1.8h,两组患儿吸痰间隔时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对婴幼儿进行吸痰过程中,应充分考虑患儿的实际情况,当患儿具备吸痰的指征时,方能对患儿进行吸痰,痰液粘稠度为Ⅲ度时,可采用无茵注射1—2mL的生理盐水湿化患儿的气道,当患儿痰液黏度为I度、Ⅱ度时.不应对其进行湿化操作。通过规范化、科学化的操作对患儿近行吸痰,能减少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概率,同时延长吸痰间隔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G试验检测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IPFI)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12月至2013年6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病房治疗,高度怀疑为IPFI的患儿60例。均行BALF、血清G试验检测,比较两者的阳性率,根据结果对阳性患儿行抢先氟康唑抗真菌治疗,疗效不佳者根据BALF培养结果或临床经验改予伏立康唑、伊曲康唑、两性霉素B等抗真菌治疗,并分别于抗真菌治疗7 d、14 d后复查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 BALF G试验阳性率(88.3%,53/60)明显高于血清G试验阳性率(30%,18/60)(χ2=29.64,P0.01)。抗真菌治疗有效组患儿治疗7 d、14 d后的BALF及血清G试验结果(ng/L)与治疗前比较有明显降低趋势(BALF:698.33±213.86,490.03±157.79,207.07±66.19,血清:338.50±109.15,222.86±59.72,103.89±27.47),结果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04.69、61.18,均P0.01)。结论BALF G试验在PICU病房高度怀疑为IPFI患儿中的检出率很高,可用于IPFI的早期诊断,且动态监测其变化可用于抗真菌治疗临床疗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移动ICU远距离院际转运在危重症患儿救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重症医学科移动ICU模式远距离院际转运收治的467例危重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467例危重症患儿转运自南宁周边县市共27家医疗单位,其中男295例,女172例;年龄29d~11岁(中位数10个月);体重2.5~40.0kg(中位数8.3kg);转运距离68~436km(中位数157km);转运时间1.5~13.0h(中位数5.3h);小儿危重病例评分平均为(83±10)分;转运前急救107例(22.9%,107/467),其中气管插管63例(58.9%),抗休克治疗26例(24.3%);转运途中所有467例患儿均给予持续心电、血压、血氧饱和度监测及静脉补液维持内环境稳定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镇静/镇痛341例(73.0%),机械通气185例(39.6%),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维持15例(3.2%);467例患儿均成功到达我院,通过绿色通道收住重症医学科,监测生命体征与转运前比较明显好转[心率:(143±19)次/min比(165±24)次/min;平均动脉压:(76±5)mmHg比(71±4)mmHg,1mmHg=0.133kPa;经皮氧饱和度:(95±2)%比(92±2)%;pH:7.37±0.04比7.34±0.03;乳酸:(2.5±0.2)mmol/L比(2.8±0.3)m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 移动ICU模式远距离院际转运有利于积极有效救治危重症患儿,提高转运过程的安全系数,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桥本氏脑病(Hashimoto′s encephalopathy, HE)是一种与自身免疫反应相关的神经系统疾病, 以抗甲状腺抗体增高为主要特征[1]。HE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极易被漏诊或误诊。本研究报道1例误诊为病毒性脑炎的儿童HE的诊疗经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浆置换与持续血液净化序贯治疗儿童蜂蛰伤中毒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重症医学科2016年1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37例9个月龄至11周岁符合蜂蛰伤合并MODS患儿,在地塞米松0.5 ...  相似文献   
6.
谢友军  陈建丽 《贵州医药》2010,34(3):218-220
目的探讨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在外周型呼吸衰竭患儿(29天至1岁)机械通气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49例外周型呼吸衰竭的患儿,除综合治疗外,均给予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应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监测患儿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呼吸指数(RI)等指标的变化。结果在外周型呼吸衰竭患儿。Cdyn、OI、RI在撤机时与上呼吸机第一天比较差异显著(P〈0.001);Cdyn与OI有显著的相关关系(r=0.604,P〈0.001)。结论通过监测外周型呼吸衰竭患儿呼吸Cdyn的动态变化,可指导呼吸机参数的调节,了解患儿的病情变化并指导临床治疗;同时为呼吸机的成功撤离提供了有关肺功能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不同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对脓毒性休克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婴幼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PICU收治的60例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婴幼儿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应用低、中、高三种水平PEEP(3、6、9 cmH2O,l cmH2O=0.098 kPa)进行呼吸机辅助通气,均采用压力控制机械通气模式,小潮气量(6 ~8 ml/kg)通气策略,同时根据美国危重病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协会2009年颁布的脓毒性休克指南指导液体复苏.监测3组患儿上机后6、24、48 h氧合指数(OI)、呼吸系统动态顺应性(Cdyn)、心脏指数(CI)的变化并统计每例患儿的液体入/出量,比较3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及28 d病死率.结果 机械通气后6h开始,中、高PEEP组OI、Cdyn均明显好转,与低PEE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中、低PEEP组CI明显高于高PEEP组,液体入量少于高PEE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3组液体出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PEEP组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5.40±0.61)d]、PICU住院时间[(7.00±0.61)d]均短于高、低PEEP两组[(6.23±0.90)d、(7.51±1.09)d;(8.23-±0.90)d、(9.14±1.21)d](P均<0.01);3组患儿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PEEP能显著改善脓毒性休克合并ARDS患儿的肺功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对血流动力学无严重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对院际转运安全性、成功率及患儿转归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未开展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前及2010年6月至2012年12月开展优化院前危重症患儿专科急救转运系统后出诊转运危重患儿分别作为Ⅰ组(n=1015)、Ⅱ组(n=1431),进行对照分析。对Ⅰ、Ⅱ两组病例的出车准备时间、转运到达后危重症评分、转运成功率及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转运前危重症评分Ⅰ组为(81.73±18.11)分,Ⅱ组为(78.45±20.96)分,Ⅱ组明显低于Ⅰ组(t=4.154,P<0.001),病情较重。Ⅱ组较Ⅰ组转运途中需要使用呼吸机支持及血管活性药物的病例明显增多(50.5%vs.30.2%;60.8% vs.5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Ⅰ组、Ⅱ组出车准备时间分别为(19.34±6.45)min、(16.19±5.89) min,Ⅱ组接到求助电话到实际出车时间较Ⅰ组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功转运到达后危重症评分Ⅰ组(83.01±16.73)分,Ⅱ组(83.97±17.50)分,Ⅱ组患儿危重症评分改善情况比Ⅰ组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Ⅰ组、Ⅱ组转运成功率分别为94.8%和97.6%,治愈好转率分别为91.0%和94.5%,Ⅱ组较Ⅰ组转运成功率、治愈及好转率高(P<0.01)。结论优化危重症患儿院前急救系统的应用,可提高患儿的转运效率、安全性、成功率及治疗效果,降低患儿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和探讨新型髌骨内固定系统治疗髌骨骨折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12~2014-12在本院进行治疗的髌骨骨折患者5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新型髌骨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行AO改良张力带固定治疗。在手术结束后就可以指导患者进行功能练习,评估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少,术后首次锻炼时间明显比对照组短,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患者21例为优,4例为良,优良率为100%,对照组17例为优,5例为良,3例为差,优良率为88%,观察组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新型髌骨内固定系统应用于髌骨骨折的临床治疗中能够对骨折部位进行牢靠的固定,膝关节锻练时间早,且骨折恢复优良率高等优点,在髌骨骨折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限制性液体复苏(LFR)策略对儿童脓毒性休克(SS)失代偿期患儿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新阳院区和厢竹院区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收治的60例SS失代偿期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信封法,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30)和对照组(n=30)。对2组患儿均给予规范抗休克治疗。观察组采取LFR及血管活性药物维持患儿收缩压>同年龄段儿童正常收缩压下限(第5百分位数);而对照组患儿采取积极液体复苏(AFR)维持收缩压在同年龄段典型收缩压范围(第50百分位数);2组患儿均维持舒张压为收缩压的2/3。采用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或成组t检验,对2组患儿年龄、动脉血乳酸浓度、复苏血压、心率、尿量、氧合指数(OI)、乳酸清除率(LCR)、输液量、血管活性药物剂量、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等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对2组患儿的性别、液体过负荷发生率、连续血液净化(CBP)实施率及28 d病死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伦理委员会所制定的医学伦理学标准,并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审批文号:(2017-1)4-16号],并且本研究与患儿监护人均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 结果①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入院时动脉血乳酸浓度、合并重症肺炎/小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PARDS)、合并心肌抑制、小儿危重病例评分(PCIS)等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患儿的复苏时收缩压为(77±3) mmHg(1 mmHg=0.133 kPa),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3± 4) mmHg,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441,P<0.001)。③观察组患儿复苏后6、24 h输液量分别为(69±16)mL/kg和(120±20) mL/k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5±17) mL/kg和(166± 19) mL/kg,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716、—9.112,P<0.001)。观察组患儿复苏后24 h肾上腺素、甲肾上腺素用量分别为(151±26) μg/kg和(158±23) μg/kg,低于对照组的(201±35) μg/kg和(196±39)μg/kg,2组分别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6.210、—4.633,P<0.001)。④ 2组患儿复苏后6、24 h尿量、动脉血乳酸浓度及LC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意义(P>0.05)。⑤ 2组患儿复苏时及复苏后1、6、12、24 h的OI和心率,经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对于OI,不同处理措施与时间因素有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20.821、P<0.001);对于心率,不同处理措施与时间因素无交互效应(F处理×时间=0.525、P=0.717)。进一步固定时间因素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复苏后12、24 h的O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084、2.090,P=0.042、0.041);而2组患儿各时间点心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进一步固定处理措施因素的分析结果为,观察组组内OI和心率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OI: F=1.675,P=0.014;心率:F=2.854, P<0.001),对照组组内总体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OI:F=1.642,P=0.016;心率:F=3.695,P<0.001)。⑥观察组患儿液体过负荷者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分别为13.3% (4/30),(8.2±0.8) d和(8.2±0.8) d,均显著低于或短于对照组的36.7%(11/30)、(6.8±1.2) d和(10.2±1.7) d,2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356、t=—4.933、—5.407,P= 0.037、<0.001、<0.001)。 结论LFR能快速改善SS失代偿期患儿的氧合状态,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和PICU住院时间,并且对28 d病死率无明显影响。因本研究纳入样本量较小,且为单中心研究,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