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4篇
口腔科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调查云南省医科类4所高校学生对教学环境等因素的满意度,初步了解我省医科类高校教学质量现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从学生满意度的视角,对云南省医科类4所高校163名2011年即将毕业的不同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利用有效数据对学生满意度进行分析,评估学生对教学环境、教师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满意度.结果不同专业的学生对教师管理、学校教学管理、升学和就业等方面的满意度存在差异(P=0.000).其中法医学专业对此4个方面的满意度持较高态度,其它的几个专业的学生的满意度相对较低,且其它专业对这些项目所持的满意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云南省医科类4所高校学生对教学质量总体满意度不高,针对提高教学满意度需要具体原因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上颌前牙缺失后的牙槽骨形态进行分类,并分析此分类和不同种植治疗方法之间的相关性,为种植术前评估和治疗方案选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7月至2018年7月就诊于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口腔种植科的上前牙缺失患者124名,男性66名,女性58名,年龄19~69岁,平均34.85岁。根据缺牙区的影像学特征将牙槽骨形态分为6类,并分析患者接受的不同种植治疗方案与此分类的关系。结果 124名患者共181个缺牙位点纳入研究,各类的占比为:第一类Ⅰ亚类17%,第一类Ⅱ亚类40%,第二类Ⅰ亚类15%,第二类Ⅱ亚类28%。其中125个位点71%的位点牙槽骨嵴顶宽度小于5.5 mm。牙槽骨形态分类与缺牙原因无明显相关性(P> 0.05)。GBR加种植体同期植入在所有治疗方法中最常用,并在各牙槽骨形态分类中,其运用频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尤其在第一类Ⅱ亚类和第二类Ⅰ亚类中(P<0.05)。结论上颌前牙区种植相关牙槽骨形态分类可分为6类,且大部分病例嵴顶宽度小于5.5 mm,GBR加种植体同期植入是最常运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咬合创伤是否会影响髁突的发育.方法 采用4周龄SD大鼠18只, 随机分为2组, 实验组在左侧上颌磨牙粘结直径为1 mm的钢丝, 对照组不做处理, 于1, 3, 5周处死大鼠, 取实验组双侧及对照组左侧髁突做组织切片.组织学观察髁突形态变化, 免疫组化和TUNEL检测髁突形态及软骨细胞增殖和凋亡情况.结果 组织学显示1, 3, 5周实验组双侧关节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免疫组化和TUNEL显示1, 5周时, 实验组创伤侧与非创伤侧及对照组软骨细胞增殖与凋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3周时, 创伤侧软骨细胞增殖数减少, 与非创伤侧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创伤侧软骨细胞凋亡数增加, 与非创伤侧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一侧咬合创伤对同侧髁突从形态上没有明显影响, 但在细胞生长方面有一定影响, 提示一定程度的咬合创伤不足以对生长发育期的髁突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拔牙窝位点保存术对牙槽骨的保存和后续的种植修复效果。方法:病例一,因左上颌埋伏尖牙导致侧切牙丧失,对拔除的埋伏尖牙和侧切牙施行拔牙窝位点保存术,6个月后种植体植入。病例二,21牙外伤后拔除即刻行拔牙窝位点保存术,术后6个月后种植体植入。最终修复完成后观察临床美学效果。结果:两位患者种植治疗均成功,实现了较为理想的美观修复效果。结论:拔牙窝位点保存术是一个在拔牙后能对牙槽骨不可逆丧失起到补偿和增加骨量的一个可靠方法,为种植创造较好的骨量条件。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可向脂肪细胞、软骨细胞及骨细胞多向分化的一类细胞。GMSCs已用于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口腔癌、颌面部组织缺损、口腔黏膜炎的研究中。GMSCs可抑制M1巨噬细胞活化,抑制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表达,促进血清抗炎因子的释放,减轻牙周炎的炎症反应;同时,GMSCs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M1巨噬细胞转化为M2巨噬细胞,减少M1巨噬细胞产生的促炎因子,调节核因子κB信号通路、Wnt-5a信号通路,减轻牙周炎的炎症反应,促进牙周受损组织的再生。GMSCs可控制局部炎症及有效防止放线菌的生长,增强成骨分化促进种植体周围炎的骨再生。GMSCs可以通过上调促凋亡基因表达、下调增殖和抗凋亡基因表达改变口腔癌细胞周围的微环境来抑制口腔癌细胞在体外和体内的生长,同时可作为细胞治疗小分子物质的有效载体,提高药物的治疗效果。GMSCs可分化成不同组织类型的细胞,实现组织再生,从而修复颌面部的组织缺损。GMSCs可促进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胶原蛋白分泌,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促进血管生成,增强内源性骨骼祖细胞的功能,促进舌肌粘膜再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牙间隙修复治疗前远中磨牙错位的矫治类型和相应方法.方法收集接受后牙间隙义齿修复前远中磨牙正畸调整患者30例,根据间隙修复方案和磨牙错位情况,分别采取近中移动磨牙关闭间隙,远中移动磨牙扩展义齿修复间隙和竖直磨牙3种方式进行正畸调整.结果 2例病例通过近中移动磨牙关闭间隙,其余28例病例按修复义齿设计的要求完成了磨牙的远中移动和竖直.结论少量间隙可以通过近中移动磨牙关闭;而远中移动和竖直是后牙间隙修复治疗前远中磨牙位置调整的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建立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模拟可导致咬合创伤的异常咬合力, 研究对髁突力学影响及位移变化, 为临床研究TMD与咬合创伤提供实验证据.方法 选咬合关系正常的男性志愿者, CBCT扫描后得到DICOM数据, 髁突顶作约束设计, 经划分网格生成有限元模型.工况一:左侧下颌第1磨牙不咬合接触面垂直加载不同负荷;工况二在同一模型上设计颊侧方向不同负荷, 研究不同工况下左侧髁突处应力分布变化的规律.结果建立了下颌骨的三维有限元模型, 随着载荷的成倍数增加, 髁突受力范围一致, 但张力和应力也成倍数增加.然后模拟咬合创伤条件下相同牙位施加相同载荷后, 应力较垂直负荷时变大, 髁突位移距离也增加, 结论形成咬合创伤的异常咬合力, 可影响髁突的力学传导, 导致髁突的病理性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比2届MBBS留学生口腔医学教学效果, 为MBBS的口腔教学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1级和2012级2届MBBS留学生的课堂出勤、课堂表现、课后作业、期末笔试卷面成绩的得分进行对比分析.其中2012级的课堂表现评估改为口头分组汇报评估.结果 137名留学生接受了口腔医学的课堂教学, 其中绝大多数为印度籍.2012级分组汇报的成绩显著高于2011级的课堂表现成绩 (P<0.05) ;2012级期末笔试卷面成绩与课堂出勤、课后作业得分存在正相关 (P<0.05) ;2011级在期末笔试卷面成绩与其他各项得分均未出现显著性相关.结论 评估方式的改变影响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分析2届口腔专业MBBS留学生的教学效果,探讨MBBS留学生更为有效的教学及评估方法 .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在本院临床医学专业进行学习的150名留学生,其中2011级接受口腔医学教学的59名留学生(采用传统教学)作为对照组,2013级接受口腔医学教学的91名留学生(采用传统教学+分组专题学习)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观察组学生的课堂出勤情况、课堂表现、家庭作业及期末考核成绩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结合MBBS留学生在口腔医学教学中的特点,寻找合适的教学及评估方式,对于提升教学效果,改善留学生学习态度,均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下颌骨是面下1/3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颌骨缺损严重影响患者的容貌、咀嚼、语言和吞咽等生理功能,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对下颌骨缺损的患者进行功能修复是口腔医生面临的重要课题,不仅要恢复颌骨的连续性以维持患者的面部形态,而且要恢复咀嚼、语言等正常生理功能,以达到牙-颌-肌肉-神经反射的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