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单悬吊无注气腔镜手术在双侧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42例行腔镜下双侧甲状腺手术的甲状腺良性病变患者按手术方法分为两组:无注气组15例行改良单悬吊无注气腔镜手术,注气组27例行传统注气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术中和术后情况.结果 42例手术均在腔镜下完成,无中转开放患者.无注气组中9例完成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5例完成一侧腺叶全切除及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1例完成双侧腺叶全切除术.注气组中17例完成双侧腺叶次全切除术,7例完成一侧腺叶全切除及一侧腺叶次全切除术,3例完成双侧腺叶全切除术.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注气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注气组[2/15比51.85%(14/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单悬吊无注气腔镜手术可避免注气手术的相关并发症,手术暴露视野良好,操作简单安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SELDI-TOF-MS技术在乳腺癌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蛋白质组学将蛋白质技术应用于临床医学研究,尤其是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表面增强激光解吸离子化飞行时间质谱(SELDI-TOF-MS)技术是目前临床蛋白质组学研究最为有效的技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恶性肿瘤的临床研究。在针对乳腺癌早期诊断、个体化治疗、治疗药物监测等方面都有许多积极的探索。虽然这一技术应用于临床尚不成熟,但它对乳腺癌的诊断、治疗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选择性肝外血管阻断方法进行肝肿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和意义.方法 自2005年6月-2008年8月,对43例肝肿瘤切除术患者分别采用选择性肿瘤侧肝外血管游离阻断或结扎以及建立肝后隧道放置阻断带联合阻断法(SHVE)(19例)和Pringle法(24例)两种不同的阻断方式进行比较.两组肿瘤大小:SHVE组6 cm×6 cm~12 cm×12 cm,平均9 cm×9 cm.Pringle组6cm×6 cm~11 cm×11 cm,平均8 cm×8 cm.两组手术方式(叶或段切除):SHVE组Ⅱ~Ⅴ 4例,Ⅰ~Ⅳ 1例,Ⅳ+Ⅴ 2例,Ⅴ~Ⅷ9例,Ⅳ~Ⅷ3例.PrinCe组Ⅱ~Ⅴ 10例,Ⅳ+Ⅴ1例,Ⅳa~Ⅷ1例,Ⅴ~Ⅶ4例,Ⅴ~Ⅷ8例.将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SHVE阻断组患者顺利将肿瘤侧肝动脉、门静脉结扎和肝静脉并予以结扎或置阻断带(其中肝右静脉出现小破裂口2例)和放置肝后下腔静脉阻断带.两组术中出血量、输血量和术后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93、3.19和3.04,均P<0.01).在术后第3天和7天肝功能的ALT、TBIL、PT变化情况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t=3.97、6.15、3.62、7.25、3.02、3.19,均P<0.01).结论 由于SHVE的肝肿瘤切除术其血流阻断只限于肿瘤一侧肝组织,故阻断时间可以不受到时间的严格限制,同时可以减少术中出血、防止预留侧肝再灌注损伤,对促进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均有重要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经锁骨下静脉完全植入式输液港(totally implantable venous—accessports,TIVAP)和经外周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catheterization,PICC)两种不同方法在肿瘤患者化疗及肠外营养支持期间应用的优劣。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至2011年12月481例采用TIVAP和PICC两种途径中心静脉置管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TIVAP组置管失败率、导管阻塞率、感染发生率、湿疹发生率、导管滑脱率均低于PICC组(P〈0.05);两组二次置管率、暂时性上肢功能障碍发生率无差别(P〉0.05)。结论TIVAP为肿瘤患者提供了更安全的化疗方式,可有效减少患者痛苦,降低置管并发症,延长留置时间。  相似文献   
5.
胃癌淋巴管的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胃癌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采用D2 40免疫组化染色检测70例胃癌中心区、癌旁区、正常区内的淋巴管,分析淋巴管的形态学特征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41.32±15.62)个、总面积(33 139.08±19 352.37)μm2、平均面积(802.12±728.09)μm2、平均周径(132.35±65.76)μm;正常区淋巴管密度(30.06±11.86)个、总面积(45 424.65±33 824.64 )μm2、平均面积(1 511.28±1 301.21)μm2、平均周径(196.19±103.72)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00、0.009、0.000、0.000)。 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癌旁区淋巴管密度(43.67±16.42)个、总面积(35 866.71±19 678.53)μm2、总周径(5 851.28±1 897.13)μm、平均面积(1 050.31±765.47)μm2、平均周径(161.90±77.13)μm,无淋巴结转移组胃癌癌旁区的密度(33.38±9.02)个、总面积(23 933.34±15 405.2)μm2、总周径(4 173.56±2 028.18)μm、平均面积(723.76±534.75)μm2、平均周径(123.01±60.88)μ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分别为0.019、0.029、0.003、0.000、0.000);以胃癌癌旁区淋巴管侵犯预测淋巴结转移与病理检查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5),且吻合度强(κ=0.822>0.7,P=0.000)。结论 胃癌淋巴管新生存在于癌旁区,新生淋巴管管腔小;胃癌细胞可能是通过破坏癌旁区淋巴管进入淋巴循环而形成淋巴结转移;癌旁区淋巴管侵犯及淋巴管密度与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成为预测淋巴结转移及决定手术方式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单人操作麦默通微创手术在乳腺良性肿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乳腺良性肿瘤患者1224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接受单人操作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患者纳入观察组,共694例;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患者纳入对照组,共5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瘢痕长度、创口愈合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者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0.09%,对照组为10.94%,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复发率为2.30%,对照组为2.0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对乳腺良性肿瘤患者行单人操作麦默通微创旋切术治疗,操作时间较短,创口小,出血量少,有利于患者实现早期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pancreaticoenterostomy technique using end to end anastomosis of remianing pancreas and jejunum with jejunum mucus preserved. Methods 28 cases underwent pancreatectomy were observed and analyzed from May 2005 to August 2009. There were 26 cases underwent duodenopancreatectomy and 2 cases underwent the pancreatectomy of pancreas body and tail. All cases used the end to end pancreaticoenterostomy, remnant pancreas was directly anastomosed with jejunum without destroy of jejunal mucosa. During the operation, 2.0 cm~2.5 cm long remnant of pancreas was pulled into jejunum without mucosa destroyed. Then, the cut end of the jejunum was fixed on the pancreatic remnant correspondingly by interrupted suture. Finally, a 7-silk suture was used to bind the jejunum and the pancreatic remnant together 1 cm away from the cut surface of the pancreatic remnant. Results 1 case underwent operated again due to bleeding of the pancreatic remnant. 28 patients recovered and discharged from hospital without having the complication of pancreatic fistula. Conclusions Because of the complicated suturation methods, the conventional pancreaticoenterostomy consumes more time. But it still has rather high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The new pancreaticoenterostomy which we used can shorten the operating time and integrity and binding stomas. It is effective to lower the incidence of pancreatic fistula.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胰肠直接套入和包盖于残胰腺的空肠端不去黏膜化处理的胰肠吻合方式进行探讨.方法 对2005年3月至2009年8月期间行胰腺切除手术的28例病例进行临床分析,其中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6例,行保留胰头的胰腺切除术2例.术中均采用残胰直接套入空肠吻合方法,即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不去黏膜化处理,将残胰直接套入空肠2.0 cm~2.5 cm,将空肠断端与残胰胰腺相应部位间断缝合固定,距离残胰断端1 cm处用7号丝线环绕空肠将残胰予以捆扎.结果 28例患者均未发生胰瘘,1例患者术后因残胰断端出血行二次手术,全部病例术后均顺利恢复出院.结论 复杂的胰肠吻合尤其是通过缝合方式除增加手术时间外,更未必能减少甚至增加胰瘘的发生.而采用残胰直接套入空肠与包盖于残胰端的空肠端不去黏膜化处理的胰肠吻合方法,除吻合方法更为简单外,更重要的是保持了包盖于残胰腺的空肠壁完整性,在捆扎线的捆扎作用下可降低或避免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总结和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空肠非去黏膜化的胰- 肠直接套入吻合方法,并观察其术后发生胰瘘及对与该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等资料进行分析。方法:2005年3 月至2009年6 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21例,残胰游离3.0cm,距离残胰断端2.5~3.0cm行空肠全层与部分胰腺后壁组织间断缝合,将残胰套入空肠2.5~3.0cm,再按后壁缝合方法缝合前壁,在距离残胰断端1cm处用7 号丝线环绕空肠将残胰予以捆扎。结果:除1 例出现因残胰断端出血再次手术进行缝合止血外,全组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1 例发生胰瘘或出现其他并发症。结论:胰腺质地和胰- 肠吻合方式虽是胰瘘并发症的主要因素,但也与手术者胰- 肠吻合操作技巧或熟练程度、围手术期的管理或治疗措施有关。采用残胰直接套入非去空肠黏膜化的胰- 肠吻合方法与目前任何其他胰-肠吻合方法比较均较为简单,有待于进一步探讨、总结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