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1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Brief Introduction Of High Frequency Electrocardiogram and lts Application 1930年Reid,Groedel,等先后报告了常规心电图(ECG)上存在高频成分。1949年Gilford用阴极射线示波器发现了ECG的高频成份,1952年Langner用宽带阴极射线示波器快速扫描,快速拍照,记录标准十二导联ECG,对冠心病患者QRS波上的高频成份——切迹、扭结、顿挫作了观察并进行了系列研究和报道。此后,Irisaw,Brody,Wilson,Reynolds,Flowers,Sapoznikov,Raunio,Abboud等人开始将HFECG应用于临床。国内于1976年由陈达光教授首先介绍了HFECG技术的临床应用。八十年代后,HFECG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发展起来,此后朱卫平、解景田、胡文尧、徐成斌、祝惠民、高书旺等教授对HFECG的产生机理及临床应用进行了大量研究。当时应用的检测手段大多沿用示波器观察及拍照记录或紫外线感光纸记录。1985年南京大学宁新宝等首先提出采用高保真放大和计算机技术对高频心电进行检测与分析(时域分析、频域分析)。1988年首次推出一套HFECG检测研究的微机系统,为临床诊断更广泛的应用提供了有效检测手段,该系统获国家专利(专利号92106124.3)并多次获奖。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参七脉心通复方制剂对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疗效及抑炎因子IL-10的影响。方法:选取来我院治疗的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方法,将其分为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每组各45例,中药组给予参七脉心通胶囊口服,西药组给予辛伐他汀口服,中西药结合组给予参七脉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口服。比较三组临床疗效及血清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结果:中药组、西药组及中西药结合组治疗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均较治疗前缩小,血清IL-10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以中西药结合组效果最明显。结论:参七脉心通复方制剂能有效调节抑炎因子IL-10的水平,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相似文献   
3.
目的:从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的角度出发,观察参七脉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辛伐他汀片口服,观察组给予参七脉心通胶囊和辛伐他汀片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临床疗效、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1),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IMT与治疗前比较均缩小(P<0.05),且观察组效果更佳(P<0.01);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且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血清ox-LDL、ET-1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效果更佳(P<0.01);两组治疗后,血清NO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参七脉心通胶囊联合辛伐他汀能通过调节NO/ET-1的平衡,抑制ox-LDL的水平,起到抑制炎症反应、保护血管内皮功能以及缩小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改善中医临床症状、提高疗效的作用,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2005年9月至2008年6月,我们应用骨问背侧动脉逆行皮瓣修复手、腕部热压伤8例.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5.
一例高细胞数,周围白细胞数1400×10~9/L,伴蜘蛛膜下腔出血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化疗取得等一次完全缓解后,进行ABO血型不合,HLA完全相符的同种异体骨髓移植(BMT)。ABO血型不合的供体  相似文献   
6.
化学感受器瘤简称化感瘤又名非嗜铬性嗜铬细胞瘤,腹部化感瘤极为罕见,因无特异症状和体征,不易与腹部其他疾患鉴别,我院曾收治一例,现报告如下。女,44岁,以发热三周,伴头昏纳差人院。检查:体温38℃,心肺正常,左上腹部触及肿块,平脐,质中,稍压痛,疑为脾肿大。经治疗后热退,左上腹肿块未见缩小即出院。二  相似文献   
7.
1901年Frohlich首先记载本病,其主要特点为肥胖、生殖腺及生殖器萎缩、第二性征缺乏以及代谢降低。临床表现为头痛、呕吐、视力障碍、体温改变、嗜睡、智力障碍、以及常有多尿的现象。当时Frohlich报告1例,系14岁男孩,肥胖并有性器官发育不良,经外科手术,诊断为垂体肿瘤。后人遂称这类疾病为Frohlich综合病征。1906年Bartel发现垂体未损环坏而下视丘损坏的病人有相似表现,故名为肥胖性生殖无能症。1921年Bailey研究狗的尿崩症,发现损及下视丘后狗有肥胖现象,后为Smith及Ranson等证实。1939年Frohlich承认1901年他以为  相似文献   
8.
急性炎症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病即格林巴利综合征(GBS)是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周围神经髓鞘脱失导致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脊神经和周围神经的损害,是神经内科常见疾病之一,而累及视神经的格林巴利病例则少见报道。本病例发病过程中伴有双眼视力下降、眼睑闭合不全及口角歪斜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出现蛋白一细胞分离现象,经激素治疗后基本恢复正常,符合视神经炎等颅神经病变的临床特点,在GBS临床症状中极为少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蒿芩清胆汤对病毒性肺炎湿热证小鼠流感病毒H1N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的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蒿芩清胆汤对小鼠免疫炎症的调节机制。方法:将8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湿热证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及蒿芩清胆汤高、中、低剂量组,建立小鼠病毒性肺炎湿热证模型,分别予蒿芩清胆汤高、中、低剂量及利巴韦林灌胃,实验过程中观察小鼠死亡率,实验结束后处死小鼠,观察各组小鼠的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检测TNF-αmRNA、IL-6mRNA及肺组织H1N1mRNA含量。结果:湿热证模型组动物死亡率最高,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动物死亡率最低。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肺组织病变最轻,各组病理形态学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在下调H1N1mR-NA、TNF-αmRNA、IL-6mRNA方面,与湿热证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利巴韦林组比较,有下调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蒿芩清胆汤可抑制流感病毒的复制,下调TNF-αmRNA、IL-6mRNA的表达,减轻免疫炎症反应,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具有保护作用,蒿芩清胆汤高剂量组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