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1.
白血病俗称"血癌",是一种造血干细胞的恶性肿瘤,特征为骨髓内异常的白细胞弥漫性增生取代正常骨髓组织,并常侵入周围血液,使周围血内白细胞出现改变。白血病细胞可广泛浸润肝、脾、淋巴结等全身各组织和器官,常导致贫血、出血和感染。在儿童恶性肿瘤中白血病的发病率始终高居第一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原发性肺癌患者临终前6个月内治疗手段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收集246例生存期≥6个月的原发性肺癌死亡病例,根据治疗手段将使用抗肿瘤治疗(采用手术、放疗、化疗其中一种或联合使用)和靶向药物治疗的患者设为抗肿瘤组,单纯中医治疗患者设为单纯中医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治疗手段对患者终末期生活质量(输血率、止痛药、茶碱使用率、吸氧等)的影响,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246例患者中单纯中医组113例,抗肿瘤组133例。相比于抗肿瘤组,单纯使用中医治疗手段的输血率、升血针使用率、止痛药使用率、茶碱使用率、激素使用率、积液产生率、镇静药使用天数、止血药使用率、住院天数明显低于抗肿瘤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相关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放疗、化疗、靶向治疗会增加肿瘤患者终末期支持手段的使用,而单纯中医药治疗患者终末期支持治疗的药物较少。结论单纯中医治疗能明显缓解肺癌患者临终前症状,提高患者终末期生活质量,可作为患者终末期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临终前6个月治疗手段,了解肿瘤患者临终前治疗手段的选择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总结2010年10月至2016年10月在东方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肺癌死亡病例362例,统计患者临终前6个月治疗手段,归纳治疗模式。结果本研究显示约47. 4%患者在终末期选择单纯中医药支持治疗,40%患者仍选择具有损伤性的抗肿瘤治疗作为终末期治疗;将生存期小于6个月,6~12个月、大于12个月的患者进行分组统计,3组间治疗模式进行比较,三组终末6月内治疗模式无差异。讨论研究结果反映大部分中晚期肿瘤患者对治疗期望值高,仍愿意在终末期选择抗肿瘤治疗。如何开展姑息治疗和临终关怀,提高肿瘤患者终末期生存质量是我们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肿瘤患者舌象特点及影响舌象的因素。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4年6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东直门医院血液肿瘤科门诊就诊的患者507例,在自然光下观察患者舌色、舌形、舌苔(苔质和苔色)及舌下络脉。结果:1舌色:暗舌类(淡暗舌、暗红色、紫暗舌)所占比例平均为77.7%,暗舌数量与年龄成正比(P<0.01)。化疗组紫暗舌比例明显高于非化疗组(P<0.05)。2舌形:齿痕舌(55.2%),胖大舌(50.9%),化疗组胖大舌比例较非化疗组多(P=0.046<0.05)。裂纹者(40.0%),男性组裂纹(49.1%)多于女性(33.4%)(P<0.01)。裂纹舌比例与年龄成正比(P=0.006<0.05)。化疗组瘀斑舌较非化疗组增多(P=0.004<0.05)。女性点刺舌概率高于男性(P=0.03<0.05)。3舌下静脉:舌下静脉迂曲者(61.9%),年龄越大,舌下静脉迂曲所占比例越大(P=0.005)。4舌苔:薄白苔占比例平均为35.1%;白腻苔占33.5%;剥脱兼腻苔以胃癌多见(21.1%)。结论:暗舌、白腻苔、齿痕、胖大舌及舌下脉络迂曲占到了相当的比例,表明脾虚湿盛、痰凝血瘀为肿瘤患者的基本病机。提示临床用药应注重温补脾肾、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药物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从中医角度认识胰腺癌,强调胰腺癌是有"生命的邪气",应局部与全身同时治疗,并且提出中医防治胰腺癌五步法。分别从养生调护、既病早治、已病防变、病后防护、对症治疗五方面来防治肿瘤,提出应用"截而拔之""阴阳绝离"等中医理论结合现代技术来治疗胰腺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宫氏脑针治疗顽固性癌痛的机制及临床效果。方法:抽取2018年8月至2020年5月期间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及中国科学院大学深圳医院(光明)收治的120例顽固性癌痛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将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A组(n=60,宫氏脑针联合吗啡)及B组(n=60,吗啡),比较两组患者的数字评分法(NRS)情况、吗啡日用剂量、血清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P)、内皮素–1(ET–1)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开始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RS评分、吗啡使用日剂量均有不同程度降幅,且A组降幅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GE2、β–EP及ET–1均得以下降,且A组下降幅度大于B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低于B组的31.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顽固性癌痛患者,宫氏脑针治疗可有效缓解疼痛,减少吗啡使用剂量,降低患者血清内PGE2、β–EP、ET–1等疼痛介质水平,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得以减少。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