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1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8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夏剑  许永武  高勇  邱哓洪  袁忠 《江西医药》2005,40(Z1):687-689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结核临床疗效,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12月期间13例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Zplate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3例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32.7°±8.3°。结论前路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有效矫正后凸畸形,恢复。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间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2.
一期病灶清除前路植骨钛板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剑  许永武  高勇 《江西医学院学报》2006,46(5):156-157,159
目的总结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和前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结核的临床疗效,探讨前路内固定植入在脊柱结核外科治疗中的安全性和价值。方法对2002年7月~2005年2月20例胸腰椎结核病人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并Zplate前路钛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20例病例随访平均19个月,所有病例均治愈,无手术并发症、无复发,椎骨融合时间平均3.7个月,后凸矫正角度(32.7±8.3)°,后期矫正度丢失(2.4±2.8)°。结论前路一期手术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结核能达到有效矫正后凸畸形、重建脊柱稳定性和促进椎间植骨融合的目的,是一种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螺钉长度对全螺纹松质骨螺钉轴向最大拔出强度(Axial maximum pullout strength)的影响。方法分三种螺钉长度组,每组八个螺钉,总共24个全螺纹松质骨螺钉。三具福尔马林液防腐固定尸体脊柱段标本(T10-L5),并行X-线(X-rays)检查和应用美国Norland公司的XR-36型双能X线吸收骨密度仪[Dual-energy X-rays absorptiometry bone(DEXA)densitometer]测试椎体骨密度(BMD)。根据骨密度值选出12个椎体,并根据骨密度分成四个骨密度段。在每个骨密度段内,每个椎体中随机植入2个不同长度的螺钉固定在材料实验机(Material testing system machine)上分别进行轴向拔出强度的测试。结果A组(18mm)和B(20mm)组的拔出强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407),B组(20mm)和C组(24mm)的拔出强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92),A组(18mm)和C组(24mm)的拔出强度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本实验数据分析24mm长的全螺纹松质骨螺钉比18mm长的螺钉具有更强的握持力(Holding power)。螺钉轴向最大拔出强度与螺钉长度明显相关,在临床中,为提高螺钉的最大拔出强度尽可能应用长的螺钉。  相似文献   
4.
目的初步探讨SPECT在股骨颈骨折空心钉内固定术后股骨头生存分析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80例单侧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均行SPECT检查,根据患侧股骨头/干比值分为A,B2组。A组43例,患侧股骨头/干比值〉2.10,B组37例,患侧股骨头/干比值≤2.10。均行闭合复位中空加压螺丝钉内固定术,术后所有患者均随访2年,对2组的随访资料进行生存分析。结果A组失访3例,2年股骨头生存率为88.4%,股骨头坏死5例(坏死率为12.0%);B组失访2例,2年股骨头生存率为67.6%,股骨头坏死12例(坏死率为33.3%);2组生存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股骨颈骨折后术前早期行SPCET检查对选择治疗方式和股骨颈骨折后的股骨头坏死的预测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传统的胸大肌代肱二头肌的手术方法加以改进,进行组合肌移位,寻找重建屈肘功能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切断胸大肌在肱骨的止点,在肱骨结节间沟顶端切断肱二头肌长头腱,然后向远端分离,显露至长头腱桡骨结节止点处,将前臂屈肌起点从肱骨内髁下方分离;将肱二头肌长头腱从前臂屈肌下方深面穿过,反折后穿过胸大肌止点,调整好张力再返回远端编结缝合.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为1~5年,平均28.6个月.36例术前肘关节屈曲角度平均为7.2°,术后改善至106.6°,优良率达94.4%.结论 组合肌移位重建屈肘功能,使整个屈肘肌力臂得到延长,杠杆力量加大.屈肘力量得到加强是重建屈肘功能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锁定解剖板(LPF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为临床确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方法 将81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的老年患者(75~95岁)按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4组;DHS组(25例)、LPFP组(22例)、PFNA组(19例)及人工股骨头置换组(15例).对4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围术期实际失血量、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及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 手术时间:DHS组明显短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0.05);LPFP组、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围术期实际失血量:DHS组及LPFP组明显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均P<0.05);PFNA组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DHS组、LPFP组及PFNA组(均P<0.05).术后早期关节功能: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早期关节功能恢复明显优于DHS组、LPFP组及PFNA组(P<0.01或P<0.05).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好,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满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比较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手术与常规摄像监测手术治疗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10年5月我院收治的SanderSIII型跟骨骨折,共36例36足,常规组18例18足,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18例18足.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17.6个月.结果 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和术后6个月Maryland 足部功能评分(Maryland Foot Score MFS)[1]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合简化Broden位摄像监测组手术时间有所延长,疗效明显提高.结论 对SanderSIII型的跟骨骨折,手术过程中除在C-臂机下行轴位、侧位摄像监测外,结合进行简化的Broden位摄像监测,能够确保距下关节面更好复位,从而达到了距下关节功能更好恢复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应用钢板内固定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1例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患者按Neer分类,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分别应用钢板内固定(内固定组,n=31)和人工肱骨头置换(置换组,n=20)治疗.采用Neer评分评定2组疗效.结果 随访3~60个月,平均28.3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4%,置换组优良率为8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钢板内固定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选择正确的适应证、有效的肩袖重建和完善的术后康复计划是保证预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固骼生(Osteoglas)修复四肢骨折骨不连及骨缺损临床观察,探讨生物活性材料在骨科中替代骨移植作用机理,从而为生物活性玻璃中骨科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4例骨缺损,18例骨不连、骨连断端咬除瘢痕组织及硬化骨,并钻孔到髓腔后,将生物活性玻璃颗粒充填,或与内固定,外固定结合,术后第4、8、12周、6个月、12个月进行X线摄片追踪观察。结果:18例骨不连11例开放性骨折,术后3个月诱导成骨率79.3%,术后6个月诱导成骨率100%,出现连续性骨痂19例,临床愈合率为65.5%,1年以上达临床愈合标准29例,临床愈合率为100%,13个例骨缺损(骨肿瘤、骨囊肿)术后6个月缺损区完全愈合。结论:应用生物活性玻璃修复四肢骨缺损,成骨速度快,在很短时间能迅速与骨组织和软组织成紧密连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在很短时间内产生大量新生骨,骨与生物材料之间的界面稳定性强,是一种理想的替代骨移植修复骨缺损的高生物活性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