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5篇
  2000年   2篇
  1996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为了有效治疗胆道感染的病人,提供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理论依据,我们检测了犬经口给予环丙氟哌酸后在胆汁及血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犬经口给予0.25克环丙氟哌酸后,胆汁中浓度能较快上升,0.91h达峰值时间;峰值浓度为(Cmax)为11.8μg/ml,仅略低于血中的峰值浓度(14.36μg/m1);半衰期(T1/2β)较长为7.66h.是血中半衰期(T1/2β)3.31h的2倍;清除率(CL)是30ml/min;表观分布容积为19.88L。由于经口给予环丙氟哌酸后,药物在胆汁中含量较高,半衰期长,所以,急、慢性胆道感染时该药是较为理想的口服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1980年11月16~25日美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会(UJNR)有害微生物专业联合会在美国举行第15次会议,会上的报告内容主要有三个方面: 沙门氏菌: 在肉的沙门氏菌规定方面,美日之间存在差别。目前两国对肉的沙门氏菌规定有保持同一水平的趋势。美国农业部在家畜家禽中进行了沙门氏菌调查、环境调查和予防研究,认为用没受到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饲养没受到该菌污染的家畜和家禽,是防止肉的沙门氏菌污染的有效途径,而且生产无沙门氏菌污染的肉类也是可能的。报告中还讲了鸡沙门氏菌病的传播和防止及微量血清学检查法。肉毒杆菌:  相似文献   
3.
第十四次美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会(UJNR)1979年度有害微生物学术年会于当年11月13~16日在日本召开。会上共发表了26篇论文。细菌方面,弯曲杆菌属(Campylobacter)的论文三篇,介绍了该属菌引起的肠炎之散发性和团体性事例及临床症状、免疫原理、检查方法等;肉毒梭菌的论文五篇;叙述了它在鱼和鱼制品中生长和产毒的条件,总结了1979年美国发生肉毒中毒的情况,作者特别强调,小儿肉毒中毒在美国仍然是个大问题,并根据培养特性、生理特性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指出,来自于小儿肉毒中毒团体事例和原因食品这两个来源的肉毒梭菌没有什么差别;沙门氏菌的论文五篇,阐述了美国该菌血清型增加的情况,最近美国分离出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食物中毒的研究在原来流行病学探索病原基础上,进一步向阐明食物中毒发生机理的领域迈进。即以美国对葡萄球菌肠毒素和肉毒梭菌神经毒素中毒作用机理的研究为首,现在世界各国就各种食物中毒及其产生毒素的毒理学研究正在积极地开展起来。我国也以阐明付溶血性弧菌所产生的耐热性溶血素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治疗胆道感染的病人,提供合理选择抗生素的理论依据,我们检测了犬经口给予环丙氟哌酸后在胆汁及血中的药代动力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犬经口给予0.25克环丙氟哌酸后,胆汁中浓度能较快上升,0.91h达峰值时间;峰值浓度为(Cmax)为11.8μg/ml,仅略低于血中的峰值浓度(14.36μg/ml);半衰期(T1/2β)较长为7.66h,是血中半衰期(T1/2β)3.31h的2倍;清除率(CL)是30ml/min;表观分布容积为19.88L。由于经口给予环丙氟哌酸后,药物在胆汁中含量较高,半衰期长,所以,急、慢性胆道感染时该药是较为理想的口服抗生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一、防胃癌作用日本的胃癌发病率较高,但战后日本人的牛乳和乳制品摄取量增大,这对胃癌的预防起了重要作用。据平山报告,每人每天饮用两杯牛奶对胃癌就有预防作用。亚硝胺与人的胃癌和大肠癌有关,在胃内的酸性条件下,由亚硝酸和二级胺的非酶性的亚硝基化反应产生亚硝胺。据Broitman报告,低酸病和无酸病病人胃内pH值高,所以即使在胃内,细菌也能增殖。推测这样的细菌可将食物中的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再进一步生成亚硝酸化合物。铃木证明,肠杆菌  相似文献   
7.
1978年12月4~5日,第十三次美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会(UJNR)在美国召开了有害微生物学术年会。会上发表的论文共19篇,霉菌毒素方面的10篇,致病性细菌方面的9篇,主要内容有:①选择抵抗力强的山核桃品种,对防止霉菌感染有一定作用。但实验表明,各种山核桃都受到了曲霉的自然侵入;②曲霉菌产毒株在东南亚和日本的分布情况是:日本北方、九州本岛、奄美地区、冲绳地区的分离率分别是0.3%、10%、20%;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的分离率都  相似文献   
8.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方面探讨养胃散的治疗机制,测定用药后胃肠黏膜中前列腺素(PG)、生长抑素(SS)的变化规律。方法 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以消炎痛损伤胃黏膜后,再给予中药养胃散10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黏膜中的PG及SS的变化。结果 养胃散能明显增加消炎痛损伤后胃肠黏膜中的PG(249.42pg/ml)及SS(2.020PG/ml)的含量,与消炎痛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中药养胃散能增加胃肠黏膜内PG及SS的分泌,是其增强胃黏膜屏障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从生物分子学方面探讨养胃散的治疗机理,观察用药后胃肠粘膜中前列腺素(PG)、生长抑素(SS)、胃动素(MTL)的变化规律.方法:SD大白鼠为实验动物,消炎痛损伤胃粘膜后,再给予中药养胃散10d,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胃、肠粘膜中的PG、SS、MTL的变化规律.结果:养胃散能明显增加消炎痛损伤后的胃肠粘膜中的PG(249.42±89.35 ng·L-1)、SS(2.02±0.83 ng·L-1)、MTL(98.82±29.31 ng·L-1)的含量,与消炎痛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中药养胃散能增加胃肠粘膜内PG、SS、MTL的分泌,是其增强胃粘膜屏障功能的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