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皮肤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屑病在临床上是一种多发病,可分为四型,其中关节病型银屑病存在骨关节的损害,同时会导致骨质疏松.而寻常型银屑病血清中钙、锌、硒等元素含量的降低以及IL-1、IL-6、IL-8、IL-17、TNF-α的升高均是导致骨质疏松发病的重要细胞因子.本文就寻常型银屑病导致骨质疏松因素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情况,以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骨代谢异常状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腰椎、股骨颈、左前臂骨密度检测;在相同条件下用贝克曼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中ALP、Ca、P的浓度;ELSI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浓度。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RACP-5b、AL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的浓度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股骨颈、左前臂的骨密度及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形成和骨吸收相关酶较正常人的血清水平升高,骨密度较正常人降低,说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并已致骨量减少。血钙异常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而血P在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中无影响。  相似文献   
3.
对泛发性扁平苔藓误诊为副银屑病1例分析如下. 1 病历摘要 女,60岁.因躯干、四肢紫红色斑块、丘疹伴瘙痒2个月入皮肤科.于2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双膝内后侧出现数个粟粒至绿豆大小紫红色斑丘疹,上覆少量薄层白色鳞屑,自述进食辛辣刺激食物后,皮损逐渐增多、面积扩大,伴轻度瘙痒.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强脉冲光(IPL)联合脉冲染料激光(PDL)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鲜红斑痣(PWS)的疗效。方法紫红型和增厚型PWS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先用IPL治疗3次,每次间隔2~4周,再用PDL治疗5~8次,PDL治疗每次间隔2~3个月;对照组仅行PDL治疗,治疗方法及间隔时间同治疗组。治疗3~8次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次后总有效率和治愈率治疗组分别为55.0%和16.7%;对照组分别为33.3%、10.0%。两组患者治疗次数与疗效呈正相关(P<0.05)。治疗组2例(3.3%)出现增生性瘢痕,2例(3.3%)出现色素减退,1例(1.7%)出现色素沉着。对照组1例(1.7%)出现增生性瘢痕,4例(6.7%)出现色素沉着,4例(6.7%)出现色素减退。随访3个月内,两组色素沉着伴均有不同程度的消退及减淡,色素减退和增生性瘢痕3个月内改善不明显。结论 IPL联合PDL治疗紫红型和增厚型PWS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5.
患儿女,19个月。口周、肢端及臀部反复糜烂、结痂16个月,伴腹泻7个月。患者出生3个月后,会阴部出现红斑,病程中皮损面积扩大,口、眼、外耳道等部位反复出现红斑、糜烂、结痂,伴头发、眉毛脱落,7个月前出现腹泻症状。查血锌(52.2mmol/L)明显低于正常值。诊断:肠病性肢端皮炎。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9岁.周身浸润性斑块10年,伴双掌感觉障碍1年,来我科就诊.自述于10年前冬季因烤火后四肢出现水疱,无自觉症状,疱壁因摩擦或自行破溃后,局部出现白斑,皮肤轻度萎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进行期寻常性银屑病患者皮损面积严重度指数(PASI)与骨代谢相关指标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血Ca、骨碱性磷酸酶(BAP)、碱性磷酸酶(ALP)的相关性。方法对88例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进行PASI评分并分组,PASI评分≤10分为A组,10~20分为B组,≥20分为C组。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分别检测患者腰椎、股骨颈、左前臂3个部位的骨密度(BMD);在相同条件下检测患者血液中ALP和钙的浓度;ELSIA法检测患者血清中TRACP-5b及BAP的浓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反映骨形成指标的ALP、骨吸收指标的TRACP-5b和血Ca浓度A组和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骨细胞活性标志物BAP 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腰椎BMD分别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股骨颈BMD与B、C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左前臂BMD 3组比较无差异(P>0.05)。C组腰椎、股骨颈峰值骨量(T值)与A、B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左前臂T值组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寻常性银屑病进行期患者存在骨代谢异常及骨量流失,且与PASI评分成正比。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的疗效.方法 选取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巢湖医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60例低位肛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予改良挂线术治疗,对照组予肛瘘切开术治疗,分析两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肛门功能评分(Wexner评分)及术后疼痛评分(VAS评分)、尿潴留情况的差异.结果 试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对照组为93.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住院天数为(5.20±0.66)d、Wexner评分为(0.07±0.25)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VAS评分及尿潴留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挂线术治疗低位肛瘘疗效确切,有利于保护肛门括约肌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情况,以了解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骨代谢异常状况。方法采用双能X线吸收法对4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实验组)和40例健康对照者(对照组)行腰椎、股骨颈、左前臂骨密度检测;在相同条件下用贝克曼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两组血液中ALP、Ca、P的浓度;ELSIA法检测两组血清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的浓度。结果寻常型银屑病患者血清TRACP-5b、ALP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血清Ca浓度较正常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P的浓度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腰椎、股骨颈、左前臂的骨密度及T值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形成和骨吸收相关酶较正常人的血清水平升高,骨密度较正常人降低,说明寻常型银屑病患者骨代谢异常并已致骨量减少。血钙异常可能是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而血P在寻常型银屑病骨代谢异常中无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报告1例幼年黄色肉芽肿合并神经性纤维瘤病。方法通过详细的问病史,体格检查及病理检查,该患者最终诊断为:幼年黄色肉芽肿合并神经纤维瘤病。结果确诊1例幼年黄色肉芽肿合并神经纤维瘤病患者。结论详细的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及病理检查是诊断疑难皮肤病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