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 分析2012年和2014年流行性腮腺炎(腮腺炎)流行特征,探讨山东省2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MuCV)接种的预防效果。方法 在一定模型假定基础上,结合相关文献设置合理参数,构建状态空间模型,利用迭代滤波对模型进行参数估计。结果 2012年和2014年托幼及学生人群基础再生数(R0)分别为4.49(95%CI:4.30~4.67)和2.50(95%CI:2.38~2.61)。结论 状态空间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腮腺炎传播过程;山东省实行2剂MuCV能够有效降低腮腺炎在人群中的传播;托幼和学生是实现腮腺炎进一步控制的重要人群,应进一步提高2剂次MuCV接种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2010-2016年山东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特征及其时空分布特征,为制定今后的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疾病预防信息系统的数据为基础,利用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的方法对2010-2016年山东省HFRS的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描述其流行特征和时空聚集情况。结果 2010-2016年山东省HFRS共发病9 114例,年龄分布以30~70岁组为主,男女性别比为2.63∶1,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发病总体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趋势。发病率先增后减,形成了一次流行周期,发病高峰在2013年(1.87/10万)。空间自相关和时空扫描结果显示山东省HFRS的高发聚集区由鲁东南地区集中后向鲁中地区扩散,聚集时间主要集中在2011年末至2015年上半年,2016年发病和高发聚集情况均有所下降。结论 2010-2016年山东省HFRS存在流行和聚集情况,重点防控地区在鲁中和鲁东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威海市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FTS)与气象因素的关系。 方法 对威海市2011~2015年SFTS发病情况和气象因素进行统计描述,将有SFTS病例的月定义为病例月,无SFTS病例的月定义为非病例月;对比分析病例月和非病例月的气象因素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建立决策树对气象因素变量进行二元分离后纳入负二项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诊断,拟合最优模型,分析气象因素对SFTS的影响。 结果 威海市SFTS发病存在明显的季节趋势,每年5~10月为发病高峰期;病例月与非病例月的气象因素除月平均日照时数外,气温、风速等其他气象因素均有差异;月平均气温高于14 ℃时,SFTS的发病率升高(RR=3.41, 95%CI: 1.12~10.89);月平均风速高于5.8 m/s时,SFTS的发病率降低(RR=0.62, 95%CI: 0.39~0.96)。 结论 月平均气温高于14 ℃可能是SFTS的危险因素,月平均风速高于5.8 m/s可能是疾病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4.
热力管道无补偿直埋敷设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供热管道直埋敷设技术,在国外一些技术发达的国家,已成为一项比较成熟的先进技术。由于直埋敷设方式与传统的地沟及架空敷设方式相比,具有节约能源,降低造价,占地少,施工方便等优点,特别是采用预制保温管的无补偿直埋敷设,使热网投资下降30%左右,施工期缩短了一半以上,所以近几年,供热管网采用直埋敷设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无补偿直埋是最节省原材料的敷设方法,但需具备下列条件:(1)长距离输送供热介质,且中间分支较少;(2)供热介质温度较低;(3)现场有预热热源供应预热条件;(4)施工现场的交通等允许因预热管道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代谢性疾病相关基因多态性与女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为识别高血压的高危人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基于山东多中心健康管理纵向观察队列,随机抽取2009年9月—2015年12月在山东省千佛山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参加≥2次健康体检的1240名≥20岁女性构建高血压随访队列,对其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和基因型检测,并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探讨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女性高血压发病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女性高血压随访队列平均年龄为(37.67±10.48)岁,平均随访时间为(27.42±14.77)个月;1 240名±20岁女性中,新发高血压者127例,发病密度为45.47/1 000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调整了年龄、文化程度、饭菜油腻程度、绝经情况、流产次数、高血压家族史、体质指数、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尿酸等混杂因素后,ABCG2-rs2231142(HR=1.448,95%CI=1.090~1.924)、CDKN2A/B-rs10811661(HR=1.357,95%CI=1.052~1.751)和FAM19A1-rs17047586(HR=1.455,95%CI=1.050~2.015)SNPs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CYP17A1-NT5C2-rs11191548(HR=0.721,95%CI=0.525~0.990)和CDKAL1-rs10946398(HR=0.754,95%CI=0.579~0.981)SNPs是女性高血压发病的保护因素。结论 ABCG2-rs2231142、CDKN2A/B-rs10811661、FAM19A1-rs17047586、CYP17A1-NT5C2-rs11191548和CDKAL1-rs10946398代谢性疾病相关SNPs与女性高血压发病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山东省潍坊市气象因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的影响,为其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收集潍坊市2005—2015年肾综合征出血热每日报告发病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气象因素与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剂量-反应关系。结果 2005—2015年潍坊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共报告发病2 459例,其中男性多于女性,性别比为2.62∶1;发病集中于20~70岁年龄组(占78.05%);发病人群以农民最多,占81.64%,其次为工人、学生。各气象因素中气温、相对湿度、降水量与HFRS发病数呈负相关关系(P0.05),而平均气压与该发病数呈正相关(P0.05)。HFRS发病风险与气温的反应关系呈倒"U"型,以气温中位数15℃为参照,在日平均气温为10℃时滞后0 d的相对危险度(RR)达到1.06(95%CI:1.03~1.19),HFRS发病风险最高。以相对湿度中位数66%为参照,最大日平均相对湿度(100%)时滞后5 d的HFRS发病风险最高,RR值为1.03(95%CI:1.02~1.09);日平均相对湿度为53%时0~30 d的累积滞后效应的RR值达到1.56(95%CI:1.09~2.48)。结论气象因素对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存在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山东省在中国麻疹消除目标年(2012年)前后麻疹时空分布特征,为麻疹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山东省2009-2015年各县(区)麻疹疫情数据,描述其流行病学特征(三间分布),利用空间自相关分别分析2012年前后两时段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时空扫描方法分析其时空聚集性。结果山东省2009-2015年累计报告麻疹10 800例,发病率先降后升,其中以2012年较低(0.02/10万),2015年较高(2.94/10万)。2~5月为各年发病季节高峰。2009-2011年男、女性患者别比为1.55∶1,1岁年龄组病例居多(占34.84%),所有病例中以散居儿童所占比例较高(51.82%)。2013-2015年男、女性患者别比为1.27∶1,1岁年龄组病例居多(占38.74%),所有病例中散居儿童所占比例较高(51.24%)。2009-2011年和2013-2015年全局Moran's I值分别为0.32和0.24(P值均0.05),"热点"区域由济南市、菏泽市和聊城市(2009-2011年)转为济南市、青岛市和枣庄市(2013-2015年)。时空扫描发现两时期均有1个一类时空聚集区:2012年前为聊城市的5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0年1月-4月;2012年后为青岛市主城区及其周围多个县(区),聚集时间为2015年1月-4月。两时期二类聚集区位置变化不大,均分散在鲁中、西部几个城市。结论山东省麻疹疫情在2013年回升后在传统聚集区的基础上有向东部地区扩散趋势,应及时调整其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昼夜温差对山东省济南市麻疹发病的影响。 方法 收集济南市2005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麻疹发病监测数据及同期气象数据,在控制季节性和长期趋势的情况下,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DLNM),分析昼夜温差对人群麻疹发病的影响。 结果 2005~2011年济南市共报告麻疹病例2 198例,男女性别比为1.28 ∶1;<8月龄儿童20.70%,≥8月龄且<5岁儿童28.43%,≥5岁且<18岁人群10.92%,≥18岁成人39.95%;以昼夜温差9.1 ℃为参照,周平均昼夜温差最大(13.2 ℃)且滞后2周时RR最大,为1.92(95%CI:1.47~2.50),此时有效滞后范围最大(第0~5周);昼夜温差每增加2 ℃,对男性和女性麻疹发病均在滞后2周时效应最强,RR分别为1.19(95%CI:1.08~1.32)和1.24(95%CI:1.12~1.38);所有年龄组中昼夜温差对≥5岁且<18岁人群在滞后2周时的效应最强,RR为1.41(95%CI:1.15~1.74),对<8月龄婴儿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较大的昼夜温差对济南市麻疹发病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并存在滞后效应,女性和≥5岁且<18岁人群更易受到昼夜温差的影响。应密切关注昼夜温差的变化,适时针对重点人群采取措施,以减轻其造成的危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研究2012~2014年山东省菏泽市与威海市日平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的影响,为流行性腮腺炎的防控提供政策依据。 方法 收集菏泽市与威海市2012年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流行性腮腺炎疾病日监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数据,通过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控制长期趋势、季节趋势、星期几效应以及其他气象因素的情况下研究两市日平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风险的影响。 结果 2012~2014年菏泽市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2 669例,威海市1 838例,菏泽市年发病例数均较威海市高,两市男性发病例数均高于女性,且均以学生、幼托儿童、散居儿童为主。菏泽市以日平均气温中位数16.10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在最低气温-7.10 ℃,滞后8 d时,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风险达到最大,相对危险度RR=1.06(95%CI: 1.00~1.13),威海市以12.55 ℃为参照,日平均气温在最低温度-9.20 ℃,当天对流行性腮腺炎发病风险最大,RR=1.29(95%CI: 1.00~1.66)。 结论 日平均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其对菏泽市与威海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达到最大危险效应的滞后时间不同,应密切监测气象因素,因地制宜,做好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湖北省荆州市逐日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方法收集2010 — 2017年荆州市手足口病日发病数和同期气象资料,首先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荆州市主要气象因子与手足口病日平均发病数的相关关系,然后采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不同滞后天数、气温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联性。 以气温3.41 ℃(P5)为参照,估计较低气温9.76 ℃(P25)、平均气温18.35 ℃(P50)、高温30.96 ℃(P95)对手足口病发病造成的影响,同时分析气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累计滞后效应。结果2010 — 2017年荆州市累计报告手足口病48 591例。 手足口病日平均发病数与日平均气温、日降水量、日平均气压、日相对湿度和风速存在相关关系。 气温与手足口病日平均发病例数的暴露反应关系曲线呈倒“U”形,在18.19 ℃效应值最大为2.67(95%CI:2.12 ~ 3.37)。 气温为9.76 ℃(P25)、18.35 ℃(P50)和30.96 ℃(P95)时,相对危险度(RR)>1.00对应滞后时间分别为6 ~ 19 d,6 ~ 21 d和0 d。 气温5.17 ℃(P10)、9.76 ℃(P25)、18.35 ℃(P50)和25.21 ℃(P95)在lag0 ~ 21 d的累计滞后效应值最大,分别为1.11(1.04 ~ 1.19)、1.56(1.31 ~ 1.86)、2.67(2.12 ~ 3.37)和1.58(1.19 ~ 2.10)。结论平均温度能显著增加荆州市手足口病发病风险,高温和较低气温能降低手足口病发病风险,对手足口病发病的影响呈非线性且具有滞后性。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