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了解47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恢复期肺功能状况,分析新型冠状病毒对肺的损伤程度,为COVID-19致肺损伤恢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选取2020年1月—2月在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治愈出院,隔离14 d后的47例COVID-19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检测肺功能、胸部CT、新型冠状病毒抗体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7例恢复期COVID-19患者新型冠状病毒IgM阴性40例(占85.1%),IgG阳性44例(占93.6%),其中IgM、IgG均阳性7例,IgM、IgG均阴性3例。肺功能损障碍29例(占61.7%),其中轻度、中度障碍分别19例、10例。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3例,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通气功能障碍2例,混合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功能障碍26例,弥散并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2例,弥散并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1例,弥散并通气功能障碍2例,小气道功能障碍共5例。11例重型COVID-19患者肺功能障碍10例(占90.9%),其中轻度4例,中度6例,36例普通型患者肺功能障碍19例(占52.8%),其中轻度15例,中度4例,两组对比重型COVID-19患者中度肺功能障碍较普通型多。恢复期患者胸部CT异常35例,多表现为弥漫大片状磨玻璃样影、散在斑片影、纤维条索影;其中表现为弥漫大片磨玻璃影和纤维条索影者共8例,中度肺功能障碍患者(7例)较轻度肺功能障碍患者多(1例),重型患者(6例)较普通型患者(2例)多。结论 COVID-19患者恢复期绝大部分患者有肺功能障碍,多表现为弥散功能障碍,对指导康复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并分析广州市部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方法 对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隔离三区病房收治并治愈出院的59例COVID-19患者进行流行病学史、一般情况、临床症状、血液检验、呼吸道标本核酸及CT影像学的临床特征、治疗方法及转归进行分析。结果 (1) 38例患者(64.4%)为武汉疫区来源或有武汉旅行史人员,25起家庭聚集性感染;(2)轻型患者4例(6.8 %),普通型41例(69.5%),重型14例(23.7%),31例(52.5%)患者合并基础疾病,发热(79.7%)、咳嗽(71.2%)、乏力(44.1%)、纳差(42.4%)为主要临床表现,8例(23.6%)呼吸困难;(3)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降低17例(28.8%),淋巴细胞计数低下29例(47.5%),38例CRP升高(64.4%),25例SAA升高(42.4%),重型与非重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例ALT、AST升高(40.7%);4例血肌酐升高(6.8%),5例心肌酶CK-MB升高(8.5%)。(4)咽拭子核酸多于病程第(15.4±7.9)天转阴,最快3 d,最慢35 d;(5) CT典型影像学表现:35例磨玻璃样改变(GGO)(59.3%),28例混合GGO(47.5%),13例实变影(22.0%), 8例合并胸腔积液(13.6%),25例遗留纤维条索影(42.4%)。(6)52例(88.1%)进行了抗病毒治疗,11例重型患者使用了小剂量糖皮质激素,16例低流量吸氧,14例经鼻高流量湿化氧疗,3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结论 广州市COVID-19以输入型为主,家庭聚集起病多见。疾病类型以普通型为主。血常规以淋巴细胞计数下降更明显,SAA、CRP对重型有预测价值,肝功能损害多见,咽拭子核酸多于病程第(15.4±7.9)天转阴,痰标本的阳性率高于咽拭子,胸部CT影像学有一定特征性,氧疗等综合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12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特征,总结诊治经验。方法:选取2020年1月到2020年2月在我院隔离3区收治的12例COVID-19重型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临床症状、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氧合指数、肝肾功能、胸部CT的动态变化,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重型患者症状主要为发热(11例)、干咳(12例)、呼吸困难(9例)、乏力(11例)、纳差(11例);患者淋巴细胞计数绝对值明显下降,最低值(0.66±0.23)×10^9/L,持续(12.09±5.91)d;氧合指数下降明显,最低至(166.08±59.50)mmHg(1 mmHg=0.133 kPa),300 mmHg以下持续(10.00±4.95)d。早期胸部CT显示,双肺呈多叶多发斑片或片状磨玻璃;进展期阴影范围增多,部分实变,少数伴胸水;恢复期66.67%患者出现纤维条索影。结论:血常规淋巴细胞计数、氧合指数、早期胸部CT表现均为COVID-19重型患者诊断的重要指标,对早期诊治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分析90例中国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患者的临床特征,方便临床预判和治疗。方法选取2020年2~3月份在我院收治的90例中国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亚裔、非裔及欧美裔三个人群,通过对比三个人群的临床症状、血检结果、胸部CT及治疗方法等,分析本次中国境外输入性COVID-19的临床特征。结果90例COVID-19患者平均年龄(35.91±11.91)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28例)、咳嗽(36例)、咽喉不适(27例)、咳痰(18例),分别占比为31%、40%、30%、20%;亚裔人群CRP、SAA、IL-6均较非亚裔人群升高更明显,胸部CT主要表现为双肺多发多叶段、位于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的磨玻璃影或实变影,而亚裔人群比非亚裔人群更容易出现累及双肺的多发病灶。结论本次我院收治的中国境外输入性COVID-19患者中,亚裔、非裔及欧美裔人群的临床表现、炎症指标及胸部CT改变有所不同,相比而言,亚裔人群炎症指标升高、胸部CT的肺部病变更明显,但绝大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5.
COPD和肺癌均是全球高发病率、高病死率的疾病,临床上COPD合并肺癌的病例较为常见,长期以来人们将其作为两个独立的疾病分别进行了广泛研究,但目前两者相关的危险因素及潜在关联的发病机制已引起国内外临床医师及研究者的关注。研究也表明两者共同存在一些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异常的免疫炎症反应,影响COPD和肺癌的发生发展,本文就COPD气道基因表达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作一综述,以了解这两种疾病在分子水平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也称慢阻肺,此为人体肺部、呼吸道的慢性炎性病变,可降低肺部中气体流动进而病变破坏到肺组织。2020年,慢阻肺已成为全球致死、致残的第三位疾病。目前认为,慢阻肺病变主要病理变化为肺血管、肺实质、气道的慢性炎症,因相应组织的炎性细胞变多,频繁损伤和多次修复造成结构性改变。临床常见症状为急性加重、支气管痉挛、频繁咳嗽、呼吸困难等,不典型症状也包含肺血栓栓塞、肺炎、气喘加重、心律失常、充血性心力衰竭等,对患者身心健康和日常生活质量、工作学习等均造成严重影响。任何存在排痰、慢性咳嗽、呼吸困难,以及具有慢阻肺疾病危险因素者,均需考虑其是否为慢阻肺。此状况下,需测定其肺活量才可进行判定,并检测其肺功能指标,如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间的比值低于0.70(FEV1/FVC),则提示有持续气流受限状况。但目前有关慢阻肺发病具体机制、预防方式、诊治方式等多方面均未有定论,仍处于探讨之中。现本文重点在于叙述慢阻肺患者静脉血栓栓塞的具体发病机制、危险因素、疾病预防和疾病诊治等现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