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3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8篇
皮肤病学   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13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玉红  许俊龙 《山东医药》2005,45(12):25-25
患者男, 57岁.声嘶3个月.纤维喉镜检查见声带肿物约1.0cm×0.5cm,灰红色,边缘欠光滑,堵住声门,并随呼吸上下移动,双侧杓状软骨运动好,颈部淋巴结可触及.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表现.临床诊断为喉癌.切除肿物行病理检查.肉眼见肿物呈灰红色,带蒂,1.0cm×0.5cm×0.3cm,切面灰白,质地柔韧,境界清楚.镜检见肿物边缘为浸润性生长的鳞癌,中央大部分由大的多形性梭状细胞和带状细胞构成,胞浆丰富,呈深红色、细颗粒或空泡状,多核,可见核仁,有核分裂相,但HE染色未见明显横纹.免疫组化检查鳞癌处细胞角蛋白(CK)、上皮膜抗原(EMA)、癌胚抗原(CEA)均阳性,波形蛋白(Vim)、肌动蛋白(HHF)、肌红蛋白(Myoglobin)均阴性,横纹肌处CK、EMA、CEA均阴性,Vim、HHF、Myoglobin均阳性.病理诊断为喉癌肉瘤(鳞癌合并横纹肌肉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组织型转谷氨酰胺酶(tTG)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侵袭、转移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5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卵巢癌组)、21例良性卵巢肿瘤组织(卵巢良性肿瘤组)中tTG、VEGF的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指征的关系及二者表达的相关性。结果tTG、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和卵巢良性肿瘤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2.7%(51/55)、38.1%(8/21)及90.9%(50/55)、47.6%(10/21),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2.620、19.570,P均〈0.01)。tTG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χ^2=13.286,P〈0.01)、有无腹水(χ^2=17.247,P〈0.01)有关;与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与临床分期(χ^2=17.542,P〈0.01)、组织学分级(χ^2=18.720,P〈0.01)及有无腹水(χ^2=22.037,P〈0.01)有关;与病理学类型、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tTG在上皮性卵巢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亦与临床分期(χ^2=11.250,P〈0.01)、有无腹水(χ^2=12.406,P〈0.01)有关;与病理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关(P均〉0.05)。VEGF在上皮性卵巢癌基质细胞中的表达与各项临床病理指标均无关(P均〉0.05)。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tTG蛋白表达与VEGF阳性表达呈显著相关(r=0.8856,χ^2=43.14,P〈0.01)。结论tTG、VEGF共同表达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二者的相互协同作用可能是促进卵巢癌发生、浸润和转移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1病例介绍患者,女性,70岁,因颈部肿块3月,疼痛1月于1997年12月3日入院。查体:一般情况尚可,心、肺、腹、双乳腺、四肢均未见明显异常,颈部右侧可触及一肿物,大小约5cm×4cm,质硬,不活动。颈部B超示:甲状腺右叶占位,甲状腺癌可能性大。全麻...  相似文献   
4.
椎旁肌肉内非霍奇金淋巴瘤侵入椎管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病例男,35岁。1个月前活动后自感腰部疼痛并向左臀部放射,伴腰部活动受限。20天前左下肢疼痛明显并感活动受限及左小腿麻木感,间伴有发热,最高时39.8℃。查体:一般情况良好,体温37.1℃,血沉46mm?小时。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外科查体:脊柱生理弯曲存在,活动度稍差,L4、5棘突处压痛,L5横突处压痛,左股骨大粗隆处叩击痛(+),髂前区压痛,直腿抬高试验70°(±),左膝关节活动受限,左踝关节活动失灵,背屈0°,跖屈0°,膝关节平面以下感觉明显减退。腰穿脑脊液检查无异常。影像学表现:B超:左腰部探查,于肌肉层内可探及范围约9.0cm×6.2cm×2.6cm囊…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例 1患者女 ,2 0岁 ,未婚 ,有性生活史 ,因停经 4 0余天 ,下腹痛 1d,加重 3h于 1998年 8月 3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 ,末次月经 1998年 6月 2 3日。体检 :全腹压痛 ,以右下腹为重 ,腹膜刺激征阳性 (+) ,移动性浊音阳性 (+) ,后穹窿饱满 ,宫颈举痛明显 ,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 3ml。B超示 :子宫右上方探及5 .6 cm× 3.8cm囊实性肿物 ,HCG(+)。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输卵管峡部有一破裂口约 0 .5 cm× 0 .3cm,可见活动性出血 ,右卵巢、子宫、左附件未见明显异常。在腹腔内约有 180 0ml陈旧血性液体。例 2患者女 ,33岁 ,已婚 ,平素…  相似文献   
6.
回顾分析三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患者6例.其中骨骼疼痛3例,双下肢无力1例,双下肢酸胀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1例.既往有肾衰竭史5例,另1例有严重肠道吸收障碍,其中行肾移植4例.X线显示骨膜下骨质吸收、骨质脱钙或伴纤维素性骨炎.骨密度示有骨质疏松5例,其中1例发生骨折.有2例出现骨外钙化,1例左房室膜钙化,1例臀部钙化.4例患者血钙升高,2例血钙正常,4例患者血磷下降,6例甲状旁腺素(PTH)均升高.术后甲状旁腺病理显示甲状旁腺腺瘤4例,增生2例.手术后6例患者血钙降低,补钙10~ 15 d后恢复正常,PTH均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7.
甲状腺岛状癌是起源于原已存在的乳头状癌和滤泡癌或来源未定的一种少见的低分化甲状腺肿瘤,国内外文献报道仅200余例.  相似文献   
8.
PCNA、VEGF、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上皮性钙黏素(E-cad)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ID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80份IDC组织(观察组)及20份乳腺纤维腺瘤组织(对照组)中PCNA、VEGF和E-cad的表达,并分析其与ID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PCNA、VEGF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E-cad阳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CNA、VEGF表达与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P〈0.05);E-cad表达与IDC腋窝淋巴结转移、病理组织学分级呈明显负相关(P〈0.05)。观察组PCNA表达与VEGF表达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E-cad表达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 PCNA、VEGF高表达,E-cad表达下调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PCNA、VEGF和E-cad联合检测有助于正确评估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恶性程度和转移潜能。  相似文献   
9.
10.
1病例介绍患者,男,13岁,上腹无痛性肿物20d入院。查体:发育正常,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上腹正中异常隆起,触诊及肝肿物,质硬,光滑,无压痛。B超示:肝左叶实性占位;MRI示肝左叶巨块型占位;肝功能结果正常。入院后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肝左叶巨大肿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