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认识血小板单采活化的特点,分析单采血小板活化的相关因素,识别验证对单采过程诱导活化敏感个体,合理处置,减少血小板输注无效(PTR)发生频率。方法:随机收集台州市中心血站的单采血小板样本,在下机后30 min内用PAC-1、CD62p荧光抗体标记并用1%甲醛固定,随后及时上机检测活化百分率,同时收集该样本对应献血者的体检、献血前筛查、单采数据。对收集的各类数据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结果:PAC-1、CD62p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3±23.5)%、(2.7±2.9)%,两者配对t检验统计分析显示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853,P<0.01);相关分析显示,PAC-1、CD62p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与HGB和HCT呈负相关(r=-0.257,P=0.001;r=-0.177,P=0.021;r=-0.262,P=0.001;r=-0.187,P=0.015),与献血者年龄呈正相关(r=0.237,P=0.002;r=0.242,P=0.002);以献血者为自变量、PAC-1阳性表达率为因变量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单采活化是以GPⅡbⅢa构象改变暴露...  相似文献   
2.
3.
1问题陈述 输血前经血传播病原体(乙肝三系、梅毒、丙肝、艾滋)的检查(以下简称输血前常规),不仅使输血科和临床医师掌握病人的有关实验室资料并作为依据,而且有利于患者的治疗,还可以作为一种长期观察指标,从而更好的了解输血与传播疾病的关系.但是随着医院病人的逐渐增多,还有门诊、住院病人交接的混乱,很多病人的输血前常规都"漏做".为了使输血前常规检测率达到100%,输血科特成立检查小组,对我院2010年1-8月的输血前常规进行整理.  相似文献   
4.
许亚亚 《吉林医学》2011,(11):2288-2288
<正>ABO血型正反定型一致是ABO血型鉴定关键所在,也是临床输血做交叉配血试验的前提。高效价的冷自身抗体能遮盖同种抗体,是干扰ABO定型和配血的常见因素,给临床血型鉴定和交叉配血带来困难。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冷自身抗体效价特别高的患者,给定型和配血带来了极大困难,现报告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质量持续改进(CQI)对提高输血病历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CQI团队,应用PDCA四步循环法对输血病历进行质量持续改进。结果输血治疗知情同意书、护理3次记录、输血病程记录、输血合理性、疗效评价、输血会诊等缺陷率分别6.1%、5.2%、10.4%、4.3%、8.6%、6.1%下降到0.8%、0.3%、4.9%、1.0%、2.8%、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前常规检查缺陷率略有下降,由7.3%下降到6.9%,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进行质量持续改进措施,能有效地降低各项输血病历指标缺陷率,提高了病历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检测COP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的表达水平,探讨COPD患者体内免疫功能的状态及Treg细胞在疾病进展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ECOPD和COPD稳定期患者各30例,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进行检测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占CD4^+T淋巴细胞比例。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AECOPD组和COPD组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分别为(9.52±0.95)%和(9.72±0.97)%均低于对照组(10.22±1.1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48,P=0.093)。3组间CD4+CD25+CD127^(low/-)Treg细胞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3.57,P=0.0),AECO.PD组(4.50±0.83)%显著低于COPD稳定期(5.22±0.64)%和对照组(5.61±0.67)%,而COPD稳定期较对照组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OPD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降低,存在免疫内环境的失衡,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COPD的发病和急性加重过程。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