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及利培酮对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86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分别给予氨磺必利和利培酮治疗8周。治疗前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分;测量体质量指数(BMI)、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实验2 h血糖(2h P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高密度脂蛋白(HDL)、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结果:治疗后两组PANSS评分明显下降(P均0.05),两组间PANSS评分及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5.6%)明显低于对照组(62.8%)(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糖脂代谢指标(BMI、FPG、2h PG、FINS、HOMA-IR、HDL、TG和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BMI、FPG、2h PG、FINS、HOMA-IR、TG和TC水平较治疗前及研究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01)。结论: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与利培酮相似,不良反应少,短期治疗不影响患者的糖脂代谢。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在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8例符合标准的成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氨磺必利组(n=38)口服氨磺必利治疗;齐拉西酮组(n=40)口服齐拉西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以及治疗后第2周、第4周、第8周末,用PANSS量表评定临床效果,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PANSS评分较入组时均有显著降低(P〈0.05),两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者不良反应较少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氨磺必利与齐拉西酮对精神分裂症的治疗安全有效,氨磺必利对情感症状较齐拉西酮有更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社区综合干预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防治康复效果。方法选取2009 年10 月~2011 年9 月在本院确诊的244 例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n=119)和研究组(n=125)。对照组维持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取长期社区综合干预。在入组时、第6 个月末和第12 个月末分别采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SDSS)和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研究组SD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社区综合干预可改善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社会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氨磺必利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糖脂代谢的影响。方法将7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5例,研究组口服氨磺必利治疗,对照组口服利培酮治疗,观察8周。于治疗前后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评定不良反应,同时检测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血清胰岛素及体质量指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治疗8周末研究组糖脂代谢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无显著变化(P>0.05),而对照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或0.01),研究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或 P<0.01);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0.32,P>0.05)。结论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状患者疗效显著,对糖脂代谢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长效利培酮微球(RLAI)、利培酮片、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对患者社会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RLAI组30例,利培酮片组45例,喹硫平片组45例,治疗12周.采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及副反应量表(TESS)分别评定临床疗效、社会功能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8周、12周末RLAI组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利培酮组和喹硫平组,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利培酮片和喹硫平组(P<0.01);治疗12周末,3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RLAI与利培酮片组主要不良反应为震颤、静坐不能,喹硫平组为体重增加、心动过速.结论 注射用利培酮微球与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片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RLAI组在控制精神症状、改善社会功能方面优于口服利培酮片、喹硫平片,且有长期维持治疗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临床疗效,旨在为老年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治疗提供新的手段.方法 选取我院2009年1月至2013年3月收治的98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利培酮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则仅接受利培酮治疗.采用AHRS听幻觉量表和副反应量表(TESS)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测评,测评时间选择在治疗前和治疗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AHRS听幻觉量表和副反应量表(TESS)得分差异.结果 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幻听评分低于对照组幻听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未见明显增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54,P〉0.05).结论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精神分裂症左侧颞顶叶能够显著改善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顽固性幻听,具有安全高效和不良反应少等特点,值得在老年精神分裂症顽固性幻听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阿立哌唑与碳酸锂联用对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心理状态、睡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0例。观察组联用阿立哌唑与碳酸锂治疗,对照组单用碳酸锂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分、贝克-拉范森躁狂量表(BRM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36条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评分与治疗后不良反应(嗜睡、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震颤)发生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HAMD-17、BRMS、PSQI评分较对照组降低,SF-36评分较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嗜睡、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震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立哌唑与碳酸锂联用治疗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疗效显著,可减轻患者抑郁、躁狂症状与改善睡眠、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