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7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单用胸腺肽α1(Tα1)及联合应用干扰素(IFN)对慢性乙型肝炎(CHB)的治疗作用。方法36例CHB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Tα1和IFN联合治疗;B组单用Tα1,疗程均为6个月。结果治疗后6月时ALT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至(72.1±4.77)U/L和(73.7±37.9)U/L,较治疗前(226.7±219.4)U/L和(170.1±165.6)U/L明显下降(P=0.0027和0.0003)。HBVDNA水平在A、B两组分别下降到(130±283)mEq/ml和(373±825)mEq/ml,较治疗前(807±1222)mEq/ml和(883±1438)mEq/ml明显下降(P=0.0019和0.019)。治疗后6月时,具有ALT完全反应者,A组和B组分别为8例(44%)和9例(50%),具有HBV清除反应者A组为8例(44.4%),B组为7例(38.8%)。结论采用Tα1或Tα1联合IFNα1b治疗CHB均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 病史摘要 傅××,女,51岁,已婚,江南造船厂工人。1986年12月12日因中上腹隐痛伴消瘦半年入院。住院号:224286。 现病史:患者于16年前出现低热,膝关节、肩关节和指间关节红、肿、痛及运动不便,诊断不明。11年前上述症状加重,血沉40~60mm/h,某医院诊断为“胶原性疾患”而服强的松40mg/日,症状缓解。半年后停强的松,但病情反复,因而长期间断服用小剂量强的松。三年前因关节酸痛、乏力、口、眼干  相似文献   
3.
计焱焱 《肝脏》1999,4(4):242-242,254
慢性乙型肝炎是世界上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近年来,国际开发新一代核苷类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取得了重大的突破。英国葛兰素威康公司研制的拉米夫定(国外商标名Zeffix,中国商标名贺普丁),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上市。我国药品管理监督局(SDA)也已批准进口。为了加强交流,于1999年7月9~10日在香港召开了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国际上市会,全世界30个国家的700名代表应邀参加会议,其中中国代表100余名。大会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拉米夫定全球使用经验,由8位特邀专家就拉米夫定在临床…  相似文献   
4.
抗病毒药包括常规干扰素(IFN)、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核苷(酸)类似物(NA):拉米夫定(LAM)、阿德福韦(ADV)、恩替卡韦(ETV)和替比夫定(LdT,TBV),均已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许多良好科学依据的研究报告不断发表,对这些抗乙肝病毒(HBV)药的长期疗效,安全性,耐药性,影响因素等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对HBeAg阳性和阴性乙肝病人、HBV相关肝硬化病人、HBV感染的特殊人群治疗策略已达成了共识。另外新的抗乙肝病毒药物的临床研究资料也陆续公布,受到极大的关注。最近美国肝病学会,亚太肝病学会均修改了慢乙肝治疗指南,以帮助广大医生制定治疗策略,改善治疗结果[1-3]。一、慢性乙型肝炎治疗目的CHB近期治疗目的是持续抑制病毒复制,减少肝脏炎症,改善组织学和使ALT正常以减慢疾病进程[1-4]。长期治疗目的是预防肝脏疾病进展到肝硬化,导致肝衰竭和原发性肝癌,最终延长生存期。HBeAg阳性病人达到HBeAg阴转和抗HBe阳转,即HBeAg血清学转换,这是比较满意的指标,与长期应答有关。最理想的结果是HBsAg转阴(伴抗HBs阳性),伴有病毒学和生化学应答,但不易获得。二、已经批准...  相似文献   
5.
<正> 同种异体的淋巴细胞在体外共同培养时,由于HLA不同而发生增殖反应。以后,Opelz等1975年发现自身的T细胞和非T细胞共同培养时,也有淋巴细胞增殖现象,称为自身混合淋巴细胞反应(AMLR)。近年来许多学者发现AMLR具有调节免疫功能,是维持自身稳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另外也注意到AMLR在多种自身免疫病中出现异常。  相似文献   
6.
一个中国人群哮喘与5号染色体的连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哮喘与5q3133 的连锁关系。方法 采用 Lod score 分析方法对一个中国人群哮喘与5 号染色体上的几个微卫星标记的连锁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 哮喘与5q3133 之间不存在连锁。结论 5q3133 区域的基因可能不对中国这一人群哮喘的遗传起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红斑狼疮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祝伟  计焱焱等 《现代免疫学》1991,11(6):363-363,367
<正> 新生儿红斑狼疮(Neonatal Lupus Ery-thematosus NLE)是新生儿或婴儿期特异性皮肤损害和(或)心脏损害,同时母,婴血清中存在特异性自身抗体(抗Ro/SS-A,抗La/SS-B或抗RNP抗体)为特征的疾病。临床上罕见。我院近期发现一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炎重叠综合征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而立  王虹  计焱焱 《肝脏》2007,12(4):327-328
自身免疫性肝病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肝炎(AIH)、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在临床诊治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发现2种或3种自身免疫性肝病在同一患者身上会有重叠的表现,在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可能发生困难.为此,将在临床上所见的5例加以介绍,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9.
计焱焱  顾而立  姚光弼  王虹 《肝脏》2012,17(7):465-469
目的观察拉米夫定(LAM)和阿德福韦(ADV)优化治疗乙型肝炎相关肝纤维化和代偿性肝硬化患者的长期疗效。方法 208例患者以1:1随机分成LAM和ADV治疗组,根据治疗24周时病毒学应答,完全应答(CR)者(HBV DNA<60 IU/mL)和部分应答(PR)者(HBV DNA 60~2 0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对不充分应答(IR)者(HBV DNA>2 000 IU/mL)和发生病毒学突破者(HBV DNA比最低值大于1 lg)则改为LAM和ADV联合用药。主要研究终点为48周时的病毒完全应答率,次要研究终点为48周时临床特征的变化。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Mann-WhitneyU检验。结果 24周时LAM组和ADV组病毒CR率分别为56.73%(59例)和35.57%(37例),PR率分别为21.15%(22例)和28.84%(30例),IR率分别为22.11%(23例)和35.57%(37例),60例IR患者中39例改为联合治疗(LAM加ADV15例;ADV加LAM24例),21例继续单药治疗(LAM组8例和ADV组13例)。24周时获得CR的患者在48周时较PR和IR患者获得更多的CR(P<0.01)。肝生物化学指标和肝纤维化指标也获得显著改善。结论初始LAM或ADV单药和应答不良加药的优化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能快速持续抑制病毒水平。24周时LAM和ADV的病毒早期应答率对预测48周时的病毒应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杨建华  贾雯  汪月娥  计焱焱 《肝脏》2013,(11):749-751
目的观察和分析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临床时期的血清HBsAg和HBV DNA水平。方法采用雅培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法和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检测315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不同临床时期的血清HBsAg和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并对HBsAg、HBV DNA结果进行对数转换;对不同临床时期测定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临床时期分为非肝硬化期[包括免疫耐受期、免疫清除期、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肝硬化代偿期,除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代偿期肝硬化期患者的HBsA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不同临床时期HBsAg和HBV DNA定量水平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在非肝硬化期患者中,HBeAg阳性的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水平有相关性(r=0.176,P=0.005),HBeAg阴性患者的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水平无相关性(r=0.003,P=0.823)。在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中,无论HBeAg是否阳性,血清HBV DNA水平与HBsAg均有相关性(HBeAg阳性,r=0.072,P=0.01;HBeAg阴性,r=0.101,P=0.004)。结论免疫耐受期和免疫清除期患者血清HBsAg和血清HBV DNA定量水平显著高于非活动或低(非)复制期和肝硬化代偿期患者,且HBsAg与HBV DNA水平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