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HBV)时,孕妇和胎儿的死亡率较高,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是目前临床上较为关注的问题。我院2002年1月至2005年10月期间采用S-腺苷蛋氨酸综合治疗妊娠合并病毒性乙型肝炎患者42例,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和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于2009年4月~2011年8月收治的50例接受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引起的慢性和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所有生存患者中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肝功能与MELD评分。根据所有患者对药物的反应将其分为部分病毒应答组与完全病毒应答组,并比较两组在治疗期间不同时间点的肝功能与MELD评分。结果治疗8周后,共8例患者死亡,生存率84.0%,所有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6.0+0.9)周;治疗24周后,共11例患者死亡,生存率78.0%,所有患者的平均生存时间为(12.8+2.9)周。治疗8周及24周之后,所有生存患者PTA、ALT、AST、TBil、Alb、HBVDNA拷贝量及MELD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O.05);治疗8周时,部分应答组与完全应答组PTA、ALT、AST、TBil、Alb及MELD评分的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24周后,完全应答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部分应答组(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型肝炎慢加急性肝衰竭的临床疗效良好。而病毒学应答较好的患者肝功能的改善情况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3.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慢性重型肝炎及慢性肝炎重度时,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仍然是尚未解决的问题.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肝炎一直是临床关注的问题[2~4].近几年我院采用小剂量地塞米松针剂足三里穴位封闭治疗高黄疸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1989年1月~2002年12月本院对流行性出血热(EHF)伴肾损害患者应用巯甲丙脯酸(CPT)作辅助治疗.观察其对肾功能的影响,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本县恙虫病发病率较高,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并发症多.作者自1993年1月至2003年10月共收治恙虫病151例,其中误诊46例,误诊率达30.5%.作者就误诊原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肝性脑病(HE)是指由各种急、慢性肝功能衰竭或门体分流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精神综合征,是严重肝病的常见并发症及死亡原因。早期肝性脑病具有可逆性,若进展为肝昏迷者治疗效果较差[1],因此及时采取个体化、综合治疗手段对改善HE的预后十分重要[2]。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肝性脑病,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选择2007年1月~2013年12月本院诊治的84例肝性脑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男50例,女34例;年龄38~72岁,平均(41.78±12.56)岁,患者都是肝硬化失代常  相似文献   
7.
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2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恙虫病又称丛林斑疹伤寒,是由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一种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因通过恙虫幼虫(恙螨)叮咬传播而得名[1].近年来使用阿奇霉素治疗恙虫病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就阿奇霉素在恙虫病治疗中的作用进行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8.
肾综合征出血热(EHF)是由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为主要传染源.临床上以发热、休克、充血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为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甘露醇合并硫酸镁的导泻疗法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205例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109例,采用甘露和硫酸镁口服导泻;对照组96例,采用速尿利尿;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死亡2例,少尿期持续4.32±2.56d。对照组死亡5例,另3例转院治疗;少尿期5.67±2.35d,显著长于治疗组(P<0.05)。结论甘露醇合并硫酸镁口服导泻可缩短少尿期,除少数病人外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毛敏  虞茹娅 《中国校医》2013,27(1):32-34
目的比较寄宿制与非寄宿制学校水痘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水痘在校园内流行,制定科学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在杭州市区随机抽取六所中学,分别为三所寄宿制高中和三所非寄宿制高中,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寄宿制中学与非寄宿制中学的水痘疫情相关信息进行比较。结果 2007—2011学年六所学校共发生231例水痘,寄宿制学校水痘病例共184例,占被调查学校水痘病例总数的79.65%;非寄宿制学校水痘病例共47例,占被调查学校水痘病例总数的20.35%。结论群体生活、密切接触是水痘流行的重要元素,寄宿制学校存在更大危险因素。学校可通过健康教育、早期诊断、及时报告疫情、隔离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通风消毒和采取免疫预防等综合性措施来预防水痘在校园内流行。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