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1.
目的:调查妇女中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情况。方法:抽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来我院门诊就诊的1 400例妇女,对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高危型HPV,观察各个年龄段妇女的高危型HPV阳性率,观察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年龄段之间的联系。结果:通过对1 400例妇女进行检测,共有340例妇女为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感染率为24.29%。其中以40~45岁和45~50岁这两个年龄段妇女检测率较高,与其他年龄段妇女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随着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发病率不断上升,早期检测妇女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能及早进行预防及处理,减少人乳头瘤的发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早期子宫疤痕处肌层厚度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剖宫产后再次妊娠在我院进行产检和分娩的124例孕妇,均经阴道超声对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早期子宫疤痕处肌层厚度进行检测,早期评估子宫疤痕愈合程度,并追踪其晚期剖宫产手术时疤痕愈合程度的评估情况或阴道分娩情况,统计疤痕子宫早期妊娠疤痕处肌层厚度检测评估子宫疤痕愈合程度的临床符合率.并与随机获得的50例疤痕子宫妊娠晚期子宫疤痕处肌层厚度检测来评估子宫疤痕愈合程度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研究组124例中剖宫产113例,经阴道顺产11例;疤痕子宫妊娠早期子宫疤痕愈合程度评估:Ⅰ级愈合32例,临床符合率100%;Ⅱ级愈合68例,临床符合率94.12%;Ⅲ级愈合24例,临床符合率95.83%,无完全性子宫破裂;随机获得的疤痕子宫妊娠晚期的对照组50例,Ⅰ级愈合符合率65.38%,Ⅱ级愈合符合率77.27%,Ⅲ级愈合符合率50%.结论 剖宫产后再次妊娠早期子宫疤痕处肌层厚度检测能较准确评估子宫疤痕愈合程度,且优于单纯妊娠晚期对子宫疤痕厚度检测评估,为妇产科医生指导孕妇孕期保健、对疤痕子宫晚期妊娠子宫破裂风险的预测和分娩方式的选择提供有力依据,可降低疤痕子宫妊娠再次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分析5例不典型羊水栓塞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发病原因,旨在掌握、了解此种疾病的不典型性及有效急救的体会。方法:对2011年3—12月在我院分娩时发生不典型羊水栓塞的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合患者不同症状并给予针对性治疗。结果:5例AFE患者经过及时诊断并给予以上治疗后均抢救成功;治疗后病情平稳且预后得到了显著改善。结论:抢救AFE患者的关键在于医务人员及早识别症状,及早应用地塞米松及肝素。产程中密切监护、尽早完善综合护理措施在抢救羊水栓塞产妇生命中有重要作用。对临床中的类似患者应提高警惕,从而提高诊断和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卡前列甲酯和米索前列醇用于宫腔镜检查子宫颈预处理的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行宫腔镜检查术的5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分为两组,2016年1月—2017年6月的28例为常规组,术前放置米索前列醇,2017年7月—2019年6月的28例为研究组,在术前放置卡前列甲酯。对比两组手术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短于常规组;手术出血量少于常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宫颈预处理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甲酯用于宫腔镜检查子宫颈预处理的效果更显著,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药物不良反应出现概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研究妊娠期糖尿病治疗时机与母婴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某院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234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回顾。按照孕妇确诊时间分为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早期干预组为孕32周前确诊并同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的患者,晚期干预组为孕32周前发现未积极配合治疗或未定期产检32周后方确诊并同时给予相应治疗措施的患者,对两组孕妇妊娠情况以及围生儿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干预组患者羊水过多、妊娠期高血压、产后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P0.05);两组剖宫产发生率、产后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两组围生儿并发症对比中,早期干预组患者早产(3.23%)、新生儿窒息(8.06%)、新生儿低血糖(6.45%)、巨大儿(8.87%)、呼吸窘迫(8.06%)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晚期干预组(P0.05)。结论:孕32周前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进行干预治疗,能够明显降低围生儿并发症发生率,一定程度上减少孕妇并发症发生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选择剖宫产术后出现子宫瘢痕妊娠患者38例,总结临床诊断方法,然后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n=19),对照组患者单纯口服米非司酮,观察组患者同时联合甲氨蝶呤肌肉注射,对比2组患者的血β-HCG转阴时间、阴道失血量以及住院天数,并观察比较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血β-HCG转阴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阴道失血量大幅低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治疗的临床有效率为89.5%,高于对照组的6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加强子宫瘢痕妊娠监测以促进早期诊断发现,从而及早展开治疗;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在子宫瘢痕妊娠的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疗效确切、促进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胎膜早破发生的原因和患者血清中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胎膜早破组(感染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孕妇血清中Th1类细胞因子IFN-γ、IL-2及Th2类细胞因子IL-4、IL-10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同时胎膜行病理检查。结果胎膜早破与细菌性阴道病密切相关。胎膜早破组86例,宫颈炎者48例,占55.81%;阴道炎30例,占34.88%;尖锐性湿疣2例,占2.32%。对照组100例,宫颈炎者49例,占49.00%;阴道炎12例,占12.00%;尖锐性湿疣1例,占1.00%。两组比较P〈0.05,胎膜早破组细菌性阴道病明显高于对照组。胎膜早破与胎位不正、骨盆异常、巨大儿或双胎两组比较P〉0.05无显著性差异。胎膜早破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的表达水平均显著增高,并随时间延长而含量逐渐上升高(P〈0.05);绒毛膜或(和)羊膜炎者血清IFN-γ、IL-2高于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对照组(P〈0.01);无绒毛膜羊膜炎及对照组IL-4、IL-10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绒毛膜或(和)羊膜炎组(P〈0.05)。结论胎膜早破患者血清中Th1/Th2细胞平衡向Th1细胞为主的模式转化。且与感染、营养缺乏等多种原因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