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评价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中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血管紧张素原(ANG)基因M235T和血管紧张素Ⅱ受体-1([STBX]AT1R[STBZ])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易感的关联。 方法 计算机检索EMBASE、PubMed、HUGE、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建库至2015年11月27日,纳入3个基因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关联的病例对照研究。提取高血压组和对照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行文献偏倚风险评价。采用Stata 12.0软件,分别以隐性、显性、共显性、相加和等位基因模型对高血压组和对照组上述3个基因多态性与高血压的关联行Meta分析。根据对照组人群和种族行亚组分析。 结果 7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病例组824例,对照组1 731例。7篇文献存在中等偏倚风险。①纳入6篇文献的ACE基因I/D多态性在隐性模型下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关联(OR=1.405, 95%CI:1.073~1.840, P=0.013)。②上述5种分析模型,ANG基因M235T和[STBX]AT1R[STBZ]基因A1166C多态性(分别纳入3和2篇文献)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风险均无关联。③亚组分析结果显示,2篇文献肥胖人群的ACR基因I/D多态性在隐性、相加和等位基因模型下显著增加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隐性模型:OR=1.564 , 95%CI:1.054~2.321, P=0.026;相加模型:OR=2.017, 95%CI:1.137~3.576,P=0.016; 等位基因模型:OR=1.406, 95%CI: 1.076~1.838,P=0.013)。;对一般儿童青少年人群的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影响,且与种族和高血压分类方法无关。 结论 ANG基因M235T、[STBX]AT1R[STBZ]基因A1166C多态性与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发病风险无关联,ACE基因I/D多态性可能与肥胖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关联。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fl缶床特点,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运用2009年我国儿童晕厥诊断程序及直立试验对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儿科门诊2011年8月至2012年12月以“晕厥”来就诊的57例患儿进行初步诊断,分析各病因晕厥儿童的临床特征。结果:57例患儿中,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53例,占92.9%,年龄2~15岁,平均(10.23±3.58)岁,男30例,女23例,其中血管迷走性晕厥51例和境遇性晕厥2例;心原性晕厥4例,占7.1%,年龄0.8~8岁,平均(5.5±3.3)岁,均为男性。自主神经介导性晕厥与心原性晕厥相比,其发病年龄、发作次数、诱因、先兆、发作时的体位及有无心脏病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主神经介导的血管迷走性晕厥占晕厥的多数,多发生在11岁以上的青少年,有比较明显的诱因及先兆,一般发生在直立体位,晕厥次数较少。  相似文献   
3.
儿科医疗纠纷主要由医护人员服务态度及医患沟通不良引起,儿科临床工作中重视沟通前准备和沟通技巧的应用可以减少医疗纠纷的发生。而加强儿科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需要思想上重视人文关怀,行动上加强实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