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内科学   30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3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我们收治1例输入性间日疟病例 ,其原虫形态及临床症状与国内间日疟相同 ,但短期内反复发作 ,不能治愈 ,较为少见 ,现报告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梁某 ,男性 ,50岁 ,广西南宁市人。该患者分别于2000年12月至2001年6月 ,2001年10月至2002年5月两次到缅甸佤城从事淘金。据详细询问病史 ,患者在缅甸淘金期间 ,曾出现发冷发热、头痛、乏力、全身不适等症状 ,并在当地服用过抗疟药 ,具体药物不详。患者于2001年6月从缅甸返回后 ,曾到南宁市卫生防疫站查血并接受氯喹、伯喹治疗 ,症状得到控制。患者2002年5月第2次从缅甸回来后 ,于6月6日自感畏…  相似文献   
2.
2001年广西疟疾防治效果及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2001年全区疟疾防治效果、流行趋势、流行特征,为疟疾防治与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全区2001年疟疾监测结果和调查结果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2001年全区疟疾发病率、居民原虫阳性率分别比上年降低21.74%及16.67%,91.49%的当地感染的病人分布在山区县,86.02%的病灶村为1例病人。流动人口检出疟疾病例数占各类人群血检检出疟疾病例总数的87.89%,外出回归人员检出病例中84.79%的病人从事与野外作业相关的工种。结论:全区大部分地区为低疟区,局部地区疟疾传播仍未阻断。流动人口和山区复媒地区是当前疟疾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3.
猪人肉孢子虫病是由猪人肉孢子虫(Sareocystis suihominis)寄生于小肠组织所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疾病[1].有生猪放养和居民习惯吃生或半生猪肉的地区可引起猪人肉孢子虫病流行.2002~2004.年我们在三江、融水、龙胜、宾阳、横县、邕宁等6个县10个乡(镇)开展猪人肉孢子虫病调查,在6个县6个乡(镇)发现自然感染的猪人肉孢子虫病患者71例,现将其临床表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西低山丘陵区嗜人按蚊分布区与环境因素的关系 ,找出该蚊分布的主要地理特征和规律。 方法 选择 1983年以来发现嗜人按蚊密度较高的环江县和罗城县进行调查。由专业人员根据全国嗜人按蚊分布区特征的调查项目表内容 ,调查每个点的总面积、可耕地面积、水田面积、单双季稻面积、水稻主要病虫害、杀虫剂种类及用量。在当地县气象站、乡农业技术部门收集调查点的气象资料和土壤类型以及性质等资料。 结果 嗜人按蚊分布区植被以树林、灌木和农作物为主 ,覆盖良好。土壤类型有红壤、黄壤和黄棕壤 3种 ,有机物平均含量 1.88%~ 3 .2 8% ,含磷量0 .4~ 4.0mg/L ,pH值 4.2 5~ 6.2 5。主要水体有河流、池塘、沟渠 3种 ,分布区广种水稻 ,农药使用普遍。  结论 广西嗜人按蚊主要分布于海拔 2 0 0~ 3 80m的低山丘陵区 ,沟渠和山边渗出水灌溉的稻田是该蚊主要的孳生地。农药的广泛使用对嗜人按蚊有明显的杀灭效果。桂北低山丘陵区特有的凉爽气候带 ,清凉的水质以及酸性土壤适合该蚊生长繁殖 ,是广西桂北地区嗜人按蚊明显多于桂南地区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评价基本消灭恶性疟后的疟疾监测效果,为消除恶性疟提供依据。方法开展疟疾病例侦查,治疗病人,疫点处理;加强临床医生疟疾诊疗知识培训,提高疟疾诊治能力;开展健康教育,增强农民工防治疟疾意识。结果2005—2011年,常住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2.40%(15/624)。血检常住人口疟原虫阳性率为0.001%(15/2454711),间日疟15例,未检出本地感染恶性疟和输入恶性疟二代病例;流动人口监测检出疟疾占疟疾病例总数97.60%(609/624),输入性疟疾病例数增加,致使2009-2011年疟疾发病率比上一年发病率分别上升11.11%、30.00%和69.23%。结论广西消除恶性疟后,控制输入性疟疾传播是巩固成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广西疟疾监测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广西基本消除和消除疟疾地区疟疾监测措施及其效果,为制订疟疾监测方案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病原学、血清学和昆虫学同步综合监测方法,对监测点发热病人血检疟原虫;小学生取滤纸血用IFAT测定疟疾抗体水平;半通宵(19:00~22:00)室外人诱捕蚊加早晨(5:00~7:00)50床蚊帐内捕蚊观察叮人率。结果监测点3个乡(镇)平均疟疾发病率和血检疟原虫阳性率2005年分别为0.69/万和0.26%,至2007年均下降为0;小学生年平均疟疾抗体阳性率为0.25%;3年间监测点未发生输入疟疾继发病例。结论早期发现和及时根治传染源是控制疟疾传播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西三个疟区县(市)抗疟措施质量与效果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疟疾防治措施执行情况及其防治的实际效果。方法通过了解疟疾防治机构建设,查阅防治资料、核实数据,复检血片,考核镜检员和现场抽样进行疟疾调查。结果3个县(市)平均疟疾发病率从2001年0.57/万下降至2005年为零,2004~2005年3个县(市)均未查出本地感染的疟疾病例。结论当地落实防治措施,防治效果较为满意。  相似文献   
8.
广西疟疾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传播媒介的地理分布、生态习性和传疟作用。方法采用普查和定点调查结合的方法对广西疟疾流行区的传疟媒介进行研究,同时收集相关的历史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广西有78个县(市)发现微小按蚊,15个县发现嗜人按蚊,中华按蚊是全区广泛分布的蚊种;人血指数:微小按蚊在0.0458~0.1390之间,嗜人按蚊在0.2912~0.6330之间。子孢子自然感染率:微小按蚊为0.08%~8.11%,嗜人按蚊为0.25%~1.85%,中华按蚊为0.005%~0.32%,日月潭按蚊为0.06%~3.22%。结论广西传疟媒介有4种,微小按蚊、嗜人按蚊分别是山区和低山丘陵区疟疾的主要媒介,中华按蚊是平原区的媒介,日月潭按蚊是山区疟疾的次要媒介。  相似文献   
9.
广西壮族自治区疟疾防治研究50年成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疟疾流行历史久远,危害严重,经50余年的防治,全区疟疾发病率从1954年296.7‰下降至2007年的0.016‰,95.6%的县(市)达到部颁基本消除疟疾标准,全区基本消除恶性疟。广西疟疾防治研究成绩显著,流行区范围明显缩小,疟疾危害程度显著减轻。  相似文献   
10.
2009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2009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发病情况,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9年全区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流动人口血检58 842人次,查出疟原虫阳性49例,临床诊断2例,比2008年增加21.43%;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0.11%,比2008年升高0.02%;外来人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