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的诊治经验。方法对经病理确诊的6例第一腮裂囊肿及瘘管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临床分析。结果 6例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诊误治,并最终通过手术切除获得痊愈。结论第一鳃裂囊肿及瘘管易误诊误治,临床医生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彻底手术切除为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非感染性鼻源性头痛的鼻内镜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分析89例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鼻腔解剖学特点,并行鼻内镜手术治疗,术后随访1~3年,总结其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经高分辨率鼻窦CT及鼻内镜检查后发现存在有鼻腔解剖结构异常,经鼻内镜手术后头痛缓解,疗效满意。结论:非炎症性鼻源性头痛系鼻腔解剖结构异常所致,通过鼻内镜手术矫正异常的鼻腔解剖结构能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回顾分析郑州市第三人民医院耳鼻喉科2010-01-2011-06收治的2例鼻咽部B细胞淋巴瘤误诊为鼻咽纤维血管瘤病例特点,以期提高淋巴瘤的诊疗水平. 1 病历摘要 例1:男,60岁.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性分析不同剂量利伐沙班对老年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合并稳定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stable coronary artery disease,SCAD)患者的肾功能结局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2月在我院接受利伐沙班治疗(≥3个月)AF合并SCAD的老年患者(≥65岁)416例的临床资料,根据初始用药剂量分为低剂量组(<10 mg/d)、常规剂量组(10~15 mg/d)和高剂量组(20 mg/d)。治疗的主要有效终点包括心血管相关死亡、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肺栓塞及下肢深静脉血栓等。治疗主要安全性终点为出血事件和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结果3组患者基线血肌酐清除率和利伐他班用药时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05)。随访期间,高剂量组AKD发生率高于低剂量组(P <0.05)。经单因素和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并校正利伐沙班用药时间和初始血清肌酐清除率后,利伐他班20mg/d为AF合并SCAD患者发生肾功能损害的独立危险因素(比值比=3.579,95%置信区间:1.879~...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支气管异物并发症的机制、临床特点及处理办法。方法回顾并结合文献分析8例支气管异物并发气胸、皮下气肿、纵膈气肿的临床诊治情况。结果 8例有并发症的支气管异物患儿经支持对症治疗、支气管镜检查和异物取出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解除呼吸阻塞因素是支气管异物并发症治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经口径路鼻内镜下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切除术20例,观察其疗效。结果术后随访0.5~2年,临床症状消失,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镜下经口电动切割器腺样体吸切术,手术直观,彻底,时间短,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7.
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在耳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在耳前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2006年5月~2010年10月间,应用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耳前缺损32例。于耳后及乳突区设计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按设计线切开皮肤,自皮瓣远端开始向周围潜行分离形成皮瓣,旋转修复耳前缺损。结果:应用此法修复耳前缺损32例,切口均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术区平整,耳部形态满意,远期瘢痕不明显。结论:耳后皮下组织蒂皮瓣修复耳前缺损,方法简单,手术效果肯定,能达到良好的美学效果,是一种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鞘瘤临床少见,2008—08我们收治不伴面神经麻痹的面神经鞘瘤1例,临床误诊为中耳乳突炎或颈静脉球瘤,现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常见急诊,既可由鼻腔本身病变引起,也可由周身乃至全身性病变引起,在治疗时应全面考虑。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药物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164例鼻窦炎患者,根据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采取枸地氯雷他定联合鼻内镜手术,n=82)与对照组(采取鼻内镜手术,n=82).治疗1 m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Lund-Kennedy评分,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linked immuno 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观察组患者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8、hs-CRP水平和Lund-Kennedy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的临床疗效与传统术式相当,但是能够有效降低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的炎症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