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所致的呼吸肌麻痹(RMP)是AOPP患致死的主要原因,病死率较高,为探讨AOPP患所致RMP的治疗,对我院1997年10月~1999年10月18例RMP患进行治疗观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早期食管鳞癌及癌前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008年7月至2009年4月41例有食管病变、并需进一步确诊的患者,应用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进行检查,根据食管鳞状细胞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鳞癌的特征对病灶作出诊断,并在相应部位取活检.将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的诊断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1例患者的60个病变部位经扫描得到7281张共聚焦图像.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对食管低级别上皮内瘤变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75.0%、88.6%和85.0%.对食管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鳞癌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分别为85.7%、92.3%、90.0%和88.9%、96.1%、95.0%.结论 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能有效诊断食管肿瘤性病变,尤其是对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和早期鳞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大量研究表明 ,幽门螺杆菌 (Hp)感染与人胃癌发生有关。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MAPK)是细胞内信号的重要传递者 ,但MAPK是否参与了Hp感染致胃癌的过程尚不清楚。我们检测胃癌及癌前病变中MAPK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 ,探讨MAPK在Hp感染致胃癌发生中的作用。一、材料和方法1.病例及分组 :12 0例标本随机选自我院行胃癌切除术及行胃镜检查的患者 ,4周内服用过抗Hp药物及抗生素者剔除。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肠上皮化生组 4 4例 ,不典型增生组 12例 ,胃癌组 37例 ,以大致正常胃黏膜或慢性浅表性胃炎 2 4例作为对照组。上述标本均经 10 …  相似文献   
4.
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外研究发现胆汁可抑制幽门螺杆菌(H.pylori)的生长,但人体内胆汁反流对H.pylori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探讨抗胆汁反流治疗对胃内H.pylori感染的影响。方法:50例经胃镜检查确诊有胆汁反流的慢性胃炎患者纳入本研究。取胃窦黏膜活检标本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RUT),用改良Giemsa染色、RUT或血清H.pylori-IgG检测H.pylori感染情况。患者接受铝碳酸镁治疗(1000mg.tid,4周),治疗结束后复查胃镜和H.pylori感染情况。结果:治疗前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为66.0%,H.pylori感染者在I、Ⅱ、Ⅲ级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分布无显著差异。治疗后共有48例患者接受胃镜复查,结果显示胃内胆汗反流程度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pylori感染率为64.6%,与治疗前相比无显著差异。合并H.pylori感染者的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较非H.pylori感染者为重,且肠化发生率(39.4%)与非H.pylori感染者(11.8%)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合并H.pylori感染胆汁反流患者的胃炎和肠化均较单纯胆汁反流者为重。抗胆汁反流治疗可有效缓解胆汁反流性胃炎,但未能改善胃黏膜的H.pylori感染情况。  相似文献   
5.
ERK1、ERK2在胃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对38例胃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和20例大致正常的胃粘膜组织进行Western印迹检测,同时将其石蜡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以上组织中细胞外信号激酶1.2(ERK1、ERK2)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显示,ERK1、ERK2在胃癌组织中呈强阳性表达,而对照胃粘膜组织中呈弱表达或无表达,免疫组织化学与Western印迹结果具有一致性;ERK1、ERK2的阳性表达与胃癌的组织学类型、TNM分期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认为胃癌组织中ERK1、EK2的表达增强,ERK信号传导途径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关胃癌与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y lori)的关系近年来研究较多 ,多数资料表明早期胃癌与Hpylori感染有关 ,并且已有成功地运用Hpylori制成胃癌动物模型的报道[1] 。但是Hpylori致胃粘膜细胞增殖及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仍不清楚 ,本文对近几年来此方面的研究做一综述。一、DNA损伤和癌基因激活癌基因是染色体上存在的基因片段 ,在正常情况下处于关闭状态不表达 ,但在某些因子作用下可被激活而表现为肿瘤形成。抑癌基因是与癌基因相对应的一些能抑制肿瘤生长的基因。在肿瘤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川芎嗪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血液流变学影响。方法:用LBYN6型旋转式血液粘度计测定60例无严重并发症的高血压病患者使用川芎嗪加706代血浆治疗14日前后的血液流变学10项指标。结果:治疗后患者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刚性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和血沉方程K值均比治疗前显著降低〔依次为10.12±1.95比14.51±1.94;4.96±0.63比5.89±0.71;0.47±0.05比0.52±0.04;(3.06±0.50)g/L比(3.82±0.68)g/L;3.28±0.47比4.27±0.48;2.12±0.32比2.46±0.14和19.68±10.50比34.40±17.42。P<0.05~0.001〕;红细胞变形指数则显著升高(0.50±0.08比0.41±0.06,P<0.01)。结论:川芎嗪加706代血浆可显著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全血粘度、红细胞压积及红细胞聚集性和显著改善红细胞变形能力。可作为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的辅助用药,以改善血液流动性与粘滞性,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内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是外科的常见危急重症,但急诊外科手术死亡率较高。自1993年7月至1997年4月,我们经内镜治疗AOSC4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病人46例,男26例,女20例,年龄24~74岁,平均...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致胃癌形成的分子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发生密切相关,已被WHO/IARC列为Ⅰ类致癌原。近年来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可引起许多生理病理过程的改变:胃内微环境的改变,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突变,细胞信号转导的改变及细胞增殖周期的失衡等,这均与胃癌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
实验旨在探讨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是否影响肝内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UGT)的表达,以及UGT同工酶是否受到肝功能状态不同程度的影响。 一、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