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北京市海淀区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性行为基本情况,为后期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择调查对象,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流动人口性知识知晓率较低,3项相关问题的全部正确率为5.3%。首次性行为的年龄为21.4岁,已婚者和未婚者在常用的避孕方法存在差异;有过性行为的调查对象中48.5%的人在最近一次性行为中使用了安全套,多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安全套使用的主要因素有年龄(OR=1.89,95%C:I 1.23-2.92)、婚姻(OR=2.23,95%C:I 1.38-3.61)、文化程度(OR=1.48,95%C:I 1.03-2.11)、避孕和艾滋病相关知识(OR=2.51,95%C:I 1.67-3.78)。结论有必要加大对流动人口生殖健康知识的健康教育,提高流动人口基本健康素养,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青年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960位15~24岁青年流动人口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卡方检验、t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青年流动人口的两周患病率、两周就诊率、应就诊而未就诊率和年住院率分别为10.09%、7.91%、21.59%和1.83%,次均门诊费用和人均住院费用分别为359.54元和4 599.71元;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状况、有无医疗保险、两周患病情况和在当地打工时间是影响青年流动人口卫生服务利用的主要因素。结论:青年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利用不足,尤其是预防保健服务利用和住院服务利用;应不断完善针对流动人口的医疗保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作用,以提高青年流动人口的卫生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健康影响因素被不断了解,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健康社会决定因素的重要性,并且解决这些社会决定因素单靠卫生部门的政策是不理想的,因此考虑将健康纳入所有部门的政策[1]。2013年6月第八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举行,大会的主题是"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很多国家将这一理论用到改善居民健康、解决健康不公平、提高公共政策制定能力构建中。本文旨在介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理论与国际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母亲健康教育项目进行过程评价和效果评价,并探索适宜的妇幼健康教育干预方式。方法过程评价数据通过省级健康教育活动记录表收集的方式获得;效果评价采用干预前后自身比较的方法进行。结果 3省张贴宣传标语水平较接近,其他干预活动开展情况差异较大。干预后母亲育儿知识知晓率,四川省由61.4%提高到80.0%,陕西省由42.1%提高到83.8%,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甘肃省母亲育儿知识知晓率由45.9%提高到48.7%,干预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省干预效果指数均>1,陕西省最高为1.99,其次为四川省(1.30)和甘肃省(1.06)。健康教育骨干入户覆盖率越高、村宣传标语条数越多,健康知识知晓率干预效果越好(P<0.05)。结论健康教育骨干入户和张贴宣传标语的干预方式对目标人群健康知识的改善有积极作用,应在日后的妇幼健康教育项目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袁雁飞  常春 《中国健康教育》2013,(4):362-364,371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其对人口管理政策的松动,流动人口已经成为我国社会日益重要的群体[1]。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截至2010年,全国流动人口达到2.61亿[2],而2009年的数据为2.11亿[3]。一方面,流动人口的数量呈现出大幅度的增长,另一方面流动人口面临的健康问题也不容乐观。大量研究发现,流动人口由于其特殊性(如较低的文化程度、流动  相似文献   
6.
心理疾病在青年人所患疾病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绝大多数心理疾病发生于青年时期(12 ~24岁)[1].抑郁作为最为常见与多发的心理疾病,常伴有悲伤、疲劳以及对日常活动缺乏兴趣等症状[2].大量研究发现,由于课程考试、人际关系、感情等问题,使得学生成为抑郁的易感人群[3-7].此外,吸烟、酗酒、性行为等危害健康行为与抑郁的发生也有很大的相关性[8].为了解技校学生抑郁的发生情况,并探讨相关危害健康行为因素,课题组于2011年8月对河北沧州和西安新城区2所技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贵州省不同经济条件地区燃煤型地方性氟中毒(简称燃煤型地氟病)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在燃煤型地氟病流行区分别抽取经济条件好、中等、差的村各1个,开展为期1年的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在每个村单纯随机抽取30户家庭调查燃煤型地氟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家庭炉灶使用情况及粮食干燥、淘洗等相关行为生活情况。结果家庭户主的地氟病知晓率分别为83.6%,较干预前的38.0%有明显提高;农户家庭炉灶正确使用率为由干预前的48.8%提高到85.8%;玉米正确干燥率由干预前的16.6%提高到86.0%,玉米食用前淘洗率也由干预前的34.5%提高至98.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健康教育干预1年后,目标人群及家庭的认知和行为得到明显转变,全部干预指标均达到预期效果。针对各村所采取的健康教育措施适合自身实际,效果显著,可供其他同类病区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重庆市某县农村1~6岁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并探索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重庆市1个县600名和1个区374名1~6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X。检验比较农村和城市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的差别,并用Logistic作影响因素分析。结果农村和城市儿童至少接种过1种二类疫苗的比例分别为46.8%和63.1%(X2=624.4,P〈0.01)。且6种二类疫苗,城市儿童的接种率均高于农村儿童(P〈0.01)。其中轮状病毒疫苗和水痘疫苗接种率的差别最大,城市儿童比农村儿童分别高出28.5%和26.7%,7价肺炎球菌结合疫苗接种率的差别最小,城市儿童仅比农村儿童高2.7%。多因素分析显示,儿童近半年内生病次数、分娩方式、医生技术和在医院等待时间是影响农村儿童二类疫苗接种率的主要因素。结论农村儿童的二类疫苗接种率明显低于城市儿童,接种率主要受孩子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提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流动人口抑郁现状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分层非随机抽样的方法,于2010年7月-9月调查北京市海淀区从事建筑、餐饮、公共场所服务(包含洗浴、美容美发)等行业流动人口1483人。使用流调中心用抑郁量表(CES-D)对抑郁症状进行评定,抑郁评分≥16分界定为有抑郁症状。采用自编问卷调查流动人口社会人口特征和劳动就业情况。结果:流动人口抑郁症状检出率16.5%,未婚者的抑郁发生率(20.7%)高于已婚者(9.0%)。多因素分析显示与流动人口抑郁相关的因素有性别[OR=2.31,95%CI(1.16-4.63)]、婚姻[OR=1.94,95%CI(0.93-4.06)]、职业[OR=3.03,95%CI(1.30-7.05)]、是否主动寻求健康知识[OR=2.45,95%CI(1.28-4.72)]、工作环境中是否存在有害健康因素[OR=2.52,95%CI(1.29-4.92)],男性、未婚者、服务类职业、非主动寻求健康知识者、工作环境中存在有毒有害因素者发生抑郁的危险性更高。结论:流动人口抑郁发生与多因素相关,本研究结果提示今后针对流动人口抑郁相关因素研究可以从社会支持、职业、工作条件、健康知识培训等角度进行更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重庆市流动儿童一类疫苗覆盖率及适龄接种率。方法在重庆市流动儿童集中的地区抽取1~6岁流动儿童243名和户籍儿童158名,调查5种一类疫苗接种情况,采用Ⅹ2检验比较接种率及合格率的差别,t检验和Ⅹ2检验分析不合格接种的影响因素。结果除麻疹疫苗和全程接种率较低外,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其他疫苗各剂次接种率均高于95%,且接种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有P>0.05)。但一类疫苗适龄接种率均比较低,最低的是卡介苗,流动儿童和户籍儿童分别为12.1%和8.9%,其次是麻疹疫苗(measles containing vaccine,MCV),分别为68.6%和53.6%。流动儿童适龄接种率高于户籍儿童,但仅MC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Ⅹ2=8.07,P=0.004)。结论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适龄接种率均比较低,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提高麻疹疫苗接种率以及适龄接种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