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奇兵  袁珺  赵寿宁 《中国药房》2014,(42):3996-3998
目的:了解我院新的/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方法:对我院2013年1月-2014年6月上报的新的/严重的ADR报告进行分类汇总分析。结果:引发新的/严重的ADR的药物以中成药和抗微生物药为主(均分别占18.29%);65岁以上的老年患者新的/严重的ADR发生率较高(占32.93%);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34.81%);82例患者中有10例有ADR史。结论:医疗机构应重点监测中成药和抗微生物药的ADR;重视患者的ADR史,加强对老年患者的用药监护。  相似文献   
2.
邓世康  袁珺  王滔  邹浩  张小文 《广东医学》2014,(18):2821-2824
目的:探讨胆汁酸对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的形态变化,采用噻唑蓝( MTT )法、细胞计数细胞和划痕实验检测胆汁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1)成功原代培养人肝内胆管瘢痕成纤维细胞。(2) MTT显示在72 h,浓度0.5、1.0、2.5、5μmol/L的胆酸(CA)和脱氧胆酸(DCA)促进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P<0.05),其他胆汁酸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生长无明显影响(P>0.05);浓度在10、20、50、100、250、500μmol/L,游离胆汁酸和结合胆汁酸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活力(P<0.05)。同时,单独使用CA(2.5μmol/L)或DCA(5μmol/L)或联合使用CA (2.5μmol/L)和DCA(5μmol/L),与未添加胆汁酸比较,细胞数量、活力明显增加,愈合距离明显缩小(P<0.05);联合使用与单独使用比较,细胞数量、活力和愈合距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游离胆汁酸( CA、DCA)在肝内胆管瘢痕的形成过程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在提高化疗用药安全方面的措施与作用。方法:收集我院肿瘤科2013年1-12月(干预前)、2014年4月-2015年3月(干预后)化疗药物致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对化疗方案、患者年龄与性别、给药途径、累及器官/系统、重度ADR等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临床药师制订并实施促进化疗药物安全使用的药学服务措施干预后,化疗药物ADR发生率由88.48%降至72.14%,累及消化系统、皮肤及其附件的ADR发生率分别由67.28%、7.37%降至42.29%、1.99%,重度恶心呕吐的发生率由27.65%降至18.91%,单药化疗方案、口服给药途径相对安全,其构成比分别由31.80%(69/217)、14.29%(31/217)升至44.28%(89/201)、22.39%(45/2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制订的药学服务干预措施能显著降低化疗药物的ADR发生率,促进化疗药物的安全使用,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对我院93例结直肠癌患者4种化疗方案化疗后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进行回顾分析,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整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3月共93例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骨髓抑制发生情况,根据患者情况及化疗方案分析其发生特点及影响因素。结果:93例结直肠患者经化疗后,发生骨髓抑制39例(41.94%),其中重度骨髓抑制为7例(17.95%);骨髓抑制发生时间主要集中在化疗后1~2周内;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骨髓抑制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药联合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发生率(50%)较单药(27.27%)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方案与患者发生骨髓抑制概率密切相关。因此,临床医生与药师应慎重选择化疗方案,密切监测骨髓抑制发生时间,采取积极措施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风险,促进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张奇兵  袁珺  赵寿宁 《中国药房》2015,(8):1030-1032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提供参考。方法:由我院信息管理系统调取2013年1-6月(干预前)和2013年7-12月(干预后)的全院中药注射剂使用数据,并从病案室抽查使用了中药注射剂的住院病历,对比干预前、后中药注射剂的使用量和用药合理性。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我院中药注射剂销售金额占药品总销售金额的比例由干预前的16.60%降低至14.90%,中药注射剂的平均使用天数由干预前的9 d降至8.41 d;重复用药、超适应证用药、溶剂选择不合理的发生率分别由干预前的12.79%、8.44%、8.44%降低为8.20%、4.76%、4.23%(P<0.05)。结论:临床药师针对常见的不合理用药情况应及时与医师沟通并进行整改,加强电子医嘱审核和医嘱点评、通报,以促进中药注射剂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6.
线粒体脑脊髓病、乳酸中毒与中风样发作综合症(MELAS)有类似中风的症状。而中风样发作又最常累及大脑的后部。在一个为期19年的为特殊人群服务的单纯神经学的中心医院,对年龄18~45岁的38位枕部中风病人进行了回顾性鉴定。在血液样本中分析了常见MELAS在线粒体DNA(mDNA)的  相似文献   
7.
8.
9.
目的探讨微波理疗在小儿支气管肺炎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119例支气管肺炎患儿大致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除加用微波治疗外,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其疗效。结果观察一周后,治疗组治愈54例(88.5%),无效7例(11.5%),对照组治愈40例(68.9%),无效18例(31.1%)两组治疗结果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微波辅助治疗小儿支气管肺炎,能明显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致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类型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2019年由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起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时间、症状、转归及可能的机制。结果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引发的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主要是过敏反应及过敏引起的一系列症状,用药2 h内发生的速发型过敏反应的严重程度高于迟发型过敏反应,经过积极治疗,8例患者均痊愈或好转。结论临床医务人员要熟悉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和救治措施,详细询问过敏史,按规定进行皮试,用药期间注意观察,一旦发生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立即救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