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鲍曼不动杆菌的临床分布情况及耐药性变迁,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  方法  回顾性分析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20年12月临床分离2 453株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临床资料和药敏结果。  结果  2 453株鲍曼不动杆菌中重症监护室(35.2%)和外科(22.1%)是分离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科室;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患者年龄主要分布在大于60岁的年龄段(59.1%),男性分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8.64%)明显多于女性(5.39%),P < 0.01,同时男性分离出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检出率(7.39%)也显著高于女性(3.58%),P < 0.01;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美罗培南、阿米卡星耐药率逐年上升,对左旋氧氟沙星耐药率逐年下降;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上升;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对哌拉西林等12种抗菌药物耐药率显著高于亚胺培南敏感株。  结论  检出鲍曼不动杆菌的主要科室是重症监护室和外科;男性患者较女性更易检出鲍曼不动杆菌;鲍曼不动杆菌对大部分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呈上升趋势,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检出率逐年增多,治疗耐亚胺培南的鲍曼不动杆菌抗菌药物选择压力较大,应加强对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的监测并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邵氏五针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卒中相关性肺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予抗感染等常规西药治疗配合康复吞咽训练。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采用"邵氏五针法"治疗,穴取肺俞、大椎、风门等,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0 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炎性指标[白细胞(WBC)、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主要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WBC、CRP、N%、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ADL评分升高(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显著(P<0.05);观察组体温复常、咳嗽持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97.5%(39/40),高于对照组的85.0%(34/40,P<0.05)。结论:"邵氏五针法"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有效改善卒中相关性肺炎患者临床症状,降低炎性指标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院内葡萄球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变迁状况。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至2007年3年间葡萄球菌的感染状况,按CLSI K-B纸片法标准,测定并判读葡萄球菌的耐药趋势,同时用纸片法监测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MRS)耐药表型。结果葡萄球菌的感染主要来自下呼吸道(49.5%)和伤口(27.5%)感染;分离的葡萄球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42.1%)、人葡萄球菌(19.5%)及溶血葡萄球菌(15.4%)为主,同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有较高的检出率,从2004年的29.2%快速上升到2007年的89.6%。所检出的葡萄球菌除对万古霉素及替考拉宁100%的敏感外,对多种抗菌药物呈现多多重的耐药性。结论葡萄球菌以下呼吸道和伤口感染为主,其MRS感染率呈现逐年回升之势,MRS的感染及多重耐药性应引起高度重视,合理及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对减少高耐菌株的产生和流行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CRE)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特征,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临床标本分离的CRE,对CRE的科室分布、标本来源及药敏试验结果进行系统性分析。结果 6年共收集临床分离的CRE 663株,CRE检出率为4.29%,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663株CRE中以肺炎克雷伯菌(75.72%)为主,其次是大肠埃希菌(8.14%)、阴沟肠杆菌(6.64%)、黏质沙雷菌(3.77%)与产酸克雷伯菌(3.02%)。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自2013年的3.71%快速上升至2018年的18.10%,呈现明显上升趋势(P0.01);黏质沙雷菌自2017年起检出率明显上升,其他细菌6年间检出率上升趋势不明显。标本来源主要为痰液标本(53.85%),科室分布主要来自重症监护室(35.75%)。药敏试验结果显示,CRE除对复方磺胺甲噁唑和四环素的耐药率稍低(耐药率分别为46.46%和52.03%),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70.00%。不同菌种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同。结论 6年间CRE大体上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且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临床医生应严格按照药敏试验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同时医院需要加强对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做好CRE的检测与管理,避免医院内感染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5.
1临床资料患者女,22岁,6d前无诱因出现持续性下腹胀痛,伴肛门坠胀,恶心,呕吐一次,头昏,无心悸、气促,无晕厥,无腹泻;4d以来反复发热,体温38%~40℃,畏寒,外院就诊,治疗不佳,遂转入我院妇科。患者既往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β细胞素基因(BTC)-226A>G多态性与云南省昆明地区糖耐量减低人群的相关性.方法 根据口服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将1 076例云南省昆明地区人群分为糖耐量减低组(IGT)、2型糖尿病组(T2DM)和健康对照组(NGT),用稳态模型法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稳态模型法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早期胰岛素分泌指数(△I30/△G30)等进行组间比较.同时采集血样后提取基因组DNA,应用高分辨率熔解曲线分析方法(HRM)检测BTC基因-226A>G基因型,观察3组人群中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的分布情况,同时分析糖耐量减低人群中不同基因型相关临床变量的差异性.结果 ①BTC基因-226A>GGG基因型及A等位基因在T2DM组中的频率分别为0.133和0.657,在IGT组中为0.085和0.715,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等位基因在T2DM组中为0.343,在IGT组中为0.285,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41).②IGT组-226位点AA基因型和AG+GG基因型的表型间的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OGTT 2 h血糖(PBG)、OGTT 2 h胰岛素(PINS)、HOMA-IR、HOMA-β和△I30/△G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TC基因-226A>G多态性可能与云南省昆明地区人群糖耐量减低相关,推测含有G等位基因的糖耐量减低人群更易进展为T2DM.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停用头孢吡肟前后对革兰阴性菌耐药的变化,探讨停药后是否为降低细菌耐药的一种方式。方法对2011-2013年医院对抗菌药物进行干预管理和监督,即停用头孢吡肟,与未实行任何管理方式的2010年比较,检测病原菌10 531株,观察停用头孢吡肟前后对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耐药性变化。结果大肠埃希菌对头孢吡肟耐药率由2010年83.0%降低至2013年15.1%,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由56.0%降低至22.0%,对肺炎克雷伯菌耐药率由81.1%降低至28.7%,对鲍氏不动杆菌耐药率由84.8%降低至57.1%,全部统计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建立细菌耐药预警机制,采取合理干预监管措施停用细菌耐药率75.0%的抗菌药物,可在3年内降低其耐药率并恢复其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感染性眼内炎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收集眼科203例患者的前房液、玻璃体液或溃疡面进行普通细菌及真菌的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结果 203份标本培养检出率为52.2%(106/203),其中细菌57.5%(61/106),革兰阳性菌44株,占41.5%、革兰阴性杆菌17株,占16.0%;真菌检出率42.5%(45/106),以镰刀菌属为主,占23.6%,其次是曲霉菌属,占16%.结论 感染性眼内炎主要病原菌以细菌为主,而真菌的感染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磷酸脂酶C-γ1(PLC-γ1)信号通路对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方法 利用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10 pμmol/L)预处理PC12细胞,阻断50 μmol/LH2O2诱导的PLC-γ1信号通路,Hoechst/P1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和坏死细胞比例,DNA电泳验证细胞凋亡状态的改变.结果 H2O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呈时效和量效关系.PLC-γ1信号通路阻断后,PC12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达35.7%,DNA电泳呈现明显的梯形条带.结论 PLC-γ1信号通路在50 μmol/L H2O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